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72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72节

    他点了点头:“是。”

    “林主任您应该知道,我跟方毅都在工厂上过班。现在很多工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我原先上班的食品厂,当时的厂长是部队转业过去的干部,他是个实干者,看到工厂这种情况也狠抓过一段时间纪律,但没什么用。只要是正式工,只要他没犯什么大错,你就不能把他开除。久而久之,人的惰性就出来了,大家上班就在磨洋工,产品的合格率也不高。但工资的级别都是定死的,想用奖励机制也有很大的限制。”

    林承先身为经管系副主任,他本身在学术研究上就有很高的建树,是经济方面的大佬。他只是年轻,资历和声望上比不过周明德。

    他点头赞同:“现在确实有些工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盛景又道:“我们年轻,见识浅。但就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总感觉现在的经济体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又或许,等我们上了一段时间专业课,懂得的东西更多,又会有别的想法。总之,我们的想法存在着不定性。万一以后在理念上跟周教授起冲突,对谁都不好。”

    说到这里,她看向了方毅。

    方毅跟盛景相处时间长,两人之间已养出了默契了。

    他接着道:“所以我们想,拜师之事还是缓一缓的好。也请林主任帮我们跟周教授解释解释。如果能让我们当面跟他老人家道一声歉,那就更好了。”当面道歉更有诚意。

    “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林承先点点头。

    生怕两个孩子年轻,有些事情没考虑到,他特意提醒了一句:“其实想拜在周老门下的人很多。毕竟周老是经济领域的泰斗,他的门生遍天下。走出去一说是周老的学生,不管在哪里都被高看一眼,毕业的时候也会被上面优先安排。”

    他看了看两人:“所以这件事,我劝你们慎重,看看要不要回去跟家里人商议再定。你们不用这么急着回答我,过几天再来告诉我你们的决定也不迟。”

    盛景跟方毅对视一眼,见方毅点头,她对林承先道:“不用再考虑了,我们还是先不拜师了。”

    “先不拜师”的“先”字,不过是增加语言的委婉性,林承先知道盛景和方毅是下定决心拒绝了。

    他却担心两人没明白自己的意思,进一步点明:“原先既让周老答应把你们列入门墙,一来你俩是高考状元,资质好;二来也是学校出面,周老给学校面子才答应的。你们现在拒绝,以后再想拜他为师,恐怕是不能了。”

    第78章

    ◎盛景周末回家发现盛河川不在,有些奇怪◎

    “我们明白的。”盛景点头, “周老德高望重,地位尊崇, 哪是我们想拜就拜, 想不拜就不拜的呢?这么难得的机会我们放弃了,那自然是没有后悔的机会的。”

    林承先对两人越发欣赏了。

    多少成年人,看到这样的机会都会欣喜若狂, 考虑都不考虑就直接抓住,而不去考虑适不适合自己。毕竟列入周明德门墙就能获得很大的利益,这是很多人所不能拒绝的。

    可盛景和方毅一个二十岁, 一个十八岁, 这么年轻,目光却放得极长远,头脑是如此清醒。更难得的是两人还很坦然和干脆, 直接找他把情况说清楚, 而不是黏黏糊糊,含浑不清,让校方难以跟周明德交待。

    “这也是我们考虑不当,作出那个决定的时候没想过询问你们的意见。”林承先笑道,“你们放心,周老是个很大气的人,而且你们是因为理念不和没拜他为师的, 他不会对你们不满,更不会难为你们。”

    在学术界,理念不和是很常见的情况。有些师徒甚至因为这个而反目,老死不相往来。

    盛景和方毅一开始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从而拒绝拜师, 总好过拜了周明德为师, 吃到了师门的红利,等功成名就了,再提出跟周明德背道而驰的观点,踩着周明德上位。

    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周明德为此只会更欣赏两人才对。

    他站了起来,道:“这时候周老应该在家里。走吧,我带你们过去,你们就把刚才的话跟周老解释一番。当面说更有诚意。”

    “好。”

    情况就跟林承先说的一样。盛景和方毅见了周明德,把话跟他说了一遍,周明德立刻表示理解。

    他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国家百废待兴,我们向苏/联学习,是迫于当时的形势。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且事实证明当时的理念也有不足之处。想要改变,那不是经历阵痛就能解决的,或许需要凤凰涅槃。这件事我们身在局中,是办不到了,还得你们这些年轻人去办。”

    “你们还没跨入专业大门,就能看得这么清楚,真是十分难得。可惜咱们没有师徒缘份呐。”

    他看着两人,面露可惜之色。

    老先生这宽广的胸怀和清醒的头脑让盛景十分钦佩。

    她笑道:“我们现在不正在听周老您的课吗?我们难道不是您的学生?您可不能因为我们没有行拜师之礼,就说我们不是您的学生。”

    “哈哈哈,对,你们是我的学生。”周明德哈哈大笑起来。

    拜师之事圆满解决,再加上之后的几天吴玉梅都不作妖,更不用再听到她的酸言酸语,盛景顿时觉得日子过得开心起来。

    陈涛性格爽朗,心思还细腻,很体贴人,相处起来让人很舒服。最重要的是三观相合。盛景跟她相处得十分愉快。

    对于她们这四人组分成了两个小团体,宿舍里绝大多数人都没在意。

    姚欣欣除了暗中跟盛景较劲,宿舍别的人都没被她放在眼里。

    秦春和周爱华则埋头学习,或是为自己的事而烦恼,而且她们深知四人一起行动容易产生分歧,两人一组才是最舒服的组合,四人组分开也不奇怪。

    只有张苗,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私下里问陈涛是怎么回事。

    陈涛可不会帮吴玉梅隐瞒,当即把吴玉梅做的事跟张苗说了。

    张苗惊讶:“她怎么能这样?她就不怕事情败落,受到盛景的报复吗?”

    盛景是副班长,而且明显得到了魏华老师的青睐。吴玉梅跑到魏华那里给盛景上眼药,这不光不懂得人情世故,智商似乎也有问题。

    于是张苗也发出了灵魂质疑:“吴玉梅真是凭自己的本事考到华清来的吗?”

    相处几天,张苗发现宿舍其他人都好,起码是能考上华清的样子。

    就算是姚欣欣,对待学习她还是很认真的,最大的毛病是有公主病,优越感十足。但这种人也好相处,只要顺着她的意说话,不着痕迹地拍她马屁,把她捧得高高的,大小姐也不吝啬释放她的善意。

    要是一般人这样,张苗自然不会甘当小弟。她小小年纪就考上华清,自然也是家里的小公主。

    但她知道姚欣欣的爸爸是经济部委的领导,没准一句话就能让她毕业时留在北城。而且姚欣欣会唱歌跳舞,对穿着打扮也懂得特别多,跟她在一起张苗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所以现在她已跟姚欣欣成为铁杆闺蜜了。

    唯有对总爱说酸话,眼睛总盯着别人的吴玉梅,张苗就很不喜。

    陈涛道:“不会吧?高考的时候特别严,应该不存在作弊的行为。而且华清大学录取的分数那么高,兰城考区分数能比她高的应该没几人。她想作弊也没地方抄去吧?”

    张苗本来也是随口一问,听到陈涛这话,她赞同地点头:“确实。”便没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张苗问的事涉及到盛景,陈涛转头便把这事跟盛景说了。

    盛景给单纯的姑娘科普:“除了在考场上作弊,还有一种方式叫冒名顶替。今年的高考太过仓促,又因为交通和通讯不便,其实是有很多漏洞可钻的。如果吴玉梅直接截胡了别人的通知书,自己跑来上学,再让那人误会自己没考上,那她不就成功了吗?”

    陈涛震惊:“还有这种事?那她岂不是抢了别人改变命运的机会?”

    身为下乡知青,她太知道这次高考对一个人的命运有多巨大的影响了。现在她都还有不真实的感觉,生怕自己一觉醒来,只是做了一场美梦。

    她凑近盛景问道:“那咱能不能举报她?虽然咱们拿不出证据,但匿名信寄过去,当地教育局总会查一查事情的真相吧?”

    盛景摇头:“咱们也只是猜想,或许事实不是这样呢?无缘无故地举报,咱们连吴玉梅同学都不如。而且平白无故被人举报,这对吴玉梅同学也不公平。”

    说着她一笑:“其实想找证据还是不难的。如果是一般的大学,她就算冒名顶替,想要毕业也不难。但这里是华清,学霸扎堆的地方。如果她不是凭实力考进来的,势必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遇到很大困难。”

    “如果她是作弊进来的,我觉得在期中考试时她也会作弊。到时候只要盯着她就可以了。要是她不作弊,期中考试也能顺利通过,那咱们的猜测就是错误的,就此打住心里的猜疑。”

    “对对,就这么办。”陈涛兴奋道。

    等到星期六下午放学后盛景和姚欣欣都回家了,陈涛和张苗这两个落单的就自觉结伴去吃饭、洗澡。陈涛把盛景这番话告诉了张苗。

    她跟盛景坐在教室第三排靠窗的位置。当时一起进教室的吴玉梅和林卫红看第三排没位置了,就选了第四排的中间位置,在她们的右后方。

    秦春和周爱华抢到了第四排另一个中间位置。张苗和姚欣欣就坐到了盛景和陈涛后面。

    也就是说,姚欣欣和吴玉梅是紧挨着的,中间只隔了一个走道。吴玉梅的学习情况,姚欣欣稍加注意,就能尽收眼底。张苗隔着姚欣欣,也能看到吴玉梅的情况。

    张苗一听还有冒名顶替这种cao作,顿时气愤填膺。只要稍微一代入自己是被顶替的那个,她就受不了。

    她道:“我会盯着她的。不过林卫红性格太绵软,我担心考试的时候她会帮吴玉梅。你看咱们要不要把这种猜想告诉林卫红?”

    陈涛点头:“还是告诉吧。”

    ……

    盛景回到家的时候发现盛河川不在家,就有些奇怪。虽然盛河川的工作是三班倒,但以他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和以往的做法,这个周末他一定会调休,在家里等她回来的。

    没等她去隔壁问,方老爷子就过来了,告诉她:“宋津东宋老爷子你知道吧?他生病了,你爷爷这个星期一有空就往那边跑,现在也在那边。他让我告诉你,你回来后也过去看一看宋老爷子。”

    盛景一惊,点头道:“知道,我跟爷爷身体就是宋爷爷调养的。”又问,“他生了什么病?”

    宋津东自己就是大夫。而且根据接触过几次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个性格倔强的人。

    能让盛河川一有空就往他那边跑,没准是大病。

    方老爷子神情凝重:“我也说不好,反正是大病,应该是没多少时日了。否则那倔老头儿,也不会让你爷爷一趟趟往那儿跑。”

    他自然也是认识宋津东的。但宋津东性格孤傲,再加上文化程度的差异,方老爷子跟他处不来。

    平时盛河川和宋津东去关家小院吃饭,方老爷子都不参与。他跟宋津东也没多少交情。

    但仨老头儿年纪都差不多大,看到宋津东生了大病,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那小院儿里,方老爷子心里自是不好受。

    盛景的心也直往下沉。

    她道:“我一会儿去看看他。”说着她去房间拿了点营养品,便去了宋津东家。

    宋家的院门一向紧闭。不认识的人来拍门,宋津东是不开门的。这一次是盛河川来应的门。

    看到孙女,他眼里满是惊喜:“你回来了?”

    “爷爷,我来看看宋爷爷。”盛景道。

    提到宋津东,盛河川脸上的笑容一敛,叹了口气:“去吧。”

    他让盛景在门外等了一会儿,这才叫了她进去。

    过年的时候盛景跟着盛河川来拜年还见过宋津东。那时候他虽比以前瘦,人看上去却还算精神。

    可不过是隔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花白的头发就已经全白,整个人瘦脱了相,颧骨突出,跟以前判若两人。

    他躺在躺椅上,身上盖着毯子,半眯着眼。

    听到脚步声,他才睁开了眼,朝盛景唤了一声:“小景来了?来,坐。”声音微弱。

    “宋爷爷。”盛景唤了一声,在他旁边坐下,鼻子有些发酸,“您这是……”

    宋津东摆摆手,问道:“你在学校怎么样啊?”

    盛景知道他是不想多谈自己的病。而且自己来探病,应该给病人带来欢乐而不是悲伤。

    她用力眨了眨眼睛,把泪水逼了回去,笑道:“挺好的。我们学校以前是最有名的华清园,风景特别好……”

    她夸了学校几句,又说起教授们怎么好,同学们怎么和睦,都是挑着好的、有趣的地方说,说得宋津东脸上露出了笑容。

    为了让老爷子有活下去的动力,盛景道:“我听说,因为人才短缺,国家可能会在七月份再组织一次高考。现在已经进入三月了,您写信给宋宁哥,让他好好复习,七月份考回北城来。”

    因为盛河川跟宋津东相交甚密,对于宋津东儿子一家的情况,盛景也了解过一些。

    宋津东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女一个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