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在线阅读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61节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第61节

    她希望比自己小了两岁的刘新建能够在几年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为刘家增光添彩。

    既然张红芸每天都来家里写作业,干脆顺带着让她也一起学,适逢其会嘛。

    反正一只羊是放两只羊也是放,还能给刘新建找个伴,两个人互相促进更能进步。

    听了张红芸的提问,刘欣雨挑了挑眉一本正经地说道:“怎么会没用呢?咱们国家总要发展,要发展就要向外国学习先进的技术,那就得能看懂人家的文献资料,总不能对着一堆字母发呆吧。”

    不过张红芸最后还是没有跟着学英语,虽然觉得有些遗憾,不过刘欣雨没有强求。

    人各有志嘛!

    十月十三日上午,刘欣雨刚上完两节课准备回办公室,就见大队会计匆匆跑进学校,说刚才有bj来的电话,让她赶紧去大队部,对方说好过一刻再打过来。

    刘欣雨一听说京城来电就知道是顾锦诚的电话,算算时间恢复高考的事应该得到中央批准了。

    年内就有一次高考的好消息终于来了!

    下面两堂课都没有刘欣雨的课,与齐校长打了声招呼,跟着会计匆匆来到大队部。

    等了几分钟电话响了,会计接的电话,果然还是bj来电。

    这个年代的通讯质量比较差,电话里的声音忽近忽远,失真得厉害。

    而且通话要靠喊。

    要不是知道是顾锦诚的电话,凭声音还真听不出与自己通话的人是顾锦诚。

    顾锦诚兴奋地告诉刘欣雨,国务院于昨天正式宣布今年立即恢复高考。

    刘欣雨只当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当然要表现出兴奋开心之情,对着电话喊道:“今年立即恢复高考?真是太好了!谢谢你,顾同学,那么有没有报名和考试的具体时间?”

    “具体的时间还没有出来,据说这次不是全国统考,每个省的时间应该不太一样,你多多注意江南省的省报,有消息省报肯定会第一时间进行发布。”顾锦诚虽然在京城消息比较灵通,却也不是万能的,不过他还是给了刘欣雨一些建议。

    因为电话是直接打到民勤大队的,刘欣雨还没有放下电话,就已经有人得到消息赶到大队部。

    挂断顾锦诚的电话,刘欣雨本打算往省城的机械厂给张洪亮打个电话告诉他这样消息,却被闻讯赶来的知青团团围住。

    大家七嘴八舌地打听起消息,刘欣雨只得先放弃给张洪亮打电话的打算,回答知青们的提问。

    既然国务院已经正式宣布今年立即恢复高考,就可以适当地透露一些消息。

    七、八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问的大多是一样的问题,刘欣雨被吵得头都快要炸了。

    这样下去她不知道要问答多少次同样的问题,因为太过嘈杂,就算她答了,也不一定有人听得清楚。

    这样不是个事,刘欣雨干脆往身后的椅子上一站,举起双手往下压了压大声喊道:“安静,请大家不要吵,听我说!”

    得到消息从地里赶回来的张支书也帮着刘欣雨维持秩序,渐渐地大家终于安静了下来。

    刘欣雨站得高看得当然也远,发现还有人正匆匆往大部队赶过来,干脆让大家稍等了一会。

    等人到得差不多,刘欣雨这才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大声告诉大家:“大家应该已经听说即将恢复高考的消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年内立即恢复高考。这个消息是我同学特地从京城打电话告知的,绝对可靠。但是具体的报名和考试时间还要再等等,我同学的意思,应该也不会让大家等很久,十天左右吧。”

    刘欣雨的话音刚落,大队部就像油锅里倒了水瞬间沸腾了。

    “现在都已经十月中旬了,今年恢复高考的话,最多只有一两个月的复习时间。”

    “哎呀,我的妈哎,我都好几年没摸书了,书早不知丢哪里去了,不行,得赶紧找书去!”

    “走,找书去!张支书,从今天开始我请假。”

    “我,我也请假。”

    随着一连串的请假声,眨眼间人声鼎沸的大队部,只剩下刘欣雨、张支书和大队会计三个人面面相觑。

    原本刘欣雨还以为大家应该有许多问题要问,没想到得到年内就有一场高考的消息,知青们想到的除了赶紧复习就没其他的了。

    半晌张支书问刘欣雨道:“欣雨,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要恢复高考了?”

    国庆那两天,张洪亮天天找刘欣雨讨教学问的事,早不知被谁捅破,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张支书当了二十多年的支书,前后那么一联系可不就真相了。

    既然张支书已经琢磨出来了,刘欣雨当然不好再糊弄,干脆点头承认:“顾同学之前给我寄过两次信,谈起过可能恢复高考的事,只不过那时候还不确定,我也没敢往外说。这不,今天才有了确切的消息。”

    之前的确从来没有人给刘欣雨打过电话,倒是有过几封信。

    有省城的来信也有bj的来信。

    有省城来信不用猜也知道是张洪亮的信,京城来信应该就是这位顾同学的信了。

    事实上这位顾同学村里很多人认识,也知道是顾技术员,哦,现在应该是顾教授,对,写信的是顾教授的儿子,是刘欣雨读高中时的同学。

    “这样说来,你和洪亮都打算考大学?”张支书抽了口烟继续说道。

    刘欣雨点头:“是啊,既然国家给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当然要抓住。好歹我也是高中毕业,怎么说也要去拼一拼。”

    张支书十分赞同地点了点头,又觉得有些遗憾。

    除了刘欣雨,近几年民勤大队就没其他的孩子读过高中,甚至有很多孩子连初中都没有读完就弃学了。

    现在大好的机会摆在面前,能参加高考的,整个民勤大队除了刘欣雨,也就那几个从城里来大队插队的知青。

    对了,还有个六年前进城当了工人的张洪亮。

    看到张支书脸上的遗憾和失落,刘欣雨有些不忍,沉吟片刻决定多透漏一些消息,反正再有七、八天,各大媒体会公布高考的相关消息,到时该知道的都会知道。

    第107章 错一罚十

    既然打算提前透漏消息,刘欣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参加高考有年龄限制也顺便提一提。

    刘欣雨笑盈盈地看着张支书道:“支书爷,并不一定非要高中毕业,只要有能力,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考。

    对了,对年龄有些限制,不过范围好像挺大的。

    我记得你家省海生叔参军前是读过高中的,要不要让海生叔也去试试?

    听说海生叔平时很喜欢看书的,努努力说不定真能上大学呢!”

    刘欣雨其实是知道这个年龄限期的范围在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但是好像很少有人知道或者特地去关注,因此许多人在高考以后才知道,不少人因为年龄较大以为不能报考而错失良机。

    刘欣雨所说的海生叔,是张支书最小的儿子,读过高中当过兵。

    今年已经二十八岁,却还没结婚。

    听了刘欣雨的话,张支书眼睛一亮。

    他那小儿子什么都好,长得高高大大,浓眉大眼,可是二十八、九岁的人了,老觉得自己还小,就是不肯相亲找对象结婚,也不知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从部队复员回来,除了下地挣工分,就是待在房看书。

    如果真能参加高考并能如愿考上,以后就不会整天在眼前晃悠,也就能眼不见心不烦了。

    刘欣雨给张支书这么大个好消息,如愿得了个给张洪亮打电话的机会。

    省内长途同样是长途,电话费不便宜。

    刘欣雨当然不会占队里的便宜,该给的钱还是要给的。

    这个年代打个电话可是真太难了,拨了五六次,才与张洪亮通上话。

    突然接到刘欣雨的电话,张洪亮心里既高兴又忐忑,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结果刘欣雨给他带来的是年内就会举行高考的好消息。

    张洪亮高兴极了,不过压力也成倍增加,要是能请假回去复习就好了。

    与刘欣雨比起来,他的基础渣得不能看。

    国庆那两天在刘欣雨的精心辅导下,他的收获很大,许多怎么也理不顺的知识点在刘欣雨的讲解下豁然开朗,当然刘欣雨给他的打击和压力也不轻。

    刘欣雨明显感觉到张洪亮现在的压力很大,轻轻笑了一声道:“张大哥,多的话我就不说了,你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你要这样想啊,虽然你的基础不够扎实,但是这些年你一直在自学,怎么说也要比那些好些年连书都没摸过的人强。”

    张洪亮想了想,觉得刘欣雨说得很有道理。

    他身边的人能像他一样坚持自学的人真的很少,有高中文凭的人也不多,而且那些有高中文凭的人真有很多年没好好摸过书了,就这样短短几句话刘欣雨成功为张洪亮解了压。

    难得通一次电话,张洪亮不顾别人的眼光,抓住机会进行了一次短暂的答疑。

    因为给张洪亮答疑解惑,这次通话时间实在不算短,花了整整十块钱的电话费。

    张支书让会计给刘欣雨打了折扣,只收了八块钱。

    刘欣雨从大队部出来原本打算回学校,往前走了几步回头却发现张支书就跟在自己身后,就知道他有话要说,想了想干脆回家算了,反正上午也没她的课。

    张支书找刘欣雨,是希望刘欣雨能带着他家张海生一起复习。

    刘欣雨没怎么考虑就点头应下了,约好每天晚上七点张海生到刘欣雨家跟着刘欣雨一起复习。

    当天晚上七点张海生准时来找刘欣雨,不过他似乎什么也没带。

    他应该有些不太相信张支书带回去的消息,打算先找刘欣雨确定一下消息再决定该不该跟着刘欣雨复习。

    为了避嫌今天刘欣雨去老屋吃晚饭的时候,费了些口舌说服刘新建以后每天吃过晚饭就去她那边写作业。

    张海生到的时候,刘新建已经在堂屋写作业了。

    刘欣雨带着张海生走进堂屋,看到刘新建正一边写作业还一边与张红芸斗嘴,皱了皱眉瞪了刘新建一眼,又扫了张红芸一眼道:“你们两个好好作业,一会儿我要检查,错一罚十!”

    刘新建连忙闭上嘴巴,他可不想罚十。

    刘欣雨的错一罚十是因人而异的。

    张红芸错一罚十简单的让人怀疑,他的错一罚十就要费许多脑细胞才能完成。

    两个初中生终于开始专心写作业,刘欣雨也开始面对张海生一个接一个的问题。

    刘欣雨当然不怵张海生如连发炮弹一样的提问,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她心中。

    “我真的可以考?”虽然刘欣雨的答案十分明确,张海生还是有些怀疑。

    刘欣雨用力点了点头,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海生叔,你今年应该没有超过三十岁吧,虽然现在我也不是十分确定年龄到底限定在什么范围,但是我觉得怎么也得从停止高考那年的高中毕业生开始算起吧。”

    张海生眼睛一亮,这样的话连“老三届”都可以参加,他可比老三届年轻多了,肯定在允许的年龄范围之内。

    他现在的身份是农民也是复员军人,曾经读过高中,虽然没有毕业证书,好歹读过。

    他喜欢看书,无论在部队还是复员回来,几乎没丢开过书。

    当然他爱看的都是些文学、历史、游记这类杂书,物理化学大半还给老师了。

    刘欣雨看似一直在回答张海生的提问,事实上对答之间也是她全面了解张海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