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00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00节

    “妈,您说的这叫什么话!陶立冬和黄婶儿是什么情况您又不是不知道。他们都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到盛景这里来干活赚了钱有了底气才离婚的。要不是盛景,陶立冬还天天受气被岳母娘骂,黄婶儿也天天被打。您怎么不说是盛景救了他们?”

    “是,确实是因为盛景,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这离婚也是事实。一个两个的,我看着就害怕。你可别学他们!”

    第108章

    ◎盛景和盛海峰互相打量对方。◎

    周爱华瞧了婆婆一眼, 笑了笑:“您要是像陶立冬的岳母娘一样天天骂我,耿平要是像曾奇的继父一样天天打我, 我日子过不下去, 那也得离。”

    周大娘被她说得表情讪讪,瞪着周爱华道:“胡说什么?我和耿平怎么会打你骂你?”

    “所以说这不关人家盛景的事,全看家里人好不好。”周爱华道, “您刚才这话啊,可别再说了。要是传进盛景耳朵里,您和耿平就回家吧, 也别再这儿呆了, 我可没脸见人家盛景。”

    “哎呀,我不是随便说说嘛,又没说是她的错, 更不会当着她的面说。行了行了, 我知道了。”周大娘道。

    周爱华不放心,晚上把这事跟耿平说了一遍。

    “我自然是安心跟你过日子的,否则也不会想方设法地把你们接过来。但如果没有盛景,你就算来了北城也呆不住,这住的吃的哪样不要钱?夫妻俩两地分居,时间长了就算我不变,你娘也不会让你就这么一个人带两个娃, 肯定要让你再娶的。”

    “所以说,咱夫妻俩能走下去,多亏了人家盛景。可你娘今天说的那话,万一被盛景知道了, 你好意思要这儿呆下去我都不好意思见她。你可得好好劝娘。不要说说这种话了, 就是这种念头就不应该有。”

    耿平连忙道:“我知道, 我会劝她的。我只会比你更感激盛景。”

    要不是盛景给他事情做,还让他赚这么多钱,他哪能过现在这踏实日子,只会在乡下提心吊胆。而最后他跟周爱华差距越来越大,哪怕周爱华有良心,两人也过不下去。

    第二天,他就把这事的严重性跟周大娘说了。

    “啊呀,我知道,确实不关人家盛景的事。”周大娘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话不占理儿,但她还是担心,“你可得好好看着你媳妇儿,别让她有异心。”

    “您要不在这中间生事,我跟爱华就没事。您要是这么乱说,我在这儿呆不下去,我跟爱华早晚得离。”耿平严肃着脸道。

    “我知道了,我不乱说。”周大娘拍了一下自己的嘴,“我不说了行吧。”

    盛景并不知道周大娘竟然把两桩离婚算到了她头上。在周大娘跟周爱华说话的当口,她还在听曾奇传话。

    因为黄佩兰离婚离得十分顺利,当天下午曾奇就跑了一趟火车站。

    “我已经问过邵哥了,他说周日有空,约好了早上九点碰面。你周六回来,周日早上咱们一起过去,再把耿大哥叫上。”曾奇道。

    “行。”

    到了周日,盛景带着耿平和曾奇去了安门广场。约好九点,她提前了五分钟到了广场东南角。

    结果就看到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人已在那里等着了。

    曾奇和邵哥见过,一打照面就认出了彼此的身份。曾奇十分热情地跟其中一个长得比较好的男青年打了招呼:“邵哥。”

    他又唤另外一个男青年:“江哥。”

    他给双方主事人作了介绍:“邵哥,这是景姐。景姐,这是邵哥。”

    盛景和邵海峰就互相打量对方。

    后世辨认别人是否有钱,看身上名牌衣服包包首饰,看坐的什么豪车,看住的什么房子。

    现在辨认别人是否有钱,看身上的衣服是新还是旧,脚上穿的是布鞋还是皮鞋,手上是否戴手表,身边是否推着自行车。

    一眼看过去,盛景对这位邵哥的印象还不错。

    作为副站长的儿子,他家境应该还可以。

    邵哥手上倒是戴着手表,推着自行车,但身上穿的是手工衣服,整洁但却洗得发白,脚上穿的是手工布鞋。

    盛景自己也是如此。

    她五官本来就清丽精致,营养跟上来后,皮肤越来越好。为了不太过显眼,她都是往朴素里打扮。衣服颜色都是灰扑扑的,而且只做两三身,够换洗就行。

    这年头普通老百姓只能卖到纯棉布,再加上染布的技术不够,面料容易褪色。洗上几水,衣服就变旧了。

    她的衣服裤子式样也跟别人一样,都往宽大里做。一件衣服夏天做单衣,冬天做罩衣,穿到破的时候还打上补丁。脚上穿的也是托王大妈给做的手工布鞋。

    反正从穿着打扮,一点也看不出她是正部级干部的家属,家境不错的女大学生。

    ——除了手腕上戴着的手表,和身旁推着的自行车。

    这会儿工业不发达,城市里没有热岛效应,北城十一月底的天气已经很冷了。盛景为了遮掩身份,还围了一条围巾,把半边脸都遮挡住了,只留下一双漂亮的眼睛。

    对面的邵哥看到她却皱起了眉头。

    这年月大家都是这么个打扮,他对盛景的穿着打扮倒没什么看法,要是对方打扮得光鲜亮丽,他反而印象不好。

    毕竟这会儿做生意赚钱就要低调。越是高调,死得就越快。

    可对于对方是个年轻姑娘,他就接受不了。

    他调查了曾奇这边的情况。

    据他所知,除了火车站这一块他警告过,其他地方,包括几个汽车站,各大电影院门口,卖的都是同一口味的瓜子。

    他派去的人问过那些小贩,知道北城周边村落的瓜子都被这多味瓜子的主家收购了,搞得他们不得不从他家批发瓜子来卖。

    能有这大手笔把瓜子原料都垄断,逼得小贩们不得不卖他家瓜子,把自家的货铺满偌大北城的人,岂能是一个年轻姑娘?

    曾奇介绍完,邵哥见盛景只是笑着跟他点了点头,没有开口的意思,他便率先开了口:“这瓜子生意是你家谁做的?你代表他们过来,做得了主?”

    盛景也无意纠正他这个想法。

    让他误以为她身后还有人,总比觉得她孤零零一个年轻姑娘好欺负的好。

    她淡淡道:“我做得了主,你有什么就跟我说吧。”

    邵海峰皱了皱眉,也不绕弯子,直接道:“我想买你家的炒瓜子配方,你开个价。”

    “不卖。”盛景更加直接,一口回绝,“你要想合作,可以采取你提供瓜子原料,我这边加工,利润按比例分成的方式,否则就不用谈了。”

    炒瓜子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她现在拿出来的这几种口味的瓜子,是经过后世公司研究人员多次调整配方,又经过市场筛选,最后胜出的几种最受欢迎的瓜子。

    就算邵哥给她几十万、上百万,她都不会卖,更不用说以现在的市场价格,邵哥能给她一千块就算多的了。

    她缺他这一千块钱?

    今年收购的这九万五千多斤生瓜子,炒成干瓜子全部卖出去,除去损耗,除去收购、销售提成和加工费、房租费,就算后面靠近年关她不涨价,全都卖一毛钱一斤,纯利润也能达到两千六百多元钱。而这只是半年的利润,她的生意才刚刚开始。

    以后瓜子原料多了,她再把瓜子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小小的瓜子也能创造巨大的利润。

    她是脑子瓦特了才卖配方。

    邵海峰被她拒绝得一噎,越发肯定这丫头不是主事者。

    哪有这样谈生意的?一句话把人拍墙上抠都抠不下来。

    盛景读懂了他的微表情,干脆就错就错:“反正我家长辈就是这么交待的。他们的身份也不方便出面,这瓜子生意以后都交给我来谈。你要是觉得这合作方式可以,那就继续谈,否则就算了。”

    她是想跟邵海峰合作不假,但现在做生意和后世不一样,冒的是政治风险。所以合作者是否冲动,头脑是否清醒就很重要。

    如果对方是打着占便宜的想法来的,可是被她这态度一激就不合作,那这生意就不用再谈下去了,以免浪费彼此的时间。

    邵海峰真想转身就走。

    可想想连自家那些兄弟都想去汪婶那里买瓜子嗑,对自家瓜子满脸嫌弃,他的脚就跟粘在了安门广场的地砖上,挪都挪不动。

    “那你说吧,利润怎么分成。”他道。

    “你拿原料来,我替你加工,加工费每斤五分。北城市场是我的,其他地方你怎么卖,卖多少钱,赚多少利润,与我无关。这是第一种合作方式。”

    邵海峰眼神微动:“那第二种呢?”

    “第二种就是北城和外地所购买来的原料共享,我这边进行加工,北城的市场是我的,外地的市场由你开拓。如果原料采购额和销售额双方差不多,利润八二开。我八你二。”

    “如果原料采购额和销售额相差甚多,超过多少,再按相应的比例进行分成。这个可以坐下来再讨论,商定后签定合同。”

    邵海峰的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又松开。

    这个分成数,乍一看对他们不利,但细细一想又觉得有道理。

    “五分钱加工费太多,三分。”他还价。

    显然他选择了第一种合作方式。

    盛景打着交好他,获得物流渠道的想法,这会儿就耐心解释:“我炒瓜子是要雇人干的。雇一个两个可以,雇多了,一旦被人发现,我就得坐牢。你给三分钱一斤,利润薄,风险大,不划算,我肯定不能干。”

    今年瓜子过季了。明年秋天等瓜子成熟的时候,政策会松动很多。否则她连这五分钱都不想赚。

    这理由很充分,邵海峰十分能理解。

    他做这个生意,家里人都是极力反对的。一旦他出了事,他爸妈的工作就算能保住,但他爸的仕途怕就走到头了。

    盛景又加了一句:“五分钱只是加工费。外地市场我也是要去竞争的。”

    邵海峰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话乍一听也很让人生气,但细想想也有道理。

    人家冒着风险,收你五分钱给你加工,总不能凭这一点就占着外面广阔的市场,不让人家往外地卖瓜子吧?天底下来真没这样的道理。

    可真答应了,他竞争得过对方吗?

    外地瓜子的收购价虽然比北城的便宜,只要两分,但收瓜子、运瓜子,其中消耗的人情和费用,算下来成本就达到三分一斤了。再给五分加工费,成本就八分了。

    往外地运瓜子、销售瓜子,同样也要费用,这么一算他的成本都超过一毛钱了。那他要卖多少钱才能赚钱?

    外地可不像北城,瓜子数量多,收是收不完的。当地的小贩可以自己炒瓜子卖。他的瓜子价格高了就卖不出去,更不用说还要跟“景姐”家竞争了。

    “景姐”没有火车渠道,往外运瓜子肯定比他困难。但万一人家有渠道呢?

    盛景看他半天不说话,道:“要不要合作,怎么合作,你慢慢考虑吧,不用急着现在就给我回复。曾奇每个星期一都会往汪婶家送一次瓜子。你有什么想法让曾奇给我带话就成。”

    “好。”

    邵海峰有些郁闷。

    他是什么样的身份,曾奇早打听清楚了。可对面这人是什么身份,他却什么都不知道。他派人跟了曾奇两次,都被那机灵小子给摆脱了。

    这也是他不想采取第二种合作方式的原因。

    对方是什么人都不知道,当然是把利益划分得越清楚越好。

    可看这样子,对方想逼着他采取第二种合作方式。这是看中了北城以外的市场?

    他想了想,干脆直截了当地询问:“采取第二种合作方式的前提是我得知道你们是什么人,否则谁也不放心跟不知底细的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