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将军的读书郎在线阅读 -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5节

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35节

    如果说岁考是重新检验生员成绩及评定等级的考试,那么科试的成绩就决定着生员能否参加乡试。那些在岁考中列五等、六等的,按规定是不能参加乡试的,这也意味着丢掉了考举人的资格。

    岁考、科考这个制度在清代始终是被严格执行的,因此每逢岁科试,秀才们都要高度紧张起来。其中有些五六十岁的高龄秀才,为了保住自己的编制,不得不腆着老脸和后辈们一起参加岁科试,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生员在岁、科两考时因生病或特殊事由不能参加考试的情况也是有的,朝廷也有相应的制度,要是有特殊情况,本年的考试允许不参加,但要在来年补考。不过要是连续三次不参加考试,那么就要面临被取消生员资格的惩罚。

    只有两种情况例外,可以不参加岁科考而可以永久保留生员资格。

    第一种是入学三十年以上的老秀才,第二种是年满七十岁或身患重病者。

    岁科两考的成绩并非是学政老爷说了算,按照礼部的规定,凡是各省所有名列一等的考卷,都要统一交到礼部重新审核,这个程序叫“磨勘”。

    在磨勘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卷子存在硬伤,比如不避庙讳、抄袭雷同、平仄失调,不仅要追究生员的责任,学政也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所以每次磨勘之前,学政还要把考卷重新发给生员,把卷子修改润色一下,然后重新誊写一遍在上交,这中间花花肠子就多了,反正结果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为了防止和惩罚冒考,古代的童生考试时,必须备有保人,具有保结。

    这保人有两个阶级,一是本县的廪生,一是本县的学官。

    其中,本籍廪生(即已中的秀才)可为参加考试的童生担保,童生之间也需要相互担保,其中五人为一结。

    在入场点名时,廪生与同结五人互相觉察.如有**等不正常情况时,须即时举出,如有隐瞒,五人连坐,廪生也要被革除功名。

    古**秀才为何要有保人呢?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有很多人是不允许考试的,这就是所谓的“娼、优、隶、卒”这四种人的子弟。

    这个时候可没相片,也没有什么户口普查,更没电脑系统可以查询,这里只能靠大家相互担保,证明你们都认识,对方是真正的本人。

    其中尤其以“娼、优、隶、卒”这四类人的子弟的是不能考拭的,其大略如下:

    首先是娼。

    娼指的是身为娼妓或曾开妓馆,譬如说:他的母亲从前是个妓女,嫁了他的父亲,而父亲是一个绅士,这怎么办呢?

    这却是无关宏旨的,因为当时是所谓宗亲社会,重父而不重母,况且其母已经从良。

    不然,有许多姨太太所生的儿子,他的母亲都曾当过妓女,那不是都不能考试了吗?这显然并非如此。

    除非,他的母亲是老鸨,而他的父亲是龟奴,又当别论,但这样人家的子弟,也不会来考试的。

    其次是优:优是指唱戏的,即使你是一个名伶、誉满全国,儿子也不许考试,不论唱京戏、昆戏、地方戏,都是一样。

    当时的戏子,归入下九流之列,是不受人尊重的,甚至是蔑视。

    与现代的老艺术家们是大大的不同。

    还包括耍杂技的,如北方的说大鼓的,南方的说书先生,还有俗语所说:”吃开口饭”者,他们的儿子都不许参加考试。

    还有隶:隶就是奴隶了。贵族人家的家奴、卖身投靠的不必说,便是雇佣性质的老仆、书童,以及官长的长随、青衣、长班等一切服役人等,总之属於奴隶之类的,都不许应试。

    不过,女佣却是例外的,即使母亲在人家当老妈子,只要父亲还是个平民百姓,且祖上三代清清白白,而儿子刻苦读书,照常可以考试的,因为从父不从母。

    这就是男尊女卑的好处,从父不从母。

    更有卒:卒是就官中人役而言,譬如像差役、捕快、地保、甲头、更夫、亲丁之类,都不许考试。

    正所谓“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但是一个官署中,便有许多办公的人,也有许多分科的人,这种人俗称之为”书办”,书办的儿子,却是准许考科举的。

    为什么呢?

    因为有官必有吏,此种人是属於”吏”的阶级,且既名书办,亦是文人阶级。

    此外,在其它各地之中,还有所谓的堕民、贱民、流民等等,这些人的子弟有永远不许考试的,因为没有祖宗,在大家的眼中,这就是没根儿。

    温润是明白,他们想让温润给他们当保人。

    这才跑来先混个眼熟,日后也好开口求他。

    “你可有什么顾虑?要是有的就说出来。”孙先生道:“他们的保人,并不是非你不可,不过如果你担保的话,有些收入,而且也能拓展人脉关系。”

    孙先生一语中的。

    温润为什么要大摆宴席?还不是为了拉拢人脉吗?

    能跟那些乡老们抗衡的,唯有读书人了,他们是都有功名在身的!

    别说乡老们了,就是县令大人也没资格审问他们,想要审问他们,只有先摘除他们身上的功名,否则是没有权利动他们一根毫毛。

    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秀才头上有一个包头发的方巾和外面穿的儒衫,是他们与平民百姓不同的标志。

    且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县令没有权利剥夺其秀才身份,不过他可以向上申请,一省的提学官可以剥夺其秀才身份。

    作者闲话:

    以后王家兄弟就有的考了……

    第47章 温家庄?

    “没有,我只是有些意外。”温润笑了笑:“他们都是在书院里上学的同窗,您三位肯定是知根知底的,如果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不用这么客气,还送了礼。”

    其实主要是,以后他们有什么事情,八成温润也得去恭贺。

    “你也不用多想,他们恭贺你是应该的,以后你也会照拂他们。”吴山长笑了:“整个县里头,能给他们担保的只有这么几个人。”

    不找他们找谁呢?

    温润却说了他的学生们:“希望到时候,也可以请大家帮个忙。”

    担保这个事儿,温润也得找人来,他一个举人给担保,有些大材小用了。

    “这个没问题。”吴山长一口就答应了:“别的村子里的私塾,也会请人帮忙的,到时候,一个你给备点礼物就行了。”

    实际上就是准备点红包和东西,总不能空手套白狼。

    这个温润是知道的,也跟他们说好了。

    最后才散去,温润得到了很多的礼物。

    其中,吴山长送的礼物很有意思,他送了温润一整部《法典》。

    温润笑了一下,手下抚摸着有起码三十公分厚的《法典》,这部《法典》包括六大纲目典籍,《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全文大概三五十万字,他在半年之内,别的书没看,就一直看这一本。

    一个一个字的抠,一句一句的研读,他古文学博士的头衔不是白来的!

    别看他不是状师讼棍,也不是什么书吏衙役,可他在“法”之一字上用的功夫,不比原主考举人的时候,用的精力少。

    他不想当古代的律师,但是也不想当个法盲。

    不过吴山长的意思也很明显,他是举人了,有些事情也必须要未雨绸缪了。

    东西太多,一车装不下,温润坐着的车子里,都放满了东西。

    他们的晚饭就在酒楼里解决的,晚上回到客栈过夜,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去吃了早饭,然后回到了莲花坳。

    看到温润回来,三个孩子高兴坏了。

    温润带回来的东西和钱都不少,而且天气冷了之后,孩子们是整天在他这里上学的,所以温润这里中午提供一顿点心,一碗热汤。

    “买回来的猪rou铺,每天中午给每一个孩子三片。”这是rou,温润多的给不起,三片还是可以的,一片有巴掌那么大,足够解解馋啦!

    又问翠花婶子:“中午是什么汤?”

    翠花婶子在一边束手站着回答:“是大骨头蘑菇汤,您吩咐的,多做这种汤给孩子们喝,明天是海菜虾米汤。”

    昨天的是牛骨粉丝汤,总之,都是温润认为可以补钙的汤汤水水。

    “行,给我们也来点,这一大早上的就往回赶,就怕中午下起雪。”天气不算好,他们也不想顶风冒雪的回来。

    “哎!”翠花婶子麻利的回去厨房了。

    现在的翠花婶子在老王家待着,一般不去前头,就守着厨房的一亩三分地,每天跟陈强家的研究各种吃的喝的,打扫卫生,洗洗涮涮。

    她倒是没有偷吃,温润安排的伙食标准,在他看来简单的很,但是在这里的人看来却丰富得很,一顿饭,必须要两个菜,一荤一素。

    主食就随便了,但是偶尔会有汤,尤其是冬天这会儿,牛rou汤是喝不起的,但是牛骨汤却可以,大骨头汤等等。

    因为是在后院,轻易不出大门,这让翠花婶子觉得很舒坦。

    王家在盖房子的时候,就设计了上水道和下水道,且依照山势而建,上有清泉流水,下有暗河潺潺,家里甚至还打了两眼高山井,水源是不愁的,家中又有种菜,这个时候还是冬天,翠花婶子甚至都胖了一点,让她看起来年轻了许多。

    如今穿着素色和原色细棉布做成的棉衣,暖暖的,还梳着一个利索的盘髻,看起来这才像个妇人,满面愁苦已经不见了,更多的是平静。

    “老爷。”陈强家的过来了:“村长请您回来了之后,去一趟。”

    “哦,好。”温润点头:“知道了。”

    他刚回来,不可能这么快就去,在等饭的时候,他收拾了一下这些礼物。

    存起来的,放起来的,还有就是他拿来准备当新年礼物的笔墨纸砚,他用不了那么多,但是可以给他学堂里的孩子们用。

    这么点人家,孩子看着多,实际上真没几个。

    小班的不给,只有大班的孩子才有这个礼物。

    至于小班的孩子,可以手抄《弟子规》给他们。

    原主的记忆里,好像没有这本书,但是温润学过,他记得。

    午饭吃的就是点心与大骨头蘑菇汤,这几日他不在家,大班小班的孩子,给他们上课的竟然是陈旭。

    温润意外的同时,也没说什么。

    这让陈旭忐忑了半下午,一直到晚上吃晚饭,也没见老爷怎么样,才舒了口气。

    第二天用过了早饭,温润让陈旭看着点学堂的孩子们,他自己则特意挑了一只火腿,两封点心,以及一捆远道而来的干海带,一坛老酒,一大包的五香鸭脯,一只烧鸡,这就让人拿着,大摇大摆的去了村长家。

    张大爷看他这么客气,顿时笑开了花儿:“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来?”

    “这次去县城,受到张大哥诸多照顾,他在那里我不方便多酬谢,带一些东西来看看您老。”温润很客气的道:“这次多亏了张大哥帮忙。”

    这用心和不用心,温润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如果张大哥只是按照一般的客人来对待,根本不会那么麻烦。

    村长家没什么待客的茶水,但是给温润倒了一碗蜂蜜水,这在农家已经是很不错的东西了。

    但是温润没有喝,他只是将在炕上爬来爬去,村长家的小孙子抱过来,给孩子喂了点蜂蜜水,小孩儿喝的大眼睛都眯眯起来啦!

    这是村长家三儿子的小儿子。

    三儿媳妇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结果这最小的儿子伤了身体,县城里的大夫说,身体倒还是可以养回来的,但是以后恐怕不能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