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在线阅读 -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第50节

攻略殿下成功之后 第50节

    不过现在她的心思变了,杨世醒在兴民苑里的那一番话让她切切实实地动了心,直到现在还沉浸在欢喜的余波中,别说同她一齐拜访长辈,就是让她立即嫁给他,恐怕她也会晕晕乎乎地点头。

    许是上了年岁的缘故,大长公主在近两年鲜少入宫,很少见杨世醒这个外孙,不过这并没有造成两人间的生分拘谨,最起码从面上看是这样。

    祖孙俩一个和蔼,一个亲近,一派和乐融融的模样,比起一直以来难给几分慈容的太后,倒更像是嫡亲的关系。

    杨世醒又是皇子出身,深谙前朝宫闱之道,面对大长公主的言谈应答如流,不显丝毫阻塞。

    看得阮问颖暗生艳羡,心想,要是她也能像他一样从容就好了。

    当然,这也与大长公主的问话内容有关。

    再怎么说杨世醒都是皇子,大长公主不可能像对待阮问颖一样暗含训示,也不会傻到去询问朝中秘事。

    唯一长辈喜欢过问、小辈也最容易反感的亲事,又因为阮问颖的缘故而变得顺理成章,无需多言。

    剩下的就只有些日常琐事了,诸如“你母后近日可安好?”、“上回外祖母差人送去的糕点方子,你可试着让御厨做了?味道如何?”此类的话,无甚紧要。

    还问了一个算在情理之中,但更在意料之外的问题。

    “来年开春就是你皇祖母的六九大寿了,届时皇室宗亲俱会入宫贺寿,你三叔应当也会来。对了,你见过你三叔吗?他常年在外,鲜少回到长安,最近一次回来也快是十年前了。”

    真定大长公主似是漫不经心地抛出了这个疑问。

    三叔即信王,与陛下、安平长公主均为太后所出,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妹。

    也因着这个身份,他得了先帝亲封的单字王和封地,不用像其余宗室一样深居长安,可以离外就藩,当一个闲散的逍遥王。

    不过信王似乎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不太好,尤其是陛下,平日里的态度仿佛没有这个弟弟。

    阮问颖和陛下见面的次数不算少,大多数时候都是与皇后和杨世醒一起,聊些家长里短的闲事,却从来没有听到对方提起过关于信王的只言片语。

    有时年节宴会,太后谈起信王,说上两句,陛下也不会应和,而是若无其事地转移话题,当做没有听到。

    天家皇室亲缘寡淡,这点阮问颖知道,至于导致这份亲缘寡淡的原因,不用想,只可能会是一个。

    所以她偷偷在心底怀疑过,陛下与信王是否为皇位起过争夺,才造成如今这般景象,但又有些说不通。

    因为历来逐鹿都是成王败寇,无有不斩草除根者,信王时至今日还安然无恙,实在有些不符合败者的结局。

    而且看情形,他也不像是被放逐到外头的,太后可以没有多少忌讳地照常提起,陛下听闻时的反应也不是沉脸或不满,而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没有任何特殊的反应。

    所以阮问颖怎么也想不通。

    本来想不通也就不去想了,毕竟她与这位名义上的舅舅没有什么交集,不仅印象全无,素日里也鲜少听闻母亲提到,用不着去在意。

    没想到大长公主会忽然提起,虽然看起来像是随口说的,但想也知道不可能。

    让她更加地感到迷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杨世醒倒是镇定自若,微微一笑,从善如流道:“小时候见过几回,长大后就未曾得见了。皇祖母还对孙儿抱怨过,说三叔总是云游在外,不肯回长安,当初就不该让他出去。”

    大长公主阖目颔首,缓缓应话:“嗯,你三叔是回来得有些少了,他年少时你皇祖母最是疼他,也难怪会这般牵怀记挂。”把话题揭了过去,没有再多言语,仿佛真的只是随口一问,别无他意。

    之后就是闲谈。杨世醒没有在府里多留,略坐了坐,便起身拜别,准备回宫。

    临走前,他命护卫呈上一份精心准备的拜礼,得了大长公主的一通夸赞:“不错,外祖母素日里没有白疼你。颖丫头,还不快去送送你表哥?”

    阮问颖柔顺应是,送杨世醒离府。

    “看不出来,你在你祖母面前这么乖巧,连声大气也不敢出。”杨世醒任由她把他送到了大门口,屏退左右,立在马车旁边和她说话。

    “难怪她会说你内敛害羞。我还奇怪呢,你明明大胆得很,不知道生了我多少回气,便是谦辞也不能这么胡说,原来竟是这般缘故。”

    阮问颖依旧低眉垂首,一副温婉端庄的模样。

    轻启朱唇,和缓轻细道:“我也看不出来,你今日的来访是早有预谋,连拜礼都置备好了。”

    第62章 我瞧你表哥的模样,对你是十分的用心

    “话不能这么说。”杨世醒不慌不忙, 外祖母是我的长辈,我身为小辈,本该时时过来拜见,这礼是早就备好的, 正巧今日碰上带你出宫, 我就让人拿了出来,以防万一, 没想到果然派上了用场。”

    阮问颖能相信他的话就怪了。

    她轻轻哦了一声, 带着端庄贞淑的笑容, 嫣然道:“原来你是临时起意?”

    在得到对方的颔首回应之后,她继续询问:“不知你这意是在临离苑时起的, 还是在临离宫时起的?”

    杨世醒对她回以一笑:“临离殿时起的。”

    阮问颖:“……”

    “行了, 我人也送了,话也说完了, 你还是赶紧回宫吧。”她收起笑容, 不再扮着乖巧柔顺的模样,露出本来的面目, “别真的耽误了进学的时辰, 最后还是让我吃挂落。”

    “你放心。”杨世醒看上去还是很随意,没有丝毫慌张,“就算误了时辰,我也不会出卖你的,只会说我是闲来无事,独自出宫去转了一圈, 有什么事都我一个人扛。”

    阮问颖冲他明媚而笑:“那可真是多谢你的体恤。可惜我今日进宫是过了明路的, 和你一块离宫也是过了明路的, 但凡有事, 陛下都不必详查,只消一问便知,你扛不了。”

    又催促他:“好了,你快回去吧。真以为我是在怕你误了时辰,陛下知道了后怪罪?”

    “裴大人不比徐大人,他对尊师重道这四个字极为看重,不能有一丝半点的怠慢,你要是误了他的课,今后再想让他给你讲学可是难了。”

    “我什么时候都能陪你,裴大人的讲课却只有下半晌,你当真要因小失大?”

    不知她的是前半句话起了作用,还是后半句话得了认同,杨世醒总算被她说动,不再闲口玩笑,和她认真地道了别,登上马车。

    她也在临行时想起被留在含凉殿的侍女,加紧叮嘱他:“对了,记得让小暑她们回来——”

    回到府里,阮问颖正欲前往大长公主处回禀复命,就见公主家令自廊下行来,上前对她行了一礼,恭敬比了个请的手势:“大姑娘,殿下正在里间等候。”

    她在心里小小地深吸了一口气,生出一股隐隐约约的不情愿,面上不动声色,莞尔露出一个得体的微笑,柔声道:“劳烦姑姑带路。”

    大长公主仍旧在厅堂里待着,只不过从先时的端坐上首变成了倚塌斜卧,似有些累了。

    阮问颖跟随公主家令入了内,在旁余人等全都退下之后,乖巧地给她行了一礼:“孙女见过祖母。回禀祖母,六殿下已经在方才启程回宫了。”

    “嗯。”大长公主缓缓应声,目光微瞥,示意她坐到一旁的绣凳上,“你今日做得不错,我瞧你表哥的模样,对你是十分的用心,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往后你再多去几回宫里,和他相处相处,等你爹娘一回来,我就去找陛下下旨,将你们的亲事办了。”

    阮问颖垂眸敛目,轻声应道:“是,孙女明白。”

    ……

    之后的一段时日,阮问颖都应了大长公主之话,增加了入宫请安的次数。

    她当然不能直接去见杨世醒,照例要先去拜见太后和皇后这两位长辈。

    皇后尚好,与常日里没什么不同,对她永远温和亲切,软语笑言,时不时还能遇上几趟杨世醒或陛下,用一场氛围融洽的午膳。

    太后那边就有些难熬了。

    不知什么缘故,太后的脾气忽然变得古怪起来,往常只对杨世醒冷嘲热讽,如今连她也挑起刺来,三句话里有两句含着训诫,不是敲打就是别有深意,令她应对得极为疲惫。

    甚至在有一日,对方命纪姑姑给她呈上了一卷书,道里头的东西写得很有条理,她若得闲可以翻看翻看,也好修身养性。

    阮问颖恭谨地微笑着接受了,在含凉殿里等杨世醒从紫宸殿回来时,还真的拿出来翻开看了几眼,然后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在看什么?”恰逢杨世醒从外头进来,见此情状,询问了一声,“神情这么奇怪。”

    她就把手里的书递了过去,道:“这是才先去清宁宫请安时,太后命人给我的,说是能修身养性,让我多看看。”

    杨世醒听了,微讶地抬眸朝她投去一瞥,把目光放到手里的书上,接过翻看开了。

    只看了一眼,他就合上了书,转手扔给在一旁侍立的淡松:“拿去烧了。”

    阮问颖惊得站起:“你做什么?这是太后给我的书!”

    她一边急道:“我和你一样不喜欢这里头讲的东西,但左不过是一本书,我不喜欢不看就是,何必拿去烧了?万一日后太后问起,我该怎么答?”一边示意谷雨去拿回来。

    “那也得她有脸询问。”杨世醒冷笑,再度吩咐淡松去把书烧了,同时示意其他人全部退下,包括左右为难的谷雨和被事态发展惊呆住的小暑,也一并挥退。

    “恪守女训?她倒是敢拿这种书给你。顾家出了多少为官入仕的女子,她们守了这训吗?真是笑话。”

    “这……”她试图替太后辩解,到底是她的长辈,她不愿意把对方想得太过阴暗,“也许她就是那个恪守了的人呢?毕竟顾家的不少女儿都招婿入赘,不像她……”

    “不像她什么?嫁给了先帝吗?”他在榻边坐下,抱起她,让她坐到他的大腿上,“你别看她现在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莫要忘了她在当太后前曾是皇后。”

    “她和母后可不一样,入主长生殿的头几年就没有停过对朝臣命妇的接见,野心可谓远大,只是在争斗中输给了外祖母,这才避居清宁宫,当着所谓的闲散家翁。”

    “是这样吗?”阮问颖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不禁升起几分新奇,“难怪她和祖母互生嫌隙,原来是因为这般。”

    杨世醒无奈:“我说话的重点是这些吗?”

    她朝他笑笑:“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只是不愿意把她想得那么坏。再怎么说,她都是我的外祖母,之前的一段时日里也好好的,不知道最近怎么了,忽然改了性情。”

    “我看她不是改,是回。”他含哂轻嗤,“她原本也不是什么慈祥和蔼的性情。”

    “顾语兆你还记得吗?顾家好不容易把他从大牢里捞出来,结果过了没几日,他就在大街上纵马伤人,还出言羞辱,险些害得对方抱着孩子一头当街碰死。”

    “欺侮孤儿寡母,这可不是什么轻罪,都察院如今正在参奏顾家,父皇已下了令,命朱易节再度将其缉捕回牢。”

    “咱们这位太后又最是护短,再是天大的事也越不过娘家去,可不得着急上火,难以维系仁善模样了?”

    阮问颖没想到里头有这么一出,惊异之余,也对太后的举动多了两分理解:“竟是这样?我说她近日里怎么脾气古古怪怪的,说话也含沙射影,还以为是我这段时日进宫勤了的缘故。”

    杨世醒抬起一侧眉梢:“她如此对你,你还给她说话?这般胸襟宽广,可真是令我佩服之至。”

    “真不知什么时候我也能享受到你的善解人意,而不是每次都给我脸色看,反让我来哄你。”

    阮问颖被他说得有些窘迫:“我哪有,不过是略略发出几声感慨。你这话说得,好像我是个不明情理之人一样。”

    又把话题转移回书本上:“你说,她给我那本书的用意为何?”

    对方反问:“你觉得呢?”

    她有些难为情地笑了一下:“我原以为她这些时日对我不满,是因为我进宫太勤,和你相见的次数多了点,让她觉得我不矜持,这才给了我那本书,来敲打敲打我。”

    “但现在么……”她想了想,缓缓摇头,“我真是搞不清楚她的用意了。”

    杨世醒松松搂着她的腰,慵懒倚靠在凭几处,伸手随意梳理她垂落在襟前的长发。

    有风徐徐吹来,吹动轩窗外的深秋柳色,映得他眉目越发如画。

    “也许你想得没错。”他漫不经心道,“顾家这些年看着还行,实则颓势已显,虽说也没经历过什么半朝盛况吧,但好歹兴旺繁荣过,她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母家在自己手里没落下去。”

    阮问颖不解:“这和她给我那本书有什么关系?”

    杨世醒瞧着她,笑了一笑。

    “让一个家族重回兴盛的方法,最快的法子是什么?”

    她思忖片刻,犹疑道:“科举?……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