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小楼一夜听春雨在线阅读 - 小楼一夜听春雨 第177节

小楼一夜听春雨 第177节

    老太妃也笑了。

    “贺大人是说笑呢,咱们可别当真,文郡主,快来坐下吧,你是正经长辈,等会新人行礼,还是要拜你呢。”

    文郡主本就是强撑病体来受礼的,要不是官家主婚,她大概就要托病不起来了。让新人二拜高堂的时候拜牌位去。

    听到这话,也只能强撑着对老太妃微笑,缓缓在赐的座位上坐下来。

    随着主礼官唱礼,鼓乐齐鸣,丫鬟婆子们簇拥着新娘子走上堂来,娴月举着扇子挡在面前,缓缓走上堂来,虽然不露面容,但身形窈窕,意态风流,也让人浮想联翩,不由得让人想起京中的传言,说娄家二小姐容色倾城,才让云端之上的贺阎王也沾染了凡尘。

    喜娘拿上红绿牵巾,新人各执一端,娴月被喜娘搀扶着转过身来,朝外拜天地,跪下去时,看见贺云章侧过脸来,朝自己微微笑。

    她知道他是让自己安心。

    不要因为官家主婚而心生畏惧,这仍然是他们一生一次的大婚,她才是今日的主角。

    “一拜天地。”

    礼官唱礼,喜娘牵着娴月转身,对着官家和老太妃以及文郡主拜了下去。

    “二拜高堂。”官家顿时笑了,不知和老太妃说了什么。

    满堂顿时都笑了,娴月也不知是说了什么,只猜想是官家开了什么玩笑,不由得耳朵发烧。

    “夫妻对拜。”

    喜娘又牵着她转身,和贺云章对面站着,引着她跪下去。

    锦缎的垫子上,绣着缠枝莲的花样,万字不到头,福寿延年,当中是满池娇,荷叶荷花,茨菇叶,水波纹,衬着中间一对交颈鸳鸯,情意绵绵。

    娴月的脸立刻就红了,她低下头去,看见贺云章认真地看了一眼自己,然后也低下了头。

    额头碰到了锦缎的花纹,金线微凉,她知道那是绣的鸳鸯的头,金羽辉煌,却有一道白,寓意是白头偕老。

    从今往后,他们是夫妻,世上最亲密也最绵长的关系,共享荣华与富贵,也分担危险与惊疑,京城茫茫人海,千家万姓,他们是彼此最亲近的人,将一起渡过这一生,直到生命的尽头。

    “礼成!送入洞房!”礼官高声唱礼道。

    夫人们簇拥上来,欢声大笑,有开玩笑的,有恭喜新人的,有取笑的,说着“贺大人的耳朵怎么红了”

    “可见到底是结婚难,比捕雀处的事还难呢,把我们贺大人都窘坏了”,姚夫人尤其卖力,大概是早听说官家喜欢自称富贵田舍翁,又受了姚大人的指点,有意在官家面前戏谑,高声道:“不是让‘送入洞房’吗?怎么还不送进去呀,我可等不及要闹洞房了!”

    顿时众人一阵哄笑,夫人们哪里还等得,七手八脚簇拥着新人往洞房去,云夫人竭力阻拦,也只能被推着走,等到官家笑道:“早听说民间有闹洞房的习俗,朕也少不得要看看了。”

    娴月被她们推着进了洞房,倒是布置得十分华丽,内外屏风隔开,内室当中一张拔步床,紫檀木镶了各色螺钿宝石,外面栏杆雕的流云百福,花窗上垂雕蔷薇,里面则是百鸟朝凤,可不是虚指,据说百鸟都有名字,百鸟百德,仙鹤长寿,孔雀美貌,大雁忠贞,喜鹊吉祥,鸳鸯琴瑟和谐……百鸟有一百种好的寓意,拱卫当中的凤凰,寓意百鸟之王,是嫁女的最高规格,也是娘家的宣告——这是我家养出的凤凰般的女儿,嫁到你家,如凤归巢,你家也最好如凤凰一样珍惜她。

    这其实是娄二奶奶为卿云置办的嫁妆,一张拔步床,在江南又叫千工床,因为要三年才能做成,不折不扣,要一千个工日,价格高昂胜过田宅,娄二奶奶当年的嫁妆中本来也有一张,后来家遭变故,做不成了。

    所以她也常遗憾,当初卿云的婚事定下,打牌时夫人开玩笑,夸她命好,她还笑道:“哪里命好,一辈子也没睡过一张拔步床。”可见二十年后还记得这遗憾。

    但她没有的东西,她就做给她女儿。

    先做卿云的,满心以为卿云先嫁,没想到卿云退了婚,峰回路转,娴月先嫁。

    说她真偏心,其实也有点冤,虽说是官家主婚,嫁的贺家,但这样的拔步床拿来陪嫁,足以证明在东西上她待娴月和卿云是一样的。

    果然夫人们就交口称赞,人人惊羡,说的是“到底娄二奶奶疼女儿,这样费工的床,早三年就在准备了”

    “这真是真真的千金小姐了,这张床做下来,赶上城南一个小院子了”,本来京中就有数嫁妆的习俗,有夫人眼尖,立刻道:“还有这些箱笼,这些陪嫁,怪不得都说二奶奶疼女儿呢……”

    官家虽然不懂这些东西有什么稀奇的,但看到民间这样习俗,还是笑眯眯。

    其实闹洞房,看新娘,是难得男女可以混杂一室的时候,除去那些上了年纪的老爷们,亲眷家的年轻子弟也好,孩童也好,都会来凑一凑热闹。

    至于夫人们更是全员出动,像黄玉琴这样订了亲的小姐,也都会过来看新娘,叫做沾喜气,所以连荀文绮她们也在列,只是被丫鬟簇拥着,不站在人群前面而已。

    但老太妃作为长辈,对这样开放风气其实是有点看不惯的,又怕官家看见,觉得民间这样男女混杂,礼崩乐坏,有伤体面,总之小心点总是没错。

    所以不让这些夫人们肆意调笑新人,怕她们说出不好听的话来,让官家听到,于是催促道:“新娘子都坐下了,先却扇吧,探花郎好文才,却扇诗一定写得好。”

    她这话不仅夸到了官家心坎,也给抱着手在旁边的凌霜找到活了,她对于这些数嫁妆之类的事都毫无兴趣,总觉得是在庆祝娴月嫁到别人家了。

    只有却扇诗还有点意思,可以趁机考一考状元郎。

    凌霜虽然整天嫌程筠的学问不精,但程筠今年春闱,低低中了个举,可见科举士子还是卧虎藏龙的,贺云章的探花郎,她早就想会一会了,其实春闱也有大年小年之分,据说贺云章那年还是大年呢,看年纪就知道,他和秦翊贺云章乃至于赵景他们年纪都差不多,他们这一拨王孙是人数最多也最耀眼的一拨,下一拨大概要等他们的下一代了。

    不止她跃跃欲试,连众人也都欢呼,夫人们都叫好,道:“娘娘说得对,早该却扇了,探花郎的文才大家谁不想看看……”

    人群里的小孩,听到要写诗,早就溜出去了,说着“我去叫我爹去,要写诗了……”各自去流水席上叫自己的爹去了,官家见状,也来了兴致,在一旁的椅子上落了座,笑道:“云章今日可是要‘大考’了。”

    都说天子门生,门生的学问,可关系他这个师父的脸面,贺云章的学问他是心里有数的,就算公务繁忙丢下来了,那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提笔成诗不是开玩笑的。

    他坐下来,看见新娘子旁边绕出来一个穿着火红胡服的女子,似乎在跟身边的丫鬟说着什么,丫鬟匆匆出去了,过了一会儿,竟然把秦翊带进来了,秦翊先到官家面前行了礼,官家见他仍然英武挺拔,越发有秦家人的气度了,夸赞了两句。秦翊走到一边站着,和那女子对话了两句。

    “圣上,那就是娄凌霜。”鲍高不失时机地轻声告状:“当初芍药宴,在太妃娘娘面前大放厥词,说了许多疯话……”

    “知道了。”官家淡淡道。

    倒也看不出来疯,只是确实有点不守礼,未婚女子虽然也能闹洞房,看新娘,但到底是大家闺秀,都有点躲在丫鬟身后,站也站在一起,或是靠着柜子,或是倚着屏风,互相依偎遮挡着,不会大喇喇站到人群中。

    她倒好,直接站在新娘床边,如同门神一般,像是护卫着新娘,不让夫人们取笑,连她母亲叫也不理。

    一张脸素面朝天,只盘着个髻,簪着朵火红的绒花,肤色雪白,十分坦荡,简直不像个女子了。

    官家并不动声色,当初贺明煦执意要娶那低门出身的夫人的时候,他也没说什么,那还是正经心腹臣子呢。

    如今看云夫人围着新娘子忙前忙后,见了仍然不太欢喜,觉得这样的女子cao持不了大事,徒有美貌,过于轻浮浪荡了。

    很快人都齐了,连对闹洞房毫无兴趣的大人也过来了一些,毕竟是考查探花郎,再加上本来跟随着官家的宗亲和近臣们,真有点春试大考的意思了。

    娴月端正坐在床上,举扇挡面,床四周至少围了百人,里三层外三层,都要听贺云章的却扇诗,也要看新娘子的面容。

    这感觉像被放在烛台下审视,但她并不慌张,反而有种平静的泰然。

    贺云章的学问,她是清楚的。

    况且有凌霜在,母亲也在,决计出不了什么意外。

    “新娘子已经坐了床,请新郎官题却扇诗吧……”喜娘笑着催促道。

    “考官都齐了,探花郎作答吧。”官家也笑道。

    贺云章长身玉立,站在人群中,和坐在床上的娴月相对,带着笑问道:“不知以何为题?”

    他这话问的不是官家,而是站在床边的凌霜,凌霜早放出话来,说今天要考她。但官家只当他是问自己,道:“这还要什么题目,就以今时今日为题,写即景诗吧。”

    凌霜也不敢插话,她虽然天不怕地不怕,皇帝还是知道怕的,知道这时候要夹紧尾巴做人。

    官家也好,老太妃也好,最看不惯的就是她这样不守规矩的人。

    贺云章只答了一句“好。”

    旁边贺泓早准备好笔墨纸砚,抬上小桌子来,他在众人的簇拥着挥毫写下诗来,一蹴而就。

    第157章 却扇

    但这时候,那些老大人们和离开酒席赶来看诗的大人们的兴趣已经盖过夫人们了,众人都围住桌子,资历最深的是退下去的老太师董大人,已经八十有七,贺云章写完,他拿起来,眼睛却不很看得清,旁边的礼亲王接过去,站到官家身边,给官家看,代为念道:“帝重光来年重时,今岁何长来岁迟,唯有英明圣天子,怜取青青少年时。”

    众位大人听了,都称赞“好!”

    ,夫人们大多数不知道好不好,也跟着喝彩,横竖贺大人如今炙手可热,探花郎的诗,又差不到哪去,跟着叫好就是。

    官家却有点不买账。

    “好什么?”他有意扮严师,皱着眉头道:“不好,十分不好,寓意古板就算了,怎么还重字了?七言绝句而已,连用两个时字?实在找不到韵了?这才考完几年,诗上面就差到这份上了?”

    贺云章只是微微笑着,虚心听教,并不辩解。

    其他大人也不敢插话,旁边的董大人却慢吞吞斟酌道:“虽然严些没错,老臣却觉得贺大人这诗好呢。”

    “好在哪?处处是漏洞呢。”官家仍然板着脸道。

    “官家说以今时今日为题,贺大人却不止写了今日,还写了当年呢。

    用的典是李贺的典,李贺的原诗中,今岁何长来岁迟,后面跟的是‘王母移桃献天子’,贺大人用在这里,是以王母献桃汉武帝的典故,祝天子长寿,可见贺大人的孝心。

    方才圣上见亲家,感慨年华,我等愚钝,都没领会,贺大人却听进了心里,以诗来宽慰圣上,这是何等的孝心。可见圣上随口一句话,贺大人都记得清楚呢……”董大人虽老,讲起诗来却头头是道,而且句句老辣,不愧是做过三公的老臣,句句说到官家心坎里,道:“一首诗,又宽慰了圣上,又谢了圣上当年对贺大人的知遇之恩,老臣要有这样的弟子,一生都值得了,圣上怎么反而不喜欢呢……”

    其实官家也不是真嫌弃,贺云章的题扇诗,不写给新娘,先写给他,可见忠心,典故也用得确实好。

    但他不嫌弃,董大人哪有机会对着满堂的人解析诗里典故呢?

    为君之道,喜怒哀乐都不轻易示于人,所以他尽管被董大人说得心中熨帖,还是佯怒道:“大喜的日子,又是却扇诗,谁让你颂圣了,朕是来主婚的,不是来喧宾夺主的。”

    “圣上日理万机,还不辞辛劳,为微臣主婚,微臣感激,并非颂圣,而是有感而发。”贺云章仍然平静站着,朝官家淡淡笑道。

    官家嫌弃道:“那也不该重韵,长诗重韵都算了,写个绝句,总共才四句,也重韵,可见是偷懒了,诗词全放下了。”

    “圣上有所不知,如今民间作词,有个独木桥体,又称福唐体,全词一韵,说是追思唐韵。

    探花郎又学的是杜工部,杜工部的诗中也喜用重韵,诗论中常说,只有因词害韵的,不可因韵害词,要是意境好,词字绝,就是不押韵也使得,贺大人这首诗立意极好,就是重韵,也没什么……”

    董大人毕竟老了,不懂见好就收,也是当师父的老毛病了,论起诗来没完没了,说话就有点不太注意了。官家听了,神色便有点真的不悦了。

    贺云章自然立刻就看出来了,道:“多谢董大人替云章说话。不过福唐体只有写词的,用在诗上还是不妥。

    况且我也不是用的福唐体,是一时偷懒,玩了文字游戏罢了,写诗毕竟不是写谜语,圣上教训得是,云章受教。”

    不愧是至亲君臣,他这话一说,官家立刻神色一动,明白了过来。

    他说写诗不是写谜语,原来这诗中有个谜语,官家刚才还想呢,就是用王母献桃的典故,只用一句就够了,第一句帝重光,年重时,似乎没什么意义,原来他用的“重时”,所以诗中有两个时字,是个巧妙的谜语。

    官家说今时今日为题,他偏写当年当时,真算起来,当初自己赏识他,引为近臣,不就是春闱结束后的四月吗?

    恰好跟今时今日在一年中的位置差不多,所以才说是重时,这四句当真句句有典,绝句绝句,没有一句是多余的。

    这样的捷才,一首诗里层层叠叠,寓意这样深,简直有七步成诗的意味了,自己没看懂谜语不说,说的话也有点挑剔太过了。官家刚想说话,却听见贺云章道:“圣上指教得对,容云章修改一下吧。”

    他又提起笔来,笔走龙蛇,是极俊秀的细楷,字字有竹林风气,仍是七言绝句,写完,亲自递与官家,垂头道:“请圣上斧正。”

    这样其实是两人私下君臣相处的做派,按礼节,哪怕是心腹近臣,递东西都是得给内侍的,没有直接给圣上的道理,当着众人尤其不妥。但官家还因为“重时”的事有些惭愧,所以也没说什么,只是接了过来,念道:

    “帝重光来天重阳,今岁何迟来岁长,唯有英明圣天子,怜取青青少年郎。”

    刚说他韵脚不好,他就这样随手改了过来,句句合辙押韵,无懈可击。

    而且改的就是重时两字,一个时字都没有了,倒是有点探花郎的脾气。

    官家被气笑了,倒不是真生气,都说天子门生,师徒间是开得起这样的玩笑的。

    “算你还听朕的话,这不就好多了吗?”他也知道年轻人不能欺负得太过,道:“短短时间,连写两首,可见底子还是在的。

    还记得朕当初怜取少年郎,也算你孝顺,只是新娘子那边怎么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