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陈医生,别怂!在线阅读 - 陈医生,别怂! 第784节

陈医生,别怂! 第784节

    因为对方太年轻了,很难出现虚症,如果按照舌象来判断的话,以清肝凉血来治疗,绝对是一个大问题!

    这就不是一个寻常病!

    看似吐血,脾气也大,舌苔虽然黄腻,但是……

    患者其实是“虚劳!”

    没错。

    这是中医诊疗中,很难诊断出来的一种疾病,名为虚劳症。

    虚劳,病名。

    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乃是正气损伤所致的虚弱症和具传染性表现为虚弱证候的疾病。

    这种病,一般很难有主症。

    主要表现就是……没有主要表现!

    没错,因为,虚劳,为五脏虚损所知,每一个脏器虚损,都有不同的表现。

    患者看似是肝气犯脾,导致脾虚。

    但是,其实本质是因为士气不足,脾阳虚弱,导致了无法抑制肝脏的正常行为,这才出现了面部的青黄之色。

    如果是肝气过剩,则不是这样的表现。

    所以,治疗起来,本质上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逍遥散,针对肝郁脾虚,可用于调和肝脾,但是力道过于弱小。

    但是,如果力道过于足,用龙胆泻肝,来泻肝胆之气,反倒是会伤了肝阳,肝阳源于心肾之阳气,伤了根本阳气,脾阳就不足了。

    所以,治疗,很关键!

    至于吐血,其实搞清楚这些之后,就很容易解释了。

    正所谓“吐血二者,皆治在肝络。”

    肝藏血,这是因为肝阴阳之气不足了,导致了血外溢。

    患者的情况,已经是脾阳肾阳,亦为苦寒滑润,伐其生发健运之常,所以腹痛晨泄不食。

    而且,这也是患者患者脉沉弦细之所由来也。

    整体辩证治疗的思路,也很清晰了。

    这个考核,很有意思。

    不仅让你写诊断,还要写按语。

    所谓按语,就是患者导致机体不舒服的原因。

    陈南写道:“按语:三焦俱损,先建中焦,补土可以生金,肾关之虚,亦可仰赖于胃关矣。”

    随后,陈南自拟方子:

    “莲子15钱,芡实9g白扁豆3g冰糖9g

    茯苓块12g广皮炭6g人参6g甘草6g”

    药不在多,能治病就行。

    陈南其实也能开具其他方子,但是……方子大了有什么用吗?

    8味药,刚好!

    但是……

    陈南在后面写到:

    “30副,缓缓多服为宜。”

    抓药,陈南只需要抓一服药就行了,不需要抓够三十副。

    而此时,陈南仅仅只用3分钟不到。

    就把方子开好了!

    如此一幕,直接把对面两位老人给镇住了!

    两人对视一眼,脸色有些凝重。

    不得不说!

    陈南的诊断,十分精准。

    在病历本上,陈南写的治疗原则,也就是按语十分详细。

    按语,其实就是判断你是否诊断清楚,以及你治疗思路的推断。

    而陈南的按语,字数不多,只有寥寥一行多,但是……却足以把患者的情况解释清楚。

    这个按语,足够满分!

    两位老人可不是一般人,其中一人是广州中医药

    大学的副校长谭智辉,还有一人,是国医大师:于同庆。

    两人看完陈南的按语之后,直接忍不住惊讶起来。

    因为……陈南的古文水平,很厉害啊!

    不得不说,这里用古文的话,能省去很多字。

    如果于眉在这里的话,绝对会说,这小子投机取巧。

    但是!

    对于第一次见到陈南的谭智辉和于同庆两人来说,对于陈南的欣赏,却与日俱增。

    因为搞中医的,对于医古文十分熟悉,学习年长。

    所以,对于医古文的美感,也是十分喜欢。

    而陈南这个按语,精简意赅,字数虽然少,但是意思却十分充分。

    分析的很到位啊!

    其实,按语对了,就有5分了,因为这意味着诊断和辨证论治的分析,对了。

    方药3分。

    抓药2分。

    第一个患者,陈南用两分半的时间,拿到了5分,这个速度……

    于同庆和谭智辉两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的惊讶。

    年仅25岁,实在是天赋异禀啊!

    而当陈南把方药写出来以后,两人再次一愣。

    其实……

    方药没有固定答案。

    只要总体没有变化,疗效到了,便可以!

    但是,陈南只有8味药,这也太少了……

    不对,这八味药看似少,但是……该有的都有了!

    这就很难了!

    有时候有些医生认为,开大处方比开小处方要难,甚至一个方子里,能凝练出三四个经方出来,但是……其实药味少,反而更难!

    因为精简立专,效果最为通透!

    思考八味药,远比思考两个方子,要困难数倍。

    陈南完全可以使用逍遥散配合补中益气汤然后甲减归脾汤,但是……

    如果陈南真的这么来了。

    于同庆绝对不会对陈南高看几眼。

    中医诊疗疾病,手法低的,效法经方然后做加法,多配合一点,高一点的,经方加减配伍,再高一点的,自拟方。

    因为想要自拟出一个方子,可不简单,君臣佐使,寒热温凉,性味归经,这些都需要考虑到。

    减法,任何时候,都要比加法来的困难一些。

    一些水平差点的医生,甚至能开出三四十味中药的处方,纯属……(自己写)。

    那他妈不能叫看病,那得叫吃饭。

    不对,吃饭也用不了这么多药,一个药物最少10g吧?三四十味药物下来一斤多,这他娘的……喂猪也吃不了这么多吧?

    于同庆对于大处方,十分排斥,甚至觉得,拟方,要精简,诊断清晰了之后,治疗也应该更加精准一点。

    大处方归根到底,是医生的不自信!

    所以,看见陈南的处方之后,于同庆闭上眼睛,稍微一分析琢磨,顿时满脸开心!

    好方子啊!

    谭智辉也是有些经验。

    陈南转身抓药的时候,谭智辉看了一眼于同庆,只见对方满脸欣赏,忍不住笑了起来。

    两人压低声音,小声说道:“好苗子啊!”

    “是啊!”

    “开小处方,其实要比大处方,还要耗费脑力和时间。”

    “写按语,同样也是如此,写医古文格式的按语,远比写长篇大论白话文,更难一点,也更考验医生的水平。”

    但是,其实……

    陈南真的取巧了。

    因为……他一开始就打好了目的,字数越少越好!

    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