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62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62节

    他站了起来:“时间不早了,我得赶回去了。”

    “你等会儿。”盛景跑进厨房,用油纸包了四个大rou包子,递给李建设,“你带着路上吃。”

    “不用不用。”李建设连忙推辞。

    如果盛河川不在,他可能还不跟他meimei客气。可盛河川在,他就不好意思收了。

    “拿着吧。你骑车过来又骑回去,为着小景的事都来回跑了两趟,可不能饿着肚子回家。”盛河川道。

    李建设又推拒了两下,这才收了下来。

    等他回到村里,天都快黑了。他直接去了李柱生家,把盛景的意思当成盛河川的意思跟李柱生说了一遍。

    为了加重盛河川话的份量,他还特意把盛河川的身份跟李柱生说了一遍。

    盛河川现在机械厂科长的份量一般,但他原先国家部委的领导身份份量就很足了。

    李建设担心就算盛景考上了华清大学,在这些人眼里也只是一个小姑娘,说话的份量不足。

    搬出盛河川来就不一样。村里人要不别卖,要是卖了回头又耍手段,欺负盛家祖孙是外乡人,那你就得掂量掂量人家盛老爷子的人脉。

    盛河川的身份果然让李柱生对这事更为谨慎了一些。

    李柱生虽只是一个村长。但李家庄临近皇城,他们这里以前还是皇城里某位实权亲王的庄子,他爹就是庄头。那见过的世面,面临的争斗,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那些犯了事的管事下人都被扔到庄子里来,牛鬼蛇神一大堆,这些人没准还能回去,处理起来就很费周章。

    建国后这里改成了村子,李柱生的爹德高望重,仍然当选为村长。他也算是学了他爹几分本事,起码看人看事比一般人要强点。

    李建设年轻,村里的事也不咋cao心,他对现在的政策还不清楚。可李柱生却知道,村里那些住牛棚的,从去年起就大批量回城,而且大部分直接官复原位。

    这些人当初下放的时候,李柱生就拿出当初他爹对待犯事管事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明面上威慑,私下里嘘寒问暖,反正恩威并施就对了。

    如果这些人能回城,往后只要想起他们一点儿好,那就是造福子孙了;要是不能回城,让他们施展自身不凡的本事造福村子,他们村子也同样受益。他们完全没必要把人当成落水狗来使劲儿欺负。

    以李柱生老道的目光,他从来不小瞧任何一个人。就看盛景当初跟李玉芬和盛国强脱离关系时签的那份声明书,他就十分看好盛景。更不用说现在盛景考上了华清大学。往后一定会是个人物。这样年轻又前程远大的人,只能交好,不能交恶。

    就算没有盛河川,他也会谨慎对待此事。其实在他提议让盛景买王老太宅子的时候,就已经在脑子里替盛景把所有手续完善了。

    户口没在村里,却在村里拥有私人宅院的有没有?有,而且大有人在。

    那些农家出身的小子,有出息后出去工作了,户口也迁出去了。难道他们原先的宅子,他们爹妈留给他们的宅子,村里都收回去不给他们了?那不可能!

    这些人的根还在村里,村里依然有他们的宅院。

    这种情况,农村比比皆是。

    不说远的,就说李柱生的儿子。三十多岁了才机缘巧合去学了开车,李柱生又替他运作了一番,现在在县里运输队开大货车,吃上了公家饭。

    但分家的时候,李柱生仍然给他划了一块宅基地。他儿子一家老小都住进了县城,但他仍然在这块宅基地上建了房子,逢年过节都要回来住住。

    那宅子的存在难道不合法?

    盛景跟他们比,唯有一点,那就是她原先的户口就不在村里,她爹妈也不是李家庄的人——李玉芬嫁出去了就不算李家庄的人了。要是她是个男的,情况就会跟李柱生的儿子一样,仍属于李家庄的人。

    所以盛景在李家庄没有根。她买下王老太的宅子,如果从根儿上论,就不大说得过去。

    不过这个问题,李柱生自有解决的办法。

    他对李建设道:“你放心。这件事我替她办得妥妥当当的,我会让村里人都按手印,同时也会办得让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对于李柱生的人品和能力,李建设是完全信得过的。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很能服众。

    他道:“那我就先回去了。等您这里办妥了,小景让您打这个电话告诉她,她跟她爷爷回来把手续办了。”

    说着,他掏出盛景给的电话,在李柱生的通讯本上把电话抄出了他,自己揣着那张纸条回了家。

    回到家里,就听李先进和朱春花又在那里吵架。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也懒得去跟他们打招呼,自己去厨房看了看,就见厨房的锅里有小半锅焦糊了的玉米糊糊,以及一小碟切得跟拇指大小的咸菜。

    他摇摇头,转身回了自己屋,掏出揣在怀里凉了的包子,啃了起来。

    他一个大小伙儿,饿得快。本来这四个足有拳头大小的包子,他在路上就能吃完。但想着家里朱春花做的饭,他没敢吃完,特意留了两个。

    这会儿他只能说自己很有先见之明。

    啃着包子,想起今天方毅做饭的样子,李建设忽然觉得,为了自己不被饿死,是不是也得学着做饭?

    但朱春花那德性,上工也不好好上,如果再不逼着她做点家务,那她真是懒死算了。

    而他爸,只要有人把家里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他就不会管是谁做的。完全不会考虑到这个儿子干完农活后再回家干家务会不会累。

    想到这些,李建设就打消了自己学做饭的念头。

    算了,还是建了房分了家后,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吧。

    李柱生的动作很快,李建设走后他就出了门,去找村里几个老人说盛景买宅子的事。说完后,几个老人分头去村里各家窜门子。

    反正猫冬季没什么事,第二天上午李柱生就开了村委的大广播,让各家各户派一个能主事的代表到村委会开会。

    等人到齐,他就道:“召集大家过来,是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盛景,哦,就是原先叫盛余的那丫头,她高考时考了第一名,成为了北城的高考状元。昨天华清大学的招生办主任亲自上门,把录取通知书递到了她手里。”

    “哇,是好事啊。那丫头出息啊。”

    “我就知道她肯定考得上。那丫头小时候读书就厉害,总是第一名。”

    “李玉芬没福气啊,把这个好个闺女给过继出去了。”

    “哼,看她对闺女不好,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往后她哭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村民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大多是替盛景高兴的。

    第69章

    ◎把凶宅变成吉宅◎

    也有那心里发酸的, 就对李柱生道:“李队长,人家可是城里人, 不是咱村的。不说她考上了大学, 就是她上了月亮当了嫦娥,也不关咱们的事吧?大冷的天儿,您叫我们来就是为这事?”

    “哼, 没眼界的东西。”李柱生瞪了那人一眼,抬手往下压了压,“安静, 听我说。”

    众人都安静下来。

    “我先问问你们, 我李柱生的眼光,你们信不信?”他问道。

    “信。”

    “再没有比您老更有眼光的人了。”

    对于李柱生,大家都是很信服的。就算是村里的刺头, 也不敢说自己比李柱生更有眼光。

    旁的且不说, 只说六六年开始往乡下下放人员。刚开始时别的村都不把那些人当人看,天天大批小批。尤其是有些村长因为批得积极,都去了革委会,好些村更是铆足了劲地干。

    李柱生就不许他们村这样。上面来检查,他们就做做样子。私底下吩咐村民们对这些人客气些。给他们安排的活儿也十分有讲究:看着很脏,其实不累。他们住的牛棚也打着爱惜耕牛的幌子,好好修缮, 不让漏风漏雨。

    结果不到两年,就有人回了城。这些年更是陆续有人平反。这些人感念李家庄人的好,政策上有能倾斜的,都想着他们。就比如当兵的名额, 招工的名额, 他们都比别的村多。

    所以李柱生的儿子学了车进了运输队, 刘大婶家的儿子去了县农机厂,李先进的儿子、赵月娥的儿子都当了兵……虽说受益的人有限,但机会是一样摆在每人面前的。他们村有出息的人实实在在比别的村都多。

    这都是因为李柱生有长远眼光。

    见大家都点头,没人跳出来说反对的话,李柱生继续道:“现在高考恢复了,以后考上大学的人会越来越多。但这次参加高考的这么多,能考上的都是人之龙凤,更不用说高考状元了。盛景那丫头又聪明,以后会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我预估不了。我只能说,她一定会有大出息。”

    “村里那下放回城的人给咱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大家都清楚。可那些人不是咱们村的,能回馈咱们一点,就已是人家有良心。盛景却不一样,她是在我们村长大的,她户口虽不在咱们村,却也算半个咱们村的人。最重要的是,她有良心。”

    他扫视了众人一圈,见大家都点头,又道:“我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就是想把她这半个变成一整个。”

    “一整个儿?李队长,怎么个变法,您老赶紧说说,别卖关子了。反正咱信服您,您说怎么做就怎么做。”有人表态道。

    “对对对。”这是一群起哄的。

    “我想卖王老太那处宅子卖给盛景。”李柱生终于说出了开会的目的。

    会场上为之一静。

    紧接着刘大婶就出声了:“李队长,您早饭的时候没喝高吧?您确定卖王老太的宅子给盛景,不是结仇而是施恩?那宅子既不吉利又破败,你送给盛景她都不会要。”

    “就是啊。”大家纷纷附和。

    昨晚李柱生第一个去拜访的张大爷出声道:“柱生,你说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是想让盛景在村里有房子。这有了房子就有了根。咱们这里离华清大学这么近,她要是在这里有了房子,往后周末没准就不回城里,而是住在咱们村里了。”

    “对,我就是这么个意思。”李柱生点头赞成。

    “可你想把王老太的宅子卖给盛景,怕是不成啊。就跟刘大根他媳妇说的,这是交好施恩吗?这分明是结仇嘛。”

    老兄弟俩昨晚就商量好今天演个双簧。

    李柱生闻言也不生气,反问道:“那你说卖哪处?”

    张大爷一时语塞,纠结了一会儿终于提了一个建议:“划块宅基地让她建房子?”

    李柱生斜睨他一眼,没好气道:“我还能不知道划块宅基地更好?可眼瞅着咱们村的人口越来越多,能划拨的宅基地越来越少。现在也就是村东头河边那一片,再加上村西头山下那一片。”

    “现在宅基地宽裕你们不会说啥。等真到没地方建房子的时候,没准就有人跳出来说盛景不是咱们村的人,凭什么让她占一块宅基地。到时候你们不是打她的脸,你们这是打我这张老脸。”

    一听他这话,大家都不作声了。

    现在大家确实没意见。但往后十年二十年,谁知道李家庄会发展成什么样?为了利益,他们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子孙不盯上那块宅基地。

    毕竟盛景占一块宅基地确实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说她户口一直不在李家庄,就是在,她身为女娃子,就没得再在自己原先村子占宅基地的道理——本村的女娃子都没有哩。出嫁前没有,出嫁后更没有。

    “唯有王老太那宅子,大家都看不上。现在它属于村里的公产。我给盛景出个实在价,人家真金白银地拿钱出来买,卖宅子的钱入村里的公账,人人都有份。这大家总不会有意见了吧?”

    大家又是一阵掂量议论。

    像是经过一阵认真的思考,张大爷点头同意:“你考虑得长远。如果是这样,我没意见。”

    “我也没意见。”

    “我没意见。”

    “赞同。”

    等大家都表了态后,李柱生的堂兄弟,昨晚拜见人之一的李霖生慢悠悠地提出了意见:“三哥啊,你这计划得挺好。只是小景不见得愿意买那宅子啊。王老太那宅子,地方大,屋子也有那么几间,但吉不吉利的且不说,那是封建迷信,咱不信。但屋子都败落得不成样子了,就算想花钱修缮,也不一定能住人,恐怕得推翻重盖才成。”

    “这样的宅子你却想拿去卖给小景,没准小景顾念着跟咱们情份,不愿意驳你这张老脸。可你心里不觉得亏得慌吗?”

    屋子里又是一静,一个个都抬头看了李柱生一眼,没人敢在这时候说话。

    李霖生和盛景的关系,没谁不知道。他算是对盛景有恩的人。他教会盛景认草药,对她也多有照拂。

    而盛景对他也心怀感激。上两次她回村,都带了跟给李先进和朱春花同样厚的一份礼给李霖生,由此也能看得出李霖生在她心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