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在线阅读 -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第223节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第223节

    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

    “放轻松,颖颖。”杨世醒看出她的惶恐,捧起她的脸颊,安抚地看着她,与她对视,“该来的总会来,晚一时不如早一时。”

    “且此局看似凶险,然转机甚多。你忘了我们的分析吗?比起信王之子,我更有可能是陛下的孩子。若他连子嗣一事都糊涂不清,那么我们也不必感到害怕。”

    阮问颖抬起眼眸,望着他平稳安定的神情,逐渐平缓心跳,扬起一个细微的笑:“嗯,你说得对,是我太紧张了。”

    陛下盼了多年才盼来皇后有子,不会有人比他对这事更上心,又有安平长公主提前告知秘辛,纵使真定大长公主手段了得,也不可能瞒过陛下耳目。

    假使真的瞒过了,那也只能说明帝王无能,不足为惧,并且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一个无能的天子是不可能培养出这么一个优秀的继承人的,端看杨世醒如何,就能知晓陛下有多少能为。

    最重要的,是他和她在一起。

    不管前路如何,只要他还在,她就不用感到担心——他之所在,便是她心安处。

    ……

    日头升至高空时,停了两夜的雪再度飘下。

    雪花十分细小,不待落到地上就消失不见,饶是如此,屋檐和枝头上仍旧积了一层薄薄的雪,在阳光下散发着晶莹的光,大地则继续一片银装素裹。

    在细雪下了一个多时辰后,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锦衣卫指挥使奉陛下之命前来,召殿阁大学士、刑部尚书、都御使等有司回宫,裴良信与徐茂渊皆在列。

    旨意一出,众人哗然。

    盖因上述之人俱为朝中重臣,陛下往日里只在有要事相商时才会传召,且鲜少全部召集,如今一口气把人都喊了回去,不得不使人多想。

    宫中发生了何事,才会让陛下颁布此旨?陛下此举又意欲为何?和锦衣卫把守重霄殿一事有关吗?

    圣旨出人意表的程度之深,让一向内敛的于衡都有些难持稳重,快步从雪地中行过,遥遥望着锦衣卫的大队人马,提高声音喊了一句:“爹!”

    直到指挥使如鹰隼般的目光朝他投去,才垂下首,补行了一礼道:“……孩儿见过父亲。”

    指挥使恍若未闻,一脸严肃地盯着手下行事,等待被召朝臣全部坐上马车,确认没有遗漏之后,方领着人打道回宫,全程没有多看他一眼。

    见状,于衡忍不住抬脚迈出一步。

    指挥使骤然转目,瞪眼喝道:“且住!”

    于衡急道:“爹!到底发生——”

    “住口!大内密情,竖子焉敢打探!”指挥使厉声喝止,不待他再说什么,就驭引缰绳,领着锦衣卫护送群臣离开。

    于衡立在雪地里,皱着眉目送车架远去,神情又是不解又是担忧,片刻方转道前往重霄殿,求见杨世醒。

    重霄殿里,已经有人比他先至一步。

    自从昨日乱走一遭、但没有任何成果之后,徐元光本来准备今日待在房间,好好地琢磨一下这两天发生的事。

    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忽然来了一名锦衣卫宣读圣旨,传召其父入宫。他在惊讶不解之余亦觉不好,眼看着从父亲处问不出什么来,便干脆来了重霄殿,把此事禀明给杨世醒。

    中间还闹出了一点小风波,徐元光不像于衡那般知晓暗道,也没有足以躲避巡逻的身手,直接走了大门,自然被守在外头的锦衣卫拦住。

    而他既没底气同锦衣卫对着干,又有急事要见杨世醒,不能离开,双方就这样一时僵持住,最后还是里头的杨世醒听到动静,让三益去把人领了进来。

    这原本是一个好兆头,把守了几天,锦衣卫的态度逐渐软化,不再像开始时那么铁面无私,足以在某种程度上揣测陛下的态度。可惜徐元光一来,就把这种揣测打下了云端。

    其时,阮问颖正在烹雪煮茶,欲以此消磨时间,顺道让自己的心静一静,听闻对方带来的消息,她的心头霎时如雪水般透凉,才煮好的红梅茶全部祭了地母。

    于衡来时,她正在追问徐元光详情,并对后者的一问三不知颇为不满,一见到于衡,她便像见了救星,急急迎上前道:“你是来告知我们圣旨一事的吗?”

    于衡为她这态度惊愣了一下,有些局促地往后退了一步,才点点头,应道:“正是。”把雪地里发生的事说了。

    阮问颖听罢,心中忧情更甚。

    “于大人什么都没说吗?”她蹙眉道,“你——你没拦住他?”

    于衡羞愧摇头:“父亲一向秉公行事,我拦不住他,也……不敢拦他。”

    徐元光听闻此言,顿时像遇到了同道中人,迭声附和:“不错,我也想拦住我爹,也同样没能拦住他。不过我比你要好些,能看出我爹和我一样不知情,而不是像你爹那样,知情但不同你讲。”

    唯独杨世醒保持着沉稳,轻描淡写道:“锦衣卫指挥使这一位置,不是谁都能坐的,他既是父皇的心腹,自然只会替父皇办事,问不出来很正常。”

    阮问颖见他不显半点焦虑,甚至还有心情喝她煮到一半的茶水,当下凭添一分气恼,道:“陛下颁下此旨,摆明了是有大事发生,你怎么一点也不着急?”

    他放下茶盏:“因为着急也没用,不如静下心来细想其中关节。”

    “你想出什么了吗?”她询问。

    “不多,就一点点。”他把目光转向于衡,“于大人素来少言,不该说的话不会多说一句,他对你的那声警告,已经包含了许多意思。”

    于衡怔道:“这……恕于衡愚钝,还请殿下明示。”

    杨世醒微微一笑:“其一,此事事关宫中,无关宫外;其二,你不可打探,旁人却未必不可。若我猜想得没错,这件事还没有结束,会继续有新的情况。”

    徐元光道:“那我们现在要怎么做?”

    杨世醒看着于衡:“你再去寻一趟刘百钊。”

    于衡应首:“是。”

    “那我呢?”徐元光在一旁追问。

    杨世醒把目光转向他,思忖稍顷,道:“你么,就装出一副‘知之但不可对人言’的模样来,去四下里走走,看谁会主动寻上你。你把这些人的言行举止一一记在心里,到时向我禀报。”

    “好了,你们都下去吧。”他在吩咐完后道,“直接走大门出去,不必再掩人耳目,让其他人都知道你们来这里见了我。”

    二人皆应诺而退。

    阮问颖不愿意自己被排除在外,在他们离开后也开口道:“还有我呢?你不会想让我回去等消息吧?”

    “自然不是。”杨世醒朝她一笑,“你和我一起在这里等母后过来。”

    “舅母?”她先是一怔,接着就明白过来。

    陛下传召群臣回宫,旁人或许会满头雾水,不解其意,但在皇后眼中看来,必定是陛下已经察觉当年真相,准备着手处理了。

    而皇后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杨世醒坐以待毙,原本昨夜就该由信王带他走的,出了意外才半途中止,如果她不想收到下一道赐死杨世醒的圣旨,就必须马上行动。

    果不其然,在徐、于二人离开后不到盏茶时分,皇后就来了重霄殿。

    第285章 六皇子身世有疑,为避免夜长梦多,预谋篡权夺位

    皇后见到杨世醒的第一句话就是:“此处凶险, 不宜久留,你速速离开!”

    甚至给他准备好了一份包裹,道:“这里头有金银若干、通关文牒一份,你拿着它, 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不怕有后顾之忧。”

    然后,她才像是发觉阮问颖也在场, 于真挚中带着恳求地望去道:“颖丫头, 舅母知道这样说很偏心, 但是舅母真的希望你能和醒儿一起走。”

    “醒儿是这天底下最好的孩子,没有一点比别人差, 你自小与他情谊深厚, 舅母相信你知道他有多好,你跟着他, 定能结成一段美满良缘。”

    这话有些大言不惭, 杨世醒是超群卓越不假,可他一旦避走长安, 就成了钦犯, 跟着一个逃犯亡命天涯有什么美满可言?

    不过阮问颖不在乎,她在很早以前就想过和他离开的可能,这会儿只不过是把假设变成现实,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困难之处。

    虽然杨世醒不一定会走,但她在这里表个态,让长辈安心, 还是可以的。

    然而, 就在她想点头应下时, 杨世醒却开口道:“此事暂且不急。父皇只是下旨把部分朝臣接走, 并没有说要我的命。”

    皇后着急道:“什么事需要把三司都传召走?你别看现在风平浪静,说不定晚上就会有锦衣卫带着第二道圣旨过来,你真的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离开!”

    “离开这里,孩儿又能去哪里呢?”杨世醒道,“青州?江南?云疆?关外?亦或是出海往东,去寻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这些地方孩儿是能去,可如此一来,孩儿过去十八年的人生成了什么?孩儿自小学习的文武之道、立下的抱负理想又算是什么?”

    “再者,近两年朝野之争愈发汹汹,孩儿没少弹压收拾,这些家族里有的还在苟延残喘,一旦孩儿离开,他们会如何卷土重来,对付阮家?”

    皇后道:“你若不离开,便是连自身都难保,何谈其它?且母后说过,阮家有你姑父姑母在,不会怎么样的,即使太后也会看在你姑母的面子上收手,你无需忧心。”

    “至于你的抱负、理想……”她充满歉疚地道,“母后知道,你是个有大志向的,原该施展鲲鹏之翅,是母后对不起你……可是,一旦陛下得知你的真实身世,你便是再有贤能之才,也——”

    她哽咽着,有些说不下去了。

    见状,杨世醒温和了眉眼,道:“孩儿知道。母后的这些想法,孩儿都知道。”

    皇后抬起希冀的眼眸看他:“那你——?”

    他摇摇头:“我不会走。”

    “醒儿!”皇后痛心疾首地呼唤。

    “小殿下,请容老奴说几句话。”燕姑姑上前道,“老奴是看着小殿下长大的,知晓小殿下非贪恋权势金银之辈。”

    “小殿下不想离开,不是因为不舍锦衣玉食,而是不想把事情扔给皇后殿下,留殿下一人承担。可是殿下与陛下有多年夫妻情分,陛下或许不会忍心处置殿下,但对于小殿下,就不一样了。”

    “宫中皇子公主甚多,生母身份有高有低,陛下对他们的态度,小殿下不是不清楚。陛下对待亲生子尚且如此,对待小殿下又会如何呢?小殿下若真的为殿下着想,便该听殿下的话,尽早离开。”

    此时的皇后已经关心则乱,完全遗忘了思考,闻言迭声附和道:“不错,你燕姑姑的这些话就是母后想说的。好孩子,你就听母后的话,赶紧离开吧。”

    接着,又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拉过阮问颖,握紧她的手腕道:“颖丫头,你快劝劝你表哥,就算、就算你不同他离开,你也不会希望他出事,对不对?”

    阮问颖一时陷入为难。一方面,她能理解杨世醒留下来的举动;另一方面,她又不能对皇后的恳请视而不见。两头不知该向谁顾。

    还是杨世醒解开了她的困境,对皇后道:“母后不必多言,孩儿心中自有决断。且孩儿尚有一问,望母后能够解惑。”

    他道:“不知信王何在?”

    皇后又是着急又是不解:“你有决断?你有什么决断?难道你以为陛下偏爱疼宠你了这么多年,就会在得知你的身世后依然视你为子,对你一如往昔吗?”

    提起信王,她更是蹙眉叹息:“至于信王,母后倒还想问问你。你昨夜都同他说了什么?为什么他失魂落魄的,非但没有办好答应下来的事,还一句话不说地走了?”

    她指着包裹道:“这些银两和文牒本该由他在昨夜给你,假使一切顺利,此刻你已经离开京师,哪里用得着我来催促?醒儿,你到底在想些什么?”

    燕姑姑也在一旁道:“是啊,小殿下,你就听殿下的话吧。老奴虚长了几十年岁数,别的不敢说,唯独天子之怒真真切切地见识过,不是小殿下能以一人之力应对的。”

    杨世醒轻叹口气:“母后,姑姑,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我也不是妄自尊大,认为自己有通天本领,能够对抗天子,是——总之,我不会离开。”

    皇后道:“就算你要留下,也得说明白理由吧?你这样含含糊糊,让母后怎么安心?”

    然而任凭她怎么追问,杨世醒都不肯再言,万般无奈之下,她也只能放弃。

    她在最后饱含痛心地看他一眼,道:“母后愚钝,不清楚你的想法,只有一点希望你能记住,那就是母后永远站在你这一边。”

    “一旦你改变主意,不要有任何犹豫,立时来找母后,母后会不惜一切把你送走,知道吗?”

    又对着阮问颖几乎哀求地叮嘱:“颖丫头,就当是舅母求你,多劝劝你表哥。他现在已经入了执拗,谁的话都听不进去,只能指望你了。”

    “舅母知道,让你在忽然之间跟着你表哥浪迹天涯有些强人所难,可是你表哥只剩下你了,我——我实在舍不得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母后!”杨世醒打断她的话,声音变得有些不满,“莫要说这些勉强表妹之言,当年母后因为勉强已经犯了一回错,难道今日还要再犯一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