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八零年代之鹏程万里在线阅读 - 第454章

第454章

    上辈子因为两个哥哥一直在厂子里头上班,他们一家人是一直住在现在一家人住的房子里,他父母也是一直和两个儿子在县城里头生活,偶尔回去乡下小住一段时间就回来了。所以说他们在县城住的房子,可以说才是二老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半个家了,对那个地方的感情肯定是很深的。

    而且他记得后来他们家属院和厂房那一片是要拆迁,政府补贴的钱不少,现在买下来应该用不了多少钱,就是不住放在那里当投资都是值得的。现在买下来记在父母的名下,给父母以后养老用,不管是住还是到时候卖给政府换一笔钱都是不错的主意了。

    怕父母不答应,顾明宴就搬出了几个jiejie,“爸你和妈住在县城里头,三姐和四姐还有大姐他们回去看你们,走路都要走少几步,是吧?妈想去看三姐和四姐他们,搭个三轮车子十分钟不到就能到他们家了。要你们回去了乡下住,大家碰面都没住在县城里头方便的了。”

    在电话那头的顾建伟本来想说不用的,他们搬回去乡下住就搬回去乡下住,不过听到小儿子后面说的这番话,他觉得也有些道理。几个儿子跑出去外边做生意了,几个女儿和外孙们都可还在他们老家的县城这边的。

    听出了电话那头的父亲的沉默,顾明宴就知道他爸的态度是有些松动了,又跟他爸说道:“爸你以后看看旁边要是谁家要搬走到别的地方去,你就出面去多买两处隔壁的房子,等咱们以后手头松动了,可以把房子扩宽一点,以后大家回去了也有一个住的地方。”

    “行行,爸说不过你,晚些爸和你二哥和明旭他们再商量商量吧。”顾建伟想到小儿子这么久没有回来过家里住过,可不就是家里的房子太小了住不下吗?所以听到小儿子说以后有机会多买两处房子扩宽一点家里的地方,他也没反对了。

    父子俩个在这个事情上就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了。

    *

    挂了电话后,顾明宴就从坐着的椅子上起了身,走出了办公室,到隔壁的办公室去找他的财务李会计去了。现在每天有时间他也有到公司来坐坐,反正公司就是在店后边而已,走几步路就到了。

    不过现在公司这边,每天在公司里面坐班的除了财务和两个出纳人员之外,就是还有人事部里的两个人员了,其他的人员不是在店里上班的、就是在外头跑的,平常没什么事都不用到公司这边来。

    他堂哥顾明泽那个市场部经理现在每天都带着两个助手到处开辟新店去了,光是省城和省城周围的城镇,就够市场部的几个人跑个一年半载了。

    后面成立的建筑公司他就没有另外租办公的地方了,而是直接就在这边的办公室挪了一个小房间当办事处,因为平常的时候大家也不怎么回来这边。这个挪出来的小房间还是用来预备了以后和客户谈业务用的,不过现在他们也没什么业务谈就是了,因为整个工程队的工人在忙着给他盖房子呢,没空接外边的业务。

    不过等以后两边的公司都扩大之后,肯定就需要分开成两家办公室了。

    至于现在的话,小顾老板觉得能省就省,一年光是租办公室的租金也是能省不少的了。这个建筑公司建起来都是帮他花钱的,也没有给他赚钱,有一个小房间当办事处就很是不错了!

    “老板你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吗?”见到他们老板过来的李广平习惯性的就要站起来和老板说话。

    “不用站起来,你坐你坐,坐下来说。”过来找财务要钱的顾老板心里略有点心虚,忙的摆手让李会计坐下来说话,自己也在办公桌对面的另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李会计是什么人了,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看他们老板的这个样子,就知道他们老板是来找他要钱的了,他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等着老板说话。

    果然,面前的老板才坐下一会,就问他:“我来是想问问你,公司的账户上现在还有多少钱了?”

    没错,咱们顾老板现在非常的穷,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公司里面不说,还跟银行借了不少的钱,这个借来的钱也是放在公司的账户上。至于他自己,平时花销并不大,甚至说可以是很节俭,他平时住的是周老板的房子,也不用自己出去外边租房;至于吃饭的话,他平时不是在店里吃员工餐、就是和周老板一起吃饭,和周老板出去外边从来都用不着他掏钱。所以自己口袋里的钱最多就是够买瓶水买包烟或者是在路上给车子加个油而已,给车子加油的钱也可以找出纳报销,因为现在两辆车子都是放在了公司里头公用,车油钱也算是公司的。

    至于店里每天的买菜、每月的水电费和员工的工资等等这些,都是走公司的账,不用他掏钱的。但是员工们每个月还有工资拿,顾明宴想想,发现自己从出来摆摊子后,都没有给自己发过工资,就是不知道他这个老板一个月能有多少工资了?

    “老板你等等啊。”一听老板是来问账户上还有多少钱的,这个李广平清楚,翻开账本就给老板报了一连串的账,“我们一共跟银行贷款了三笔钱,第一笔是10万,第二笔是……现在我们的账户上还有55365元。”

    “请问老板你是有什么要用到钱的地方吗?”李会计看着他们老板的眼神仿佛是在说:你报出来的数最好是不要超过这个数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