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在线阅读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87节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87节

    设计室没有好的设计,方玲作为设计室主任,当然要接受批评。

    方玲扑到桌前认真地看了起来,越看越激动,当然也越看越惭愧。

    设计室的员工人数虽然不算多,却也有五个,连她自己就是六个了。

    事实上作为一个集体企业,六个有编制的设计人员已经相当可观了。

    盛华服装厂十多年前也间曾经辉煌过的,设计人员也有过一些不错的设计,这几年却一直没有新的设计。

    所谓的新款都是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修修改改,最后甚至都懒得修改直接按上一年的图纸生产。

    究其原因,既有大势的因素,也有设计人员怠惰的因素。

    要不是刘欣雨横空出世,盛华服装厂也许撑不了多久连工资都有可能发不出了。

    本以为夹克和喇叭裤的火爆,能够激起设计人员的积极性,结果却令人失望。

    也许是怠惰惯了,过去的两个月,这些设计人员除了个别同志,大部分人依然每天一杯水一张报纸打发时间。

    方玲不是没有敲打过他们,但是因为她自己没能画出满意的设计,批评别人当然底气不足。

    刘欣雨今天拿了来的是几张夏装的图纸,男装是体恤,女装则是裙装,另外还是男女童装。

    衬衫和裙装是专门为盛华服装厂设计的,童装却是准备寄给顾师母请她代交给江南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的服装厂,却不小心带出来,被方厂长硬扣了下来。

    理由只有一个,当日签订合作协议的时候,十分明确地要求四年内刘欣雨不得向其他服装企业提供设计。

    刘欣雨心里有些懊恼,尽管签订协议的时候,她已经小心小心再小心了,但是还是大意了,没在协议上比添一笔,现在看来想通过继续向江南省那边提供儿童服装设计赚钱的想法已经不可取了。

    好在江南省那边的合作关系已经一次买断,而且是在与盛华服装厂合作之前,倒也不会给与盛华的合作带来不好的影响。

    夹克喇叭裤系列上市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今天方厂长让乔秘书请她来厂部,既是要求她尽快拿出夏装的设计,也是为了告诉她这一个月的经营和利润情况。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售出夹克二千三百件,喇叭裤更是出乎意料地售出了五千条。

    刘欣雨从设计、面料的选择到成品出货可以说全程跟踪,因此并不担心厂方做手脚。

    扣除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以及人工工资,一件夹克的净利润是3.3元,一条喇叭裤的净利润是1.78元。

    这样算下来净利润的总值为15490元,按照协议刘欣雨应得1549元。

    当方厂长将一本写着她的名字,里面有1549元存款的存折交到她的手里时,刘欣雨惊呆了。

    虽然服装厂的工人这一个月拿了不少加班费,每个人拿到工资都笑容满面,恨不得每天都加班才好,但是就算这样他们拿到手的工资总额也没有超过一百元。

    要是让厂里的职工知道自己不过出了几张设计图,居然拿走了一千六百多块,他们会不会用口水淹死她呢?

    刘欣雨再次感觉到自己签订协议时有些草率了。

    尽管她心里并不觉得拿一成的分红离谱,但是在这个年代的确很离谱。

    她确实有些还是太不了解这个年代。

    当初自己提出要求分一成净利润的时候,一是没想过会这么火爆,二也是没有好好调查一下服装厂的生产能力,想当然地把自己脑子里的那些集体企业代入到盛华身上,绝对没想到盛华服装居然有这么大的生产能力。

    只以为盛华服装厂与江南机械厂的那个服装厂差不多,最多几十台缝纫机,每个月所有的生产量加在一起最多生产个千、八百件衣服。

    盛华服装厂还有其他的生产任务,能投入生产新款的有个十来台缝纫机已经不错了。

    她是在真正投入生产以后,才知道盛华服装厂虽然只是个街道服装厂,居然拥有五个生产车间近千名工人,每个车间四十到五十台缝纫机,也就是说每天同时有两百多台缝纫机在生产。

    一个街道的集体服装厂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规模?

    第152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

    刘欣雨百思不得其解,直到赵雅楠告诉她这个服装厂的来历总算为她解了惑。

    如果没有刘主任盛华服装厂早就不存在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盛华是刘主任一手办起来也没错。

    事实上盛华服装厂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某财阀赠于女儿的私产。

    公私合营开始的时候,这家服装厂属于公私合营与和平赎买两可的情况。

    正是这个两可,这家服装厂一直到公私合营后期依然属于私产,但是已经资不抵债濒临破产。

    是刘主任以一人之力说服了所有者,将这家服装厂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街道。

    也是刘主任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让服装厂起死回生,甚至曾经有过好几年的辉煌。

    服装厂也在辉煌中渐渐扩大,有了今天的规模。

    要是把盛华服装厂的所有生产能力全部投入新款的生产,那么一个月能生产多少?净利润又将是多少?

    更何况今天听方厂长的意思,服装厂很可能再次扩大生产规模。

    刘欣雨的心里已经不仅仅只是震惊了,而是有些担心甚至害怕。

    现在修改协议条例还来得及吗?

    修改协议是不可能的。

    方厂长可能是从刘欣雨的脸色中猜到她突然拿到这么多钱,心里多少有些害怕,因此再三向刘欣雨申明,她拿多少钱,除了街道和厂里的主要领导以及账务人员以外并没有其他人知道,甚至连方玲都不知道。

    虽然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但是事到如今,刘欣雨也只能假装淡定地将存折接过来收好。

    这是她成为刘欣雨之后的第二本存折,刚到京城不久,她就在京大附近的工行给自己开了个户,只在身上留了二十来块钱,其他的都存银行里了。

    方厂长给的这本存折同样是工行的,方厂长告诉她,以后每个月都会进行利润分配,到时让账务带着直接去银行划账即可。

    虽然多少有些害怕,但是一想到很快就能存够买房子的钱,刘欣雨的心里又止不住的开心。

    方玲看过刘欣雨的夏季新款设计,既佩服又羞愧,她负责的设计室一共六个人,居然加起来也比不上刘欣雨一个。

    刘欣雨却十分谦虚地请方玲批评指正。

    尽管这个设计已经尺可能贴合这个年代的审美观,但是刘欣雨依然觉得自己的设计有些超前,因此希望得到方玲这个专业人士的意见,毕竟方玲比她更懂这个年代人的审美。

    虽然方玲对刘欣雨的设计能力确实十分佩服,但是在认真看过设计以后,心里的确有些不一样的看法,原本她不打算直接告诉刘欣雨。

    不是她想看刘欣雨的笑话,而是担心刘欣雨心高气傲不能接受批评,想等刘欣雨走后再与方厂长进行交流,让方厂长与刘欣雨进行沟通。

    刘欣雨主动询问,而且真心实意要意见,方玲也就不藏着掖着,毕竟夏季很快来临,厂里正等着这份设计图安排生产。

    不过方玲也没有上来就提意见,而是先向刘欣雨询问她的设计理念,只有弄明白刘欣雨的设计理念,交流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刘欣雨从赵雅楠那里了解过方玲的学历和工作经历,对方玲还是十分尊重的。

    面对方玲的询问,自是不做任何隐瞒。

    经过一番交流,刘欣雨也发现了这份夏季新款存在的问题,就在会议室对设计进行了修改。

    当该来参加会议的领导们到齐,刘欣雨的夏季新款设计已经修改完毕,正趴在会议桌上认真地修改效果图。

    方厂长示意大家稍等,好在刘欣雨并没有让领导们等太久,效果图很快就修好了。

    因为有夹克和喇叭裤的爆火,确定夏季新款就显得平和多了,甚至都没有要求刘欣雨制作样衣,会议气氛十分热烈,也没开多长,五点之前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看刘欣雨出细节图的速度了。

    这事不能急,设计图尤其是细节图不能出错,一旦出错损失可就大了。

    童装的设计图,方厂长交还给刘欣雨,盛华服装厂暂时没有能力上童装,但是根据协议刘欣雨也不能将童装的设计图给别的厂家。

    刘欣雨当然只能答应了。

    手上有钱,给自己找个私密空间的事也就提上了日程。

    作为刘欣雨比辛雨提前了几十年出现的京城,这一片也与辛雨记忆中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京大附近一些小巷子与辛雨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想在这一带给自己找个秘密的房子,对于刘欣雨而言并不算太难。

    为了能够及时得知萧败家子卖房的消息,刘欣雨打算就在那个四合院附近找房子。

    这个年代有空闲房子的人家很少却也不是没有,但是买卖房子还是件稀罕事,出租房子的倒也有一些。

    把设计图和细节图画好应该交给厂方,这次刘欣雨特地注明了面料的选择原则、裁剪和缝纫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交行清楚,然后就开始在萧败家子的那座四合院附近找房子。

    骑着自行车在这一片跑了几天,差点被带着红袖章的居委会大妈当成踩点的坏人抓走,到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居委会大妈的帮助下,刘欣雨在离四合院大约两百米的巷子里找到了刚腾出来的空房。

    房子是那种由一间房隔成内外两间的房子,面积也就二十来个平方,没有专门的厨房,离公共厕所有点远,但是刘欣雨一眼就看中了。

    没厨房没关系,反正她暂时也不会开伙。

    离公共厕所远也很好,不用闻臭味。反正她又不住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设计和存放资料。

    这个房子不是那种大杂院里的房子,没有大杂院的喧闹和必须要处的人际关系,更不会时不时来个人窥探。

    房主是一对夫妻,这房子是这家里老人留给他们的,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快十年,两个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

    半个月前终于在单位要到了房子,虽然依然是平房,翅是实实在在的两间房,而且还有个小小的厨房。

    虽然依然没办法让两个孩子拥有自己的房间,却比这里宽敞多了,至少有专门的厨房,烧饭炒菜也不用把煤炉子拎过来拎过去,下雨天都不知道拎到哪里烧饭炒菜。

    第153章 在京城的第一个家

    居委会大妈带着刘欣雨过来看房子的时候,他们正为到底是直接把房子卖掉还是只把房子出租之间犹豫,看到大妈带着个小姑娘来看房,以为小姑娘只是来打前站的。

    结果刘欣雨看过房子之后,显然十分满意,直接就问他们这房子卖不卖。

    这下子不但房主惊讶得不行,居委会大妈更是震惊地张大了嘴巴。

    不是说想租个安静点的房子读书嘛,怎么就变成买房子了?

    小姑娘看着也就十六七岁,真能做得了这个主?

    这个房子虽然小,但是地段不错,附近好几所著名的高校,而且也有不错的小学和中学,因此房主的要价不便宜。

    虽然不相信刘欣雨做得了这个主,但是既然人家问了,房子夫妻一商量,开口就要八百块。

    刘欣雨的眉头几不可见地皱了皱,很快一脸震惊地看向房主。

    八百块,太敢开了!

    萧败家子那个四合院占地至少五百平米,大大小小近十间房,也不过开价一万块!

    不过想想房主的开价也有些道理,虽然这个年代能一下子拿出七八百块的人家也不多,总归还是有的,但是能拿出一万的绝对是麟毛凤角。

    房主敢开这个价,一是觉得刘欣雨做不了这个主,二也是给人讨价还价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