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68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68节

    等到了开宴的时候,好么,一大桌子,八个菜,乃是做的水八珍。

    水八珍是流传江南的八种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乃是莲藕,鸡头米,茨菇,茭白,芦根,菱角,莼菜,马蹄。

    这几个可不好攒在一起吃,尤其是大冬天的,这些又都是菜,水菜。

    干炸藕盒,茨菇烧排骨,爆炒茭白,芦根竹茹粥。

    菱角炖鸭,莼菜银鱼羹,马蹄羊腩,虾仁鸡头米。

    主食竟然是水芹菜rou馅儿的蒸饺,而非米饭。

    一个席面两盘主食,吃饭的时候,大家轮番进来给老太太磕头,一拨一拨的人,可热闹了。

    而那个两层的奶油大蛋糕,也让众人十分惊讶,这东西没人见过,也没多少人吃过。

    倒是炫耀了一圈儿,后厨又做了奶油小蛋糕给各个席面送了一盘子,大家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据说是兰心蕙舍的女孩子们,给老太太琢磨的贺礼。

    众人都说女孩子家家的,一个个都心灵手巧的很。

    尤其是,奶油的方子,出自镇守将军府的大小姐之手,众人这才知道,老王家还有个大小姐,只是年岁小了点儿,还没及笄呢。

    还是个小姑娘,不过内眷们是真的喜欢这个小姑娘。

    活泼开朗,又心灵手巧,最主要的是,她很大方啊!

    奶油的方子,奶茶的方子,谁要都给。

    结了一份善缘在内眷圈子里,虽然王玫小姑娘没有女性长辈,但是却有很多奶奶伯母婶娘们护着,还有小姐妹们帮衬着,混的那叫一个如鱼得水啊。

    王珺则是跟官场上的官员们,进一步的结识。

    温润被人邀请着,给此次寿宴的主人公,张老太太写一幅贺寿的对联。

    因为不少文人雅士都是如此,包括吕山长在内,都写了。

    温润略微一想,就提笔写了出来:

    “嘉宾旨酒,笑指青山来献寿。百岁平安,人共梅花老岁寒。”

    这个时节,能开花的也就是梅花了,而张老太太也的确是独爱梅花,张家那四季花园里,每年都会送一些盆栽的梅花来给张老太太观赏。

    如今这寿宴的周围,也尽都是摆放的大缸栽种的梅花。

    花香阵阵,幽香渺渺,就连饭菜香气都盖不过这梅香。

    且吃的糕点里,有一款就是梅花饼。

    “好对子!”吕山长大为赞赏,张家家主也觉得这一副写的最好,拿去给老太太看了,他的大儿子出来跟他笑着道:“奶奶最喜欢这一幅,还说让人挂在她的堂屋里,每天都要看到呢。”

    第258章 赵氏月姑

    张家的寿宴办得很成功,王珺甚至找到了军粮的来源,几个产粮大户都觉得,与其卖给那些无良的商人们,还要被压价,不如卖给固定客户的军营。

    且跟军中做买卖,看谁敢横爬竖挡着!

    就王将军这人,他们不甚了解,故而有些犹豫,这次相见,也是凑巧了,发现王将军人不错,而且果然是军功累计上来的人,就是通透,办事干脆利落。

    是个可打交道的好人。

    于是,王珺就有了这么一个渠道。

    温润则是跟府城的世家圈子认识了一下。

    张家,刘家,本就是大家族,联姻了几代人。

    尚且有新晋崛起的鲁家,这个他不用cao心,有鲁明在。

    还有几个小家族,也都是人才辈出的那种,看起来都不错。

    众人基本上都是满意而归,到了家里温润才知道,两个弟弟也去了,只不过他们是作为张家小子们的同窗好友的身份去的,只是坐在外面的客院里吃了一顿饭,送了一些自己抄写的佛经、道经等等,略作心意,作陪的也是张家小辈。

    倒是不知道,大哥跟哥夫还有meimei也去了。

    “下次咱们一起去。”温润觉得这是两个弟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是好事儿啊!

    冬月到了,但是府城不管怎么说,到底是繁华之所在,哪怕是冬天,哪怕是下了雪,吹了冷风,府城还是很热闹。

    温润捋顺了家里的事情,军中的事情也一样顺手了,终于可以舒口气,他隔三差五的出门去逛逛街,听听评弹与评话。

    每日买点新鲜的东西回家。

    比如说这里是水陆码头,大江大河交汇处,根本不封冻,哪怕是大冷天的也是如此。

    故而水里有不少鱼虾蟹类,可以捞上来吃。

    温润隔三差五的跑去码头那里,赶最好的时候,捕鱼船回来,新鲜的水货上来,他就开始采买。

    他在那里也认识了不少渔家子,其中有个人,让他很是在意。

    那个人是个少年,主要是他是个孤儿,与姑姑相依为命,姑侄俩cao弄一只小舟,每日辛勤劳作,倒也能有一些收获。

    这会儿他正好拉着张三哥一起去码头。

    张三哥如今活的很是逍遥。

    就是亲事还有些不顺遂,他是头婚,就想找个头婚的,这就难了。

    今天天气好,码头那里听说有一艘渔船得了好货,温润兴冲冲的带着张三哥就出了门,坐着马车直奔码头。

    在车上还说:“今天要是能有黄鳝,一定要买下来,回头全都做成响油鳝丝面!”

    鳝鱼好啊,这东西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食疗的话,治的病症也多,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久痢脓血,痔瘘,臁疮。

    反正温润记得前世,这东西就挺贵,是食补的珍贵食材之一。

    不过唯一不好的是,这鳝鱼不能跟荆芥同时服用,一旦同时服用,会有生命危险。

    因为古书上有记载:鳝鱼同荆芥食杀人,服何首乌者忌之,时行病后忌之;时病前后,疟、疸、胀满诸病,均大忌。

    就因为这个,温润对这个鳝鱼的功效,记得非常清楚。

    幸好他们家里不吃荆芥。

    温润总想给家里的人补一补,年纪轻轻的不当心,年老找上门来就难受了。

    而家里的那些伤残老兵们,更需要事事精心,他们也得需要补一补,但是不能大补,只能温补。

    “行啊,对了,要是有黑鱼,也弄来一些。”张三哥道:“吃个生鱼片嘛。”

    “还是吃做熟的吧。”温润不提倡吃什么生鱼片。

    “没趣味,鱼脍!美味珍馐。”张三哥比划了一下:“以前在军中,想吃都吃不到呢。”

    “拉倒吧,吃出病来你就高兴了。”温润呲了呲牙,坚决不让他们吃什么鱼生。

    到了地方,码头很热闹。

    府城的码头分为货运码头和渔货码头,以及几个官家专用的码头。

    其余的小码头,有的是私人的,也有的是商行的,反正沿江这一块,全都是码头,大小不一,起码有上百个。

    温润他们去的就是渔货码头这里,停靠了十几艘大的捕鱼船,几十艘小船,还有无数的小舟,一些在水上讨生活的渔家子,偶尔也会捞到一些好货,会卖上好价钱。

    一般的大船,那些鱼货,都是先让酒楼饭店的挑,然后是一些高门大户的管事,采买等等,最后才会轮到零散客人,可是那个时候,都没什么好东西了。

    所以温润这样的散客,最好的去处,就是找那些渔家子的小船,买他们的货物。

    温润就选了这家。

    少年叫赵良子,他的姑姑,大家都喊一声“月姑”。

    名字好像是叫赵月儿。

    但是没人喊这个名字。

    月姑长得皮肤白皙,身材细瘦,脸上也是眉清目秀的,但有一点,她是个老姑娘,一辈子没嫁人。

    温润打听过了。

    月姑十岁的时候,父母双亡,是哥嫂将她养大,可是十五岁的时候,要议亲了,嫂子突然就没了,留下了一个侄子给大哥,大哥去打鱼,没回来,留下了个嗷嗷待哺的娃儿给她。

    月姑要强,自己盘了头发,发誓要把侄子养大。

    自己不嫁人了,为此,她开始亲自cao舟,出去打鱼,家中的田地种不了,就租赁出去,一年只收点粮食,自家的那三间瓦房,她却留着,跟侄子偶尔上岸住一夜。

    幸好的是,她那嫂子,有个靠谱的娘家。

    月姑的嫂子有四个哥哥两个弟弟,嫂子是唯一的女孩子,虽然没了,但是这六个舅舅对外甥很是照顾,这才保住了自家的房子和土地,也不让人欺负他们姑侄俩。

    虽然日子过得穷,可姑侄俩相依为命多年,如今侄子大了,也长得壮实,月姑十分欣慰。

    可是她的年华就没了。

    如今已经三十了的月姑,已经不想着嫁人了。

    赵良子的六个舅舅看他长大了,也就放心了。

    前些年,六个舅舅所在的村子,遭遇到了流寇的袭击,下场凄惨,后来干脆集体搬迁,已经去了远方安顿,是朝廷的决定,他们那里地处偏僻啊,进出都不方便,还有村庄,收税什么的非常难,故而改迁了地方。

    也不知道今生今世还能不能见面。

    索性赵良子也大了,月姑也老了,不怕人欺负他们了。

    温润带着张三哥来,未必没有相亲的意思,只是没告诉张三哥而已。

    张三哥如今是大管家了,还不是奴籍的那种,穿着一身十分得体的棉袍子,官靴,因为他有官身,只不过是办了个退伍。

    王珺给他办的,是带着官身退伍的,他有资格穿着官靴。

    带着一顶锦缎做成的棉帽子,这码头风大,不戴帽子不行,且这一大早冷得很。

    温润的打扮就不用说了,一看就是个老爷的做派。

    而且温润年轻,又喊他“三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家子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