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种田指南在线阅读 - 大唐种田指南 第182节

大唐种田指南 第182节

    童子:“哦,拿来登记吧。”他问,“一天两块灵石,食宿另算,订多少天。”

    小白龙谨慎道:“先来一旬。”

    就是十天。

    童子提笔挥墨,一蹴而就,刷刷刷一张票便被拟好了。

    他又问:“住洞府、小院还是大通铺?”

    小白龙问:“其他人都住哪?”

    童子比较有良心,也不做无谓的推销,实话实说道:“大通铺的人比较多,大部分内门弟子也住通铺,除非是各峰魁首,否则没资格住洞府小院。”

    其实有银子也是可以的,但当久剑修,就知锦衣玉食不过过眼云烟,只有老婆才是永恒的。

    他们世俗欲望极低。

    小白龙激动了,他问:“呼延选手也住大通铺吗?!”

    岂不是能跟心慕的剑修贴贴!

    童子诧异道:“怎么会!”

    哪怕掌门睡大通铺,他都会住在富丽堂皇的洞府中。

    这句话童子咽回去了,他只说:“呼延大师兄是灵秀峰的魁首,理应住在洞府。”

    为防死忠粉sao扰大师兄,被大师兄一剑西去了,他还特意提醒道:“大师兄喜静,不爱人打扰。”

    小白龙小鸡啄米点头:“善!”

    *

    为节省空间,凌霄派是旁听生与内门弟子混住,哪张床空出来就补哪张。

    小白龙看了下未来的居住环境,很小很干净,除了床榻只给他留了一个藤编箱箧。

    这环境有些像现代的青年旅馆。

    小白龙有些嫌弃,他从见过如此简陋的床铺,箱箧是用不上的,他自带储物空间。

    其实小白龙双手空空就上来了,他也不需要带行李,白袍以鳞甲所化,他用的剑是铁匠铺买来的新手剑。

    正直下午,宿舍内空空荡荡,童子还尽职地领着他介绍。

    “早午课已结束了,师兄们一般寅时二刻起床,练剑两个时辰后洗漱,上早课,午饭后还有一个时辰的课,随即自由分配。”

    小白龙的脸垮了,寅时二刻,这是凌晨四点就起床啊!

    身为一只妖,一条龙,他的睡眠时间很接近爬宠,一天不睡六个时辰,就觉得浑身上下都不对劲。

    冬天更是打个盹,整个寒冬就过去了。

    小白龙从来不会感叹自己虚度光阴,妖怪的计数方式跟人类是完全不同的。

    对他来说,凌晨四点起床练剑,简直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好在他正值厨力鼎盛时期,区区早起只让他打了一秒钟的退堂鼓,很快,小白龙就说服自己,告诉自己这是必须的。

    童子并不在乎他调色盘一般变幻莫测的脸色,语气平平道:“这个点,师长们多在醉花荫练剑。”

    也不乏在山巅感悟天地之变幻,跟特意去海边聆听潮起潮落的,还有出去卖酒、赚外快、打比赛的,干什么的都有。

    他口中的师长,是些才入门的,还没有摸清剑修生存法则的人,与旁听生,这些人比较规矩,做事情按部就班。

    果然,打了鸡血的小白龙道:“我也要去!”

    兴冲冲地跑到醉花荫。

    到这,童子的工作就结束了,他跟驻在醉花荫指导的师兄说:“新来的修士,订了一旬。”又说,“是个妖修,皮糙rou厚的。”

    师兄冷着脸点头,也没说什么。

    小白龙心志昂扬地比划剑,架势都是散的,剑修看来,他站得歪七扭八。

    师兄是赵青轩,如果说呼延像叶孤城,他就很像西门吹雪,高长松与他关系不错,很推崇赵青轩。

    像叶澜、赵青轩这种剑法久经锤炼的,都能带徒弟,指导学生,掌门给他们排班,隔一段时间就要轮换着来指导新弟子。

    其他人的修行都上路子了,于是他分更多的注意力给小白龙,时不时拿剑柄抵他的痒痒rou,指导工作。

    “站得直点。”

    “不要扭,不要送胯!”

    “每一剑都要用尽全力。”

    小白龙:qaq

    开始感觉到痛苦了。

    ……

    对小白龙的悲惨经历,高长松一概不知,天下第一武道会第二天,观众们敏锐地发现,场上出现了新变化。

    就说最大也关注人最多的主勾栏,台下变出一块石碑。

    石碑料是块镇山石,被打磨得很干净,碑中字更是潇洒飘逸。

    “正书堂冠名,买好书就去正书堂。”

    内容难登大雅之堂,却朗朗上口,让人一看便记住,大银幕前的观众很难不注意到这块石碑,默念两遍后,正书堂三个字牢牢地刻进他们的脑海中,想忘也忘不掉。

    商贾中脑袋灵活的不少,也有些修士,自家就在东华国有产业,他们都看透冠名广告的价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去找了组委会成员,有的去问志愿者。

    甚至有些无师自通,找相熟的选手打广告,喊他们赛前举木牌游行一圈的。

    当然,答应的选手比较少,一方面是丢人,另一方面也影响他们比赛情绪。

    看见这蓬勃的商业气象,巡视的高长松更高兴了。

    他发现,比起按部就班地搞生产、赚钱,他还是更喜欢这种大型活动,别的不说,就热闹。

    可能还有现代人对娱乐的向往,他办得乐呵,百姓看得乐呵,何乐而不为呢?

    最近大盘浮动比较大,偶尔他去茶楼,也能听见人面红耳赤地争辩哪位道友表现好,用的法术怎么怎么牛逼。

    当听见这话时,高长松会觉得自己不仅仅办了一个武道会,他还在造星呢!

    组委会的丹修代表张仁祖跟高长松粘得比较紧,他这人是有想法的,当初就是他说服其他门派,合纵连横,办大事抵御佛门的商业入侵。

    其他掌门还有些放不开,一副垂拱而治的调调,调遣人事都压给高长松了,自己只数灵石,他就不同了,经常跟在高长松身边,看这看那的。

    就广告一事,他就感叹:“谁能想到,不过放一块牌匾,就能卖钱呢?”

    高长松笑眯眯道:“冠名权是很贵重的,曝光就是金钱。”

    张仁祖说:“还是人多,讨论度高,我回山门,那些弟子都没心思读书了,全在议论武道会。”

    高长松说:“这才哪跟哪啊,他们还能更火热一点。”

    “炒作的还没下场呢。”

    他晃荡到棚屋这,看比赛进程,一轮二轮赛都结束了,种子选手与黑马都脱引而出,也是时候加一把火了。

    张仁祖好奇地问:“何为炒作?”他又说,“这还能火热到哪里去?”他觉得话题度已经很高了!

    高长松摇头:那是没挑起争端,没有爆点。

    想让观众全情投入,那必须要为自己的推争得面红耳赤才行啊。

    高长松举了个例子,他说:“比如逍遥门的朱之洞。”

    “您听说过吗?”

    张仁祖点头:“听说他势如破竹。”

    “逍遥门曾经是个大门派,现在却没落了,如果没有朱之洞选手,甚至没人知道这门派还在。”高长松道,“所以他身上是肩负重任的。”

    张仁祖点头:“是。”

    高长松道:“这时候咱们就可以做一则专访嘛,问问他的心路历程,重振门派的生活艰不艰难,想对门派的其他师弟师妹说什么。”

    他说:“这其中一定有感人的故事。”

    张仁祖懂了:“你是要他扬名,当名士!”

    这种手段在读书人中还是很常见的,尤其是那些有孝悌之名的读书人,民间都能说出他们冻天寒地为父母进山采药等一二三故事。

    高长松点头道:“是。”

    张仁祖道:“可哪怕扬名了,也没什么用啊。”

    高长松道:“此言差矣,咱们办活动,不能只流于形式,这得有精神内核,得让人知道咋们的武道会是出了很多惊才绝艳的人物的,只有这样才能流传下去,办第二届、第三届。”

    “有了文化内核,才有生命力。”

    其实高长松还有些想法,他比较希望观众们可以掐强度、掐战力,这样辩得起来。

    张仁祖似懂非懂地点头,他问:“那怎么传唱呢?让说书人当个故事去说?”

    高长松道:“这样也可以,可这是第二流的传播方式。”

    效率有点低。

    他其实有两个方案,第一种是发小报,搞名人访谈。

    第二种则是弄“辕门抄”。

    这两种其实都是报刊发型方式,辕门抄比较古早,从西汉时就有了,说白了就是官府汇聚一下最近的新闻,写成一张大报贴在城门上,让往来人看。

    至于小报,东华国这已经酝酿出小报发行的土壤了。

    这里的报纸分两种,一种是官方发型的邸报,刊登政府要文,内容严谨,措辞讲究,非文化水平高的很难看懂。

    民间小报就不同了,那就像是现在的狗仔报纸,刊登的都是大白话,随出随印,普通的百姓都能看。

    高长松意思是,赛程本来就长,他找文人来润笔,每过五天就出个小报,在民间发行,而辕门抄则当论坛,做民间交流阵地,有什么想说的,人都可以往棚屋旁的木版上张贴。

    这就保证又有大方向指导,民间言论又能蓬勃发展。

    张仁祖听完后都鼓掌了:“妙啊!”

    这小报估计还能挣钱呢。

    当然,钱多半是正书堂跟高十二郎对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