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在线阅读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69节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69节

    第120章 不愿两家搅在一起

    这次厂里没人再为难张洪亮,不过一天就办好所有手续,拿到了户口迁移证。

    刘欣雨当然也十分爽利地把合同的所有细节补签完毕,拿到第二笔也是最后一笔转让费。

    童装设计按服装厂的要求进行了适当地修改。

    说是一套事实上包括男童、女童一年四季的服装。

    春季童装刚做出来,就引爆了服装厂那些mama职工的喜爱。

    刘欣雨松了口气,也算是对得起顾师母的牵线搭桥。

    说好童装是免费为服装厂设计的,样品出来之后,厂长还是给了刘欣雨一笔不菲的设计费。

    离开机械厂之前,张洪亮在招待所办了一桌洒,感谢顾师傅、白主任这几年对他的照顾和关怀,当然还请了几位处得比较亲近的同事,算是告别宴吧。

    张洪亮学的是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但是江南机械厂的产品侧重于工程机械,主要生产叉车、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及其零部件。

    与化工机械与放备没有任何关联,因此张洪亮毕业之后,应该不会再回江南机械厂。

    顾师傅并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张洪亮自己填报的,当他得知张洪亮被京城的化工学院录取,既替张洪亮高兴,又觉得十分遗憾。

    对顾长生这个师傅,张洪亮心里多少有些歉疚。

    面对顾师傅遗憾的叹息,只能以自己学得虽然是化工机械,好歹也是机械,并没有彻底离开机械行业安慰顾师傅。

    这场感谢兼道别宴,刘欣雨并没参加,趁着离开省城之前有限的时间,去服装厂做了半天技术指导。

    离开的时候,厂长将两张车票塞给刘欣雨,这是他特地托人给刘欣雨买的火车票。

    顾师母依依不舍地拉着刘欣雨的手:“乌县应该没有直达京城的火车,必须来来省城转车。买到车票记得打个电话,到时想办法找关系给你们签个座位。”

    这个年代火车车次少,火车票比较难买,又正值开学高峰,没关系的话多半只能签到站票。

    现在既没动车更没高铁,只有“咯噔咯噔”的绿皮火车。

    从江南省的省城到京城的特快列车也得将近二十个小时。

    连续站二十多个小时,想想都可怕。

    如果能找关系签到座位票,那可真是太好了!

    有这样的好事,刘欣雨当然不会拒绝,连忙表示感谢,等他们在乌县买到学生票就打服装厂的电话。

    回到家刘欣雨就开始忙转移粮油关系迁户口的事。

    陈招娣早已经打听清楚该如何转粮油关系,为刘欣雨准备好一年的口粮。

    刘欣雨从省城回来的第二天,就让刘青松用独轮车推着口粮陪刘欣雨去粮站办理手续。

    叔侄二人刚将粮食装上车,张洪亮就来了:“二叔,你去忙吧,我陪欣雨去粮站。”

    刘青松看了眼刘欣雨,见刘欣雨并没有反对的意思,把转粮油关系的流程细细交待了一番,就把独轮车交给了张洪亮。

    别看张洪亮去城里当了六年工人,独轮车推得却十分平稳。

    粮站并不在镇上,离民勤大队有七、八里路。

    刚出村子张洪亮就停下了车,把两袋口粮往一边放,示意刘欣雨坐在另一边。

    开始的时候刘欣雨有些不太好意思,但是张洪亮十分坚持,也就不再扭捏,由着张洪亮推着自己和口粮去粮站。

    这两天来交口粮转粮油关系的人不少,因此办得十分顺利。

    交过粮食,由粮库就给刘欣雨开了一个转出粮油关系的证明。

    拿到转出粮油关系的证明,接下来去公社找特派员办理户口迁出证明,同样十分顺利。

    “听说你奶打算为你办酒?”回家的路上,张洪亮问道。

    在刘欣雨收到体检通知的时候,陈招娣就打算要为刘欣雨办庆祝酒了。

    被刘欣雨以没收到录取通知都不能算考上大学为由阻止了,收到录取通知,陈招娣就开始准备办酒席的事儿了。

    刘家要为刘欣雨大办庆祝酒的事,早在附近几个大队传开了。

    刘欣雨本人当然是不打算办什么庆祝酒的,但是刘欣雨又不忍心让陈招娣失望,办酒的事一直在推进中,庆祝酒宴定在五天后。

    张洪亮不可能无缘无故问起这件事,坐在车上的刘欣雨回过头看向张洪亮:“你家是怎么个打算?”

    记得当年张洪亮被招进机械厂的时候,虽然那时候张家的条件也不怎么样,但是张家是办过一桌酒的。

    这次张洪亮考上大学,想必也是要办酒的吧。

    张洪亮点头道:“昨天我爸与我说起你家办酒的事,想让我与你商量一下,可不可以咱们两家合在一起办?”

    刘欣雨皱了皱眉,说真心话,就算她答应,陈招娣也绝对不会答应的。

    以前刘家的条件不好,单独办酒力不从心,也许陈招娣会答应。

    以现在刘家已经不差张家什么,甚至家里的余钱比张家还要多些,陈招娣当然不愿意两家搅在一起办酒。

    刘欣雨没有回答,沉默已经表明了她的态度。

    虽然张大牛让张洪亮一定要想办法说服刘欣雨,但是张洪亮并不愿意勉强刘欣雨。

    既然刘欣雨不愿意,那就算了。

    说真的他连酒都不愿意办,不过考上大学而已,又不是结婚!

    但是对张大牛和吴巧珍而言,考上大学就相当于古时候的金榜题名。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都是人生中的大喜事,酒肯定不能不办!

    只是张洪亮回来的时间有点晚了,刘家定的时间离去京城报到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张家的酒办起来就有些紧张了。

    张大牛曾经找过刘厚兴,提出两家一起办。

    刘厚兴以自己做不了主为由,让张大牛找陈招娣商量,结果被陈招娣一口回绝。

    刘家好不容易得了个光宗耀祖的机会可以狠狠地打击打击大房,怎么可能与张家合在一起办酒呢?

    无奈之下,张大牛只能让张洪亮来说服刘欣雨。

    “欣雨不同意?你有没有告诉她,咱们家可以多出钱,两家一起办多好,刘家能省不少钱呢。”得知张洪亮没能说服刘欣雨,张大牛眉头打结,很是有些不可思议。

    看来张大牛的思维还停留在几个月前呢,现在刘家差那点钱吗?

    张洪亮在心里吐槽。

    第121章 咬紧牙关不松口

    没能得到刘欣雨的同意,张大牛心里当然十分生气,但是自家的酒要办,刘家的酒也要喝。

    各办各的,以张家的实力肯定不会被刘家比下去。

    张大牛决定自家的酒席,就在刘家酒席的第二天。

    张支书家本不打算办什么酒,但是刘家和张大牛家都办,自己家不办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在吃过刘家的酒席之后,不但张支书觉得囊中羞涩,张大牛也有些口袋吃紧了。

    刘家的酒席上可以说鸡鸭鱼rou样样齐全,光rou就有好几种,一桌少说也得百来块!

    刘欣雨压根没想到陈招娣把这次的酒办得如此大的手笔,实在太破费了。

    这还让张家怎么办酒?

    幸好张支书是个有急智的,与张大牛商量了一番,决定两家合在一起办酒,反正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张大牛和张海生本就是五服内的堂兄弟。

    虽然难免被人诟病,但是两家合在一起办的酒席,参照刘家酒席的基础上,又加了两道硬菜,总算没有被刘家比下去。

    三月五日,刘欣雨和张洪亮带着各个的大件行李去县城买了火车票,并办理行李托运。

    用录取通知书买学生票托运行李,价格真心不贵。

    提前办理托运,是希望他们到京城时,行李已经到京城,这样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为是乌县只是个小车站,没有始发的列车只有过路车,从乌县到省城这段路当然只能买到站票,希望省城那边能够帮忙给他们签到座位。

    买好火车票办好行李托运,刘欣雨应约给服装厂的厂长打了个电话,说明两人到省城的日期和大概时间。

    他们买的是三月七日早上六点半的火车票出发,打算转当天晚上从省城出发到京城的火车。

    当然实在不行,只能在省城住一晚。

    三月七日天刚蒙蒙亮,刘欣雨就挥别亲人,与张洪亮一起坐上张洪杨开的拖拉机前往县城。

    虽然放假肯定还是要回来的,刘欣雨还是把家里的钥匙交给陈招娣,让陈招娣和刘厚兴搬来这边住,房子总空着是绝对不行的。

    刘丽芳在得知刘欣雨考上大学之后,居然厚颜无耻要求刘欣雨把房子让给她,理由是方便她家的几个孩子到学校读书。

    刘丽芳家离民勤小学虽然比刘欣雨家要远些,但是走路到学校也不过十几分钟罢了。

    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不过只是个借口,想霸占刘欣雨的家才是她的目的。

    刘欣雨当然更不可能松口,就算她以后不可能再回乌县,也不可能让刘丽芳染指这座小院。

    陈招娣同样不会答应。

    自刘丽芳年前将家里的新衣服一扫光,并将布票全部高价之后,陈招娣对这个女儿算是彻底失望了。

    就算没有年前的那件事,陈招娣也不可能答应。

    这个小院是长子刘青山一点点建起来的,是刘青山留给家人的念想。

    不管刘丽芳的理由多么的冠冕堂皇,陈招娣咬紧牙关不松口,被刘丽芳闹得烦了,拿起扫帚直接把人赶了出来。

    家里的缝纫机同样交给了陈招娣,只不过没有刘欣雨的裁剪和指导,衣服和双肩包是没法做了,补补衣服还是可以的。

    因为大件行李都办理了托运,刘欣雨和张洪亮随身带的东西不多。

    除了各自背了个防水双肩包,手上也就提了个网兜,里面是脸盆和热水瓶。

    刘欣雨本不打算带这些杂物,可惜这个年代什么都需要票,有钱不一定就能买到,没办法只能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