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不当继室(双重生)在线阅读 - 不当继室(双重生) 第14节

不当继室(双重生) 第14节

    他分不清是失落还是庆幸,或许二者皆有。

    至少现在她不知他是那个他。

    那么,若是知晓了,又会如何?

    他不敢再想。

    月落尽,天末只余残星。

    桓翊放下手里的帕子,守到她再次呼吸绵长才起身离开。

    四周的暗卫们纷纷松了一口气,曲六跟着桓翊翻墙出了宋家。

    “那孩子如何了。”

    曲六知他说的是那日他带回来的一大一小两人,轻声禀报道:“那孩子的确出众不凡,在别院住下后日常起居都十分规律,您命我送去的书册已背完大半了。”

    “好,明日带他过来见我。”

    “是。”

    第17章 学堂来了位新夫子

    ◎宋时祺脸上一热,有种被当场戳穿的感觉◎

    宋时祺最近的生活无波无澜,不用父亲禁足,也是两点一线的生活。

    若是真要说有什么特别之事,那便是有几日醒来发现泪湿的绢帕整齐放在枕边,以往都是散乱在被褥中的,故而疑心自己梦魇到了化境阶段,梦里哭着学规矩,睡着擦完泪还能保持闺秀风范了。

    这阵子她心里很苦闷,压在心头的两桩大事始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法子来。

    首要的自然是自家地里那些黄金,如今已入七月,地动在下个月,她一愁如何去搬黄金,搬了放在何处,二愁这笔来路不明的财富如何能过上明录,让她可以光明正大地改造那片废墟。

    还有一点,她良心上也有些不安,这次虽只是小规模的地动,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伤亡的,既提前预知了,她也想尽力减小天灾带来的损失和伤亡,可凭她一个人,该如何做呢?

    这第二件便是jiejie的婚事,周文翰一直留意着赵允诚的动向,据说每隔几日就要去一次葫芦巷,做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她不知道jiejie对待通房小妾的态度,换做自己,定是要去拆掉这桩婚事的,可梦里jiejie说她有一双儿女很幸福,此时她无从探寻真假了,万一贸然行动,伤了jiejie的心可怎么办?

    梅雨霁,暑风和。

    这日,她同往常一样早早背完书,在清风堂外闲闲逛着,嫌弃地敲着自己的小脑瓜,怎的就只有提前背书的聪明,却无惊才绝艳的运筹决算呢!

    花园外的小道上传来一阵嘈杂,宋时祺踮脚去看,就见一群族老围着一大一小两人正往清风堂走来。

    大的那位很高,一身月白长衫,步态优雅,鹤立鸡群。

    随着他们的走近,宋时祺认出来了,是那位桓翊桓公子,他手里牵着一个小男孩,约摸八九岁的样子,有些眼熟,又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前世今生交缠太多,她已习惯不去多想。

    她在一群人即将瞧见她之前溜回了清风堂,坐在最后一排书案的角落里。

    族学主事宋彦文跟前头教书的夫子打了个招呼,夫子应声退下,满面红光的宋彦文开始介绍起桓翊来,

    “这位是镇北大将军之子桓朗怀,是咱们宋氏学堂特聘的新夫子,以后他会给你们授课,还有这位小公子,名唤柳誉,适才通过了族学考试,以后也同你们一道求学了。”

    学堂里的学子们纷纷站起,朝桓翊行礼,“桓夫子好。”

    桓翊面容舒展,朝众学子微微点头,就听隔着一个屏风的女学子们一阵抽气声。

    宋时祺透过满眼放光、兴奋异常、凑成一团窃窃私语的女学子们朝屏风那边看去,就见桓公子也朝她这个角落看过来。

    桓朗怀,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的确人如其名。

    翌日,桓夫子的首堂课,一大早清风堂外便挤满了人。

    桓翊的小厮墨三长腿在门口一跨,拦住了学子们的去路,他双手抱胸,朝门口旁边一块木牌子努了努嘴,众学子这才注意到那块木牌,上头赫然写着:凡欲上课者,先背诵《天文志》一篇方可入内,文章如下……

    “这……这是天文志啊……”有小跟班们帮忙提前排队,挤在最前方的宋锐虎瞥了眼那长长的文章,立刻打了退堂鼓,如此回家也好跟爹娘交差了,非是他不愿上,实在是没能力上桓夫子的课。

    随着宋锐虎的离开,后面看到木牌的人跟着稀稀拉拉走了三分之一。

    课业一向优异的,诸如周文翰,宋锐弘、宋锐嘉这俩双胞胎,以及宋时妤,这些宋时祺昔日的好伙伴已经开始默默背起书来。

    女学子们一个未走,有人拿起纸笔对着木板抄录下来,躲到一边去背,不就一篇文章吗,为了见桓夫子一眼,无论如何也要背下来!

    宋时妍平时鬼灵精怪,一到读书上还真不太行,平时夫子教授的启蒙文章也是勉强才能过关,一看这长篇大论、生涩难懂《天文志》,她默默看向身边的宋时祺,“你背吗?”

    宋时祺点点头,“这不难,给我一刻钟。”

    宋时妍一脸苦相,又转头透过墨三和门框之间的缝隙看向清风堂内,那个挺直端坐着的身影,少顷,她咬咬牙,仿佛下定了决心,“我也背!”

    不到一刻钟,宋时祺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她瞧了眼宋时妍即将揪散的丫髻,以及她可怜巴巴求助的眼神不由认命般地叹了口气,坐下来帮她顺一顺要点,更好记一些。

    之后陆续有背出来的学子排到墨三面前背书过关,半个时辰后,墨三面前的队伍已散,只有零散的一两个还在坚持死记硬背的。

    宋时妍这边已经放弃了自主背诵,而是与宋时祺定下各种提醒作弊的暗号,光看宋时祺的手势,她就能顺出一篇天文志来,宋时祺无语望天,还真是歪门邪道亦有其“道”。

    俩人走到墨三面前,宋时妍先背,宋时祺排在她身后。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日光道……”宋时妍紧闭双眼,摇头晃脑,一副沉浸其中、成竹在胸的样子还真像那么回事。

    宋时祺在她身后,刚要憋笑,就听她的声音戛然而止,很明显已经卡壳了。

    “去北极远……远……”

    宋时祺捅了捅她右侧腰画了个圈,复又戳了戳她的左腰,就听得她陡然拔高的音量,“东至角,西至娄……”

    随着停顿越来越多,宋时祺不得不专心在她背后比划,大半篇文章比划下来,竟比背完一整本书还累。

    “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之……”

    宋时祺正要抬脚轻踢她的后脚跟做提示,余光瞥见右边一双属于成年男子的黑靴,脚下动作倏地顿住,目光顺着黑靴慢慢上移,玉色长衫,挺拔身姿,再往上便对上桓翊那双深邃中带着星芒的乌眸,他正注视着她,嘴角弧度徐徐上扬。

    宋时祺脸上一热,有种被当场戳穿的感觉,头一回上课便遇如此窘境,以后怕是上不得桓夫子的课了。

    然而闭着眼睛背书,对周围动静毫无所觉的宋时妍有些急了,双手背在身后,十根手指跟猫爪一般朝宋时祺张牙舞爪,提醒她上点心,“晦朔决之……决之……”

    宋时祺正纠结是否要老实认错,兴许还有转圜的余地,没想到一旁的桓翊双手也负到了身后,越过她,朝一旁的大槐树踱了过去,好似方才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错觉。

    “嘶……”鞋尖被重重踩了一脚,宋时妍真急了,宋时祺心一横,也不再管那桓夫子,继续比划起来。

    结果便是宋时妍和宋时祺双双通过背书,墨三闪身,恭敬地请二位进学堂。

    宋时祺有些做贼心虚瞥一眼墨三,她不信方才她们蹩脚的伎俩他看不出来,可意外迎上墨三满怀善意甚至有些虔诚的目光,她不可思议地用力眨了眨眼,见鬼一般急急跟上前面的宋时妍。

    作者有话说:

    文中天文志部分都出自《后汉书·天文志》

    第18章 钦天监一游

    ◎祺姐儿,我觉得桓夫子特别关照你。◎

    宋氏学堂自打来了个桓夫子,学子们的学习热情便空前高涨。

    虽然第一日的背书通关吓跑了大多数人,但随着上过课的学子们回来口口相传的赞不绝口,每日课前背书之人就开始大排长龙。

    学堂主事人宋彦文跟一帮族老们在学堂后湖的凉亭里喝茶赏景,闲聊话题自然绕不开桓家大公子。

    “桓公子带来的那位柳小公子可去查过了?”族老宋志业靠在藤椅里,眼睛眯起看向湖对岸。

    “回父亲,查过了,桓家在安庆府确实是有柳姓的亲戚,但数十年未联系了,那柳家早已败落,族人四处流落,到底有没有这位柳小公子还真无从查证。”宋彦文殷勤给父亲递上温茶,拿起蒲扇轻轻在他身旁摇着。

    宋志业闻言突然坐直了身子,“哦?可知那孩子何时来的京城?身边还有什么人?”

    宋彦文闻言有一瞬的讶异,但他一般也想不明白,只好事无巨细如实相告,“上月来的京城,一直住在青云巷的一件私宅里,同行的是一个妇人,约摸三十上下,普通仆妇打扮。”

    “咳咳咳……咳咳……”坐在宋志业左侧,年纪最长的族老之一宋志才用力咳出一口浓痰,“来历不明的稚子……咳咳……桓家人为师……”

    宋志业瞳孔微缩,“这……可这孩子非富非贵的……”

    “那倒也未必……”宋志才满脸褶皱的脸上现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来。

    周围几人被两位族老哑谜般的对话弄糊涂了,再追问却见他们均住了口,横竖桓家大公子愿意屈尊来宋氏族学教书对宋氏家族来说只有好处,于是就此作罢,聊起别的话题来。

    “那桓大公子教书确有一套,一篇天文志,就带着孩子们夜观天象,日行百里,我家孩子下学回到家,竟与我滔滔不绝地讲起天文志的要义来!”

    “是是是,我家孙女本来这月准备休学回家备嫁了,如今哪里肯,生怕通不过不给上课,一大早把书背熟了才肯安心吃早膳。”

    “我听说今日也出去了?”

    “嗯,一大早就走了,桓大公子面子大,今日带孩子们去钦天监观学,据说钦天监监正章铆亲自讲解呢!”

    “竟有此事?!”

    ……

    钦天监。

    大半月未在衙门坐值的钦天监监正章铆今日一身崭新青色官袍,听到属下禀报桓大公子来了,急急迎出了衙门口。

    在他这个位置,官场那些交际非是必要,当然,桓皇后和镇北大将军的身份已有足够分量,而他更看重的是上一任监正老师时常提及的那句“桓家气运四百年,此时不过半,敬之畏之,不可小觑也”,故而桓家的面子,必定要给。

    看到丰神俊朗的桓家大公子带着一群青衫学子们缓步而来,他心中更是坚定几分,如此气度,定非池鱼,桓氏兴旺百年可期。

    一番寒暄见礼过后,桓翊直奔主题,“学子们研习《天文志》有感,还要劳烦监正带孩子们去观星阁一览。”

    “客气了,请。”

    章铆章监正早年也是个博学之人,他自认那时若是考功名,一个二甲进士不成问题,后来他被上任监正收为徒弟,苦学数年,也完整继承了老师的衣钵,总算没有辱没老师的名声。

    奈何这清水衙门除了些祭祀择日的常规事务,常年无事可做,他空有一身才华也无用武之地。如今面对一群求知若渴的学子,他颇能找回一些当年意气风发之感,于是认真讲解起来。

    宋时祺与一帮女学子跟在队伍的最后方,好奇地打量周围稀奇古怪的布置,待从观星阁出来,拐进一座殿宇一样的建筑时,一双大眼睛倏然亮起。

    她曾在学堂书楼的典籍里见过浑天仪的图解,若是没认错,这座大殿正中放着的两座巨大仪器便是传说中的浑天铜仪和地动仪了。

    果然,章监正结合《天文志》中的内容着重讲了眼前巨大的天文仪器,引得众学子惊叹连连。

    “监正大人……”一只小手在队伍后方缓缓举起,伴着一个蜜糖般甜美柔和的声音,“学生有一个问题。”

    监正笑容和煦,他朝末端那位女学子招招手,示意她走近些,“小学子但问无妨。”

    宋时祺深吸一口气,在众人的注视下稳步走到监正面前,并未注意到原本立于她身后的桓翊眼里满是欣慰和赞赏。

    “监正大人,学生读古书云:‘池沼之水,风吹成毂,荇藻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使必地动。’”

    章铆点头,“确有此事,小学子有何疑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