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在线阅读 -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199节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199节

    六月初,江柠抽空将自己股市里剩下的钱取出来,全部投入了一家电子公司里去,之后又不管这家电子公司了,又将精力全都投入进赈灾中去。

    七月份,高考季,洪水并没有阻挡学生们对于高考的热情,各地高考依然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因为这次江柠回乌江市、吴城赈灾的事,吴城许许多多的船队被调动起来,如今江柠已经离开吴城,但这些被组织起来的船队却并没有被解散,而是由县/政/府统筹租赁,一个个的船队,下到下面一个个的乡镇、村子,去接那些要参加中考、高考的学子们。

    不知道是不是被江柠回乡赈灾的事情给搞得上了头,整个乌江市的人民抗洪救灾的热情极为高涨,很多船主都表示,不要租金,接送孩子们高考,要什么租金,他们免费接送!

    何小芳家,也是这次受灾民众中的一家,她们家接收到的,正是江柠个人捐赠的物资,一中的学校里,许许多多来自受灾地区的学生家里,都接收到了捐赠的物资,原本他们在学校,为高考做最后冲刺的他们,并不知道此事,因为洪水,高考前的假期,他们都没有回家,全部留在了学校的宿舍里。

    一直到高考结束之后,何小芳回到那被淹了一半的家中,站在高坝搭建的小雨棚中,望着家里多出的两百斤的大米和一人一套的新衣服,还有和她尺寸的全新的红白相间的运动服,何小芳不由笑着笑着,一下子哭了出来。

    第190章 190

    她笑着笑着就哭了, 哭着哭着又笑了。

    这一年多江柠都不在吴城,她也没再见到江柠,她想给她打电话、写信, 可写信要邮票, 打电话费用也不低,好多次她捏着电话, 想了想还是放下了,她怕江柠已经忘记她了,或者她在忙,她的电话会不会打扰到她。

    江柠虽然不在,但她始终记得江柠当初跟她说的话, 好好读书,哪怕考个师范大学也好, 只要能走出去。

    她很想和江柠一样,去京城, 可她的成绩,哪怕是最好的三模,距离京城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分数,都还差上不少。

    九八年,她们依然是先填志愿, 再高考, 她将京城附近的大学都看了, 可都仿佛离她很遥远。

    徐秀丽不理解她的纠结, 探头过来问她:“你还没填好吗?你不是一直心心念念你的师范大学吗?”

    何小芳看着志愿表, 又看看对应学校的那些代码, 最终填下了省城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

    高中三年,她的英语口语, 已经在王老师的锻炼下,再也不是曾经的哑巴英语,从原本的张不开嘴不敢说,现在被已经是教务处副主任的小王主任练得熟练起来。

    她没有别的技能,唯有死记硬背,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背,一遍一遍的练习,努力终究让她的英语成绩脱胎换骨,也让如今的她脱胎换骨般,原本个子就高的她,如今已经长到一米七二,身材依旧丰满健美,但她却没有了丝毫的自卑,不再像初中时那样,为了掩藏自己发育的好身材,而故意含胸驼背,而是腰背挺直,笑容爽朗。

    柠柠说她很美,柠柠说的肯定是对的!

    可因为这场洪水,她上大学的事,又成了一场奢望。

    她家都淹没了,哪里还有钱供她上大学?

    即使她读书的学费,一直都是二姐在出,可她平时吃的,都是挑家里的粮食去学校,可现在,家里哪里还有粮食?今年整个粮食都绝收了,全都被淹了。

    若不是江柠送了赈灾粮食和物资过来,他们家能不能秋收后的口粮都成问题,现在省一省,加上家里去年的沉粮,勉强能够熬过今年,等待明年的春耕。

    他们村子断了电,大队部的人找了电工,在位置最高处,目前还没有被淹的大队部门口的空地上,支了个电线,上面安装着灯泡。

    哪怕已经装的一百瓦的电灯泡,可在夏季黑沉沉的夜色之中,依旧只有一点朦胧之光,被照亮的,也只有大队部门口的这一段。

    大队部里面的黑白电视机,正在放着电视。

    这个时间,里面播放的是新闻。

    最近这段时间,每天放的都是抗洪救灾的新闻,全国的电视新闻都是如此。

    这些天,县电视台和市电视台的人,都派了记者跟着赈灾的志愿者们,来到了赈灾的第一线,如实记录下了,江柠和那些志愿者们赈灾的消息。

    着重说了去年一中考到京城大学的学生江柠。

    因为在到处都是灾情,许许多多灾民流离失所的情况下,实在太需要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来抚慰这些受灾的民众。

    江柠给家乡捐赠物资回到家乡赈济灾民的消息和行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安抚灾民的点。

    在两个市受灾最严重的灾区,受灾群众们都收到了她捐赠的粮食和物资。

    记者们极力渲染江柠不惧风雨,回到家乡,在滔滔洪水之中,一处一处的分发物资,他们实在是太会渲染气氛了,把正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灾民们看的抹眼泪,有些人想到了自家被淹的房子,更是受不住嚎啕大哭。

    可哭泣的同时,想到国/家和政/府并没有放弃他们,想到还有如江柠带来的那么多好心人,还在帮助他们,他们便在灾难中,又看到一丝希望。

    何小芳哭着指着电视上的江柠,又哭又笑地对何父何母说:“妈,你看到没?她就是江柠,就是我和你们说过的江柠,她是我的好朋友,她说我考上师范大学的话,出来就是国家教师,以后捧铁饭碗,吃公家饭,妈,我肯定能考上的,妈,你让我继续念书好不好?我不想现在就嫁人,我想读大学!”

    何小芳的mama也哭,她抱着她年幼的小儿子,哭着对何小芳说:“小芳,不是mama不让你读,你看咱家现在都成这样了,啥都没了,咱拿啥去读啊?”

    她说的也是现实。

    旁边的村民看到她们娘俩哭,就说:“那有啥不能读的?孩子考上了,咋能不让她读呢?你看那江柠,多出息啊,去年才考的大学,今年就那么出息了,还得是大学生啊!”

    大队部的大队书记说:“行了行了,别哭了,高中三年都读下来了,哪能还差这最后一哆嗦?实在不行我们大队部出些,你们自家出些,乡亲们再凑些,写个借条,再慢慢还就是了!”

    何小芳脸上挂着泪,却笑着直点头,对何父何母说:“对对对,我报的是英语专业,以后还能帮人家接点翻译的活,寒暑假我就自己打工去,肯定花不了许多钱!对了,还有助学金!”

    她想到江柠说过的助学贷款。

    何父何母看看电视上的江柠,又看看自家长得又高又壮还有些憨的女儿,想了想说:“你想念就去念吧,我又不是不知道你这丫头有多犟,三年都坚持下来了。”何母说:“只是你也二十岁了,你自己的大事你也上上心。”

    何母心想,村里的你看不上,那你就自己在学校里上上心,如果能嫁到城里去,何母自然也不会拦着女儿的前程。

    她根本不知道,何小芳不是看不上农村的,她压根儿就是恐惧婚姻,恐惧她从小看到的,婚姻带给女性的压迫。

    只是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恐惧的是什么,只是看着jiejie,看着身边看到的婚姻,莫名的恐惧着,然而在读了书后,就像是明智一般,她如今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恐惧什么。

    何小芳抱着何母,用力点头:“我知道的,我都知道的。”

    何小芳回校估分那天,教务处的王老师,突然喊她和徐秀丽,告诉她们,江柠给她们打电话来了。

    整个七八月份,都是洪水最为严重的时期,她和宋培风等很多志愿者们,都跑在抗洪救灾的最前线,也忘记了今年的高考月不是六月,而是七月,等她想起来,已经七月份,本以为来不及,没想到却是刚刚好的时间。

    之前一整年,她除了打电话将自己在京城的电话号码给了何小芳和徐秀丽及王老师他们,后面就再没联系过。

    一来是她自己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的很满,二来也是何小芳和徐秀丽也到了高三最后的冲刺阶段,她也不合适在这个时间段打扰她们学习。

    但她九月份也要正式入学了,到时候租的房子可能会退掉,联系方式就可能改变,何小芳她们离开一中,去新的学校,联系方式也会改变,如果想不起来就罢了,想起来了,她就给王老师打了电话,原意是将新的联系方式跟王老师说一下,没想到何小芳和徐秀丽她们正好也在。

    徐秀丽和何小芳没想到江柠会在这时候给她们打电话,激动的跑到王老师的办公室接电话。

    一年多不见,何小芳和徐秀丽对江柠到底生疏了些,没想到江柠一开口,就驱散了这种疏离感,她声音里透着些许疲惫,精神却显得很不错,问她们:“考的咋样?学校志愿填报好了吗?”

    何小芳鼻子一酸,忍住泪意问她:“柠柠,你在哪儿呢?怎么听你声音像是感冒了?”

    徐秀丽更灵醒些:“你不是还在灾区吧?”

    江柠回乡赈灾的事,如今家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高考完的徐秀丽自然也知道,不知为何,她忽地生出一股冲动,也想和江柠一样,参与到最前线的抗洪救灾的行动中去。

    她也这样说了。

    江柠听到轻轻笑了,“有钱吗?有钱就捧个钱场,多搞点物资,这里很危险,对水性不熟悉,对地方不熟悉的人,来到这边,还要我们照顾你。”

    她自己是从小在河边长大的,河边长大的孩子,哪怕没有系统的学过游泳,那狗爬式的游泳,都比别人游的快些好些。

    徐秀丽一个镇上长大的姑娘,还真没学过游泳。

    江柠给她们打电话,却是为了另外一件事,她问何小芳:“你要打暑假工吗?”

    问的何小芳心尖一颤,指尖抠着办公室的桌子,点头:“要的。”

    暑假一个多月,她不可能完全在家空着,只靠二姐给她学费生活费,她二姐如今也处了对象,快的话,可能年底就要结婚,迟的话,最迟两年,不然年龄就要拖成别人眼中的‘老姑娘’了。

    她也要自己出去打工挣学费生活费。

    可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她能想到的,就是去给人家端盘子、刷盘子。

    电话中,江柠的声音从那头传来,说:“我认识一个jiejie,她有个剧正在开拍,缺一些龙套群演,每天的钱可能也不太多,你要不要去试试?”

    江柠说的jiejie,自然就是《锦衣卫》的制片人黄澜,在经过几次写稿之后,《锦衣卫》的剧本终于完成了,之后就是选角。

    之前江柠给他们推荐的沪市戏剧学院表演系的闫一昌,他们也给他发了试镜邀请。

    接到《锦衣卫》剧组发来的试镜邀请的时候,还没演过戏的闫一昌还莫名了一下,因为他完全不知道这个剧组,也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知道他,还通过他的学校找到他,通知他来参加试镜。

    他怕遇到骗子,自然也问了他们是怎么知道他的,对方说,是《我当锦衣卫指挥使的那些年》的原著作者推荐的他。

    《锦衣卫》这篇文他当然知道,还期期追连载,他们寝室的人都看过,也知道柠萌的前面两篇作品那么红,《白蛇》票房那么高,《锦衣卫》迟早要被拍出来,但他没想到,《锦衣卫》不仅已经立项了,还给他发了试镜邀请。

    问题是,他也没见过柠萌啊,对了,柠萌不是京大的学生吗?怎么想他都觉得,柠萌应该是和他毫无交集的两个人,不知道为什么对方推荐他。

    他不知道这事是真是假,不过对方既然是通过学校联系上的他,机会难得,他也没告知寝室里的同学,自己和学校请了假后,就去剧组参加试镜面试了。

    导演一看他那张刀刻斧凿般的脸,就知道柠萌为什么说不认识他,却来推荐他来演男四号的魔教教主了。

    这都不需要演技,穿上戏服,活脱脱就是个邪魅狷狂的魔教教主本人。

    除了闫一昌,又有暑假工可以打的江柏也带着童金刚去了,江柏试镜的是男二号冷漠无情忠犬护卫,童金刚在里面混了个有几句台词的背景板锦衣卫,做事很横的那种。

    原本这部剧准备好,应该很快就能开机的,可男二男四的演员都找到了,男一皇太孙,男三江湖侠客,以及几个重要女配的角色,都好找,唯独适合女主锦衣卫指挥使,要又漂亮又英气气势夺人的女主,不太好找。

    导演找了好些个,脑中总是不自觉的拿江柠做对比,看了许多,总觉得不行。

    脸是好看了,气质不行,气质也不错的,气势不行,想要联系江柠,想求求她来演吧,电话打了无数都找不着她,还是一次偶然,从江柏那里知道,江柠居然跑去灾区救灾去了。

    她居然情愿吃那样的苦头,冒着危险去灾区赈灾,都不来当他的女主角。

    江柠虽在抗洪赈灾的前线,但每周都有固定时间给江爷爷打电话报平安,张导通过江柏联系上江柠,想让江柠来演他的女主角,江柠虽然拒绝了,却向他推荐了一个她认为可能还挺适合的香江女演员,同时又提了,她能不能推荐个同学过来跑个龙套,打个暑假工。

    这些对于江柠来说,都只是顺手的事,可对何小芳来说,却是在她人生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时期,伸过来的一把救命稻草。

    第191章 191 【日常,不喜欢的可以跳】

    何小芳不知道要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和震动, 她想哭,又很开心不只是她将江柠当做了朋友,江柠也将她当做了朋友。

    江柠把她也当做了朋友这件事本身, 比其它一切在她心里都有意义。

    其实她一直都知道, 她和江柠之间的友谊关系,一直都是她在单方面追着江柠在跑, 像是将江柠当做救命的浮木般,紧紧抓着她,靠着她,从她身上吸取力量,把江柠当做自己追逐的方向和光。

    她知道, 不管是在她心里,还是在别人眼里, 她和江柠都是天渊之别的两个人,是两个世界的人, 尤其是江柠考上京大后,身上的光芒就越发的掩盖不住。

    是她自己卑微又弱小的在强求这段友谊。

    让她想哭的是,这段友谊并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一厢情愿,她知道江柠很忙很忙,可这么忙, 她还是没有忘了她, 打电话安慰她, 鼓励她, 在她人生最无助最无力的时候, 向她伸出了手, 来拉她脱离深渊。

    她在电话里死死咬着唇,不让自己哭出来, 笑着用力点头。

    电话里,江柠细细的跟何小芳说,要怎么去,女孩子一个人出门,路上千万要注意安全,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吃,陌生人给的水不要喝,陌生人……任何人,哪怕是孕妇、老人跟她搭话都不要理,到车上就跟着售票员,下车了去就保安岗亭或者警察岗亭,等她二哥和童金刚来接她。

    江柏和童金刚,她虽然不熟悉,可都是在江柠当时在学校附近的【江南制衣厂】的店铺见过的,她都认识。

    江柠让她紧跟着江柏和童金刚二人:“我二哥那边我会打电话跟他们说的,你那边如果有朋友一起,最好是几个人一起,我这边事情结束了就也会过去看你,别担心。”

    她声音里很有安抚人心的力量,在何小芳面前,仿佛天那么大的跨不过去的深渊鸿沟,在江柠那里,仿佛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沟小坎,她牵着她的手,轻轻松松就能垮过去。

    已经毕业没事做的徐秀丽,问江柠,她能不能也去看看。

    她家境殷实,她妈在镇上开着一家电器店,代理着长红彩电,去年虽说是亚洲金融风暴,股灾,但股灾和他们这些底层小老百姓没关系,老百姓赚了钱,除了改善家里住房条件外,就是买便宜了很多的大彩电。

    村里如今买大彩电的人还少,可镇上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换上了二十五寸大彩电,电视的线也换成了有线电视,可以放到很多很多的台,连香江、台岛的电视台都能看到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