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盛唐小女官在线阅读 - 盛唐小女官 第37节

盛唐小女官 第37节

    直至太医退到一旁商量开什么药好, 三娘她们才能围到榻前关心李俨。

    三娘偶尔也会看她阿娘照顾生病的兄姊,见李俨脸颊泛红, 不由学她阿娘伸出手去探李俨脑门。

    好烫!

    有三娘领了头, 李俅他们也有样学样地去摸李俨脑壳。

    察觉李俨烧得厉害,李俅担心地说道:“怎么办?”

    三娘认真想了想, 对李俅他们说道:“有太医在, 应该很快能对症下药。”她一脸笃定地宽慰小伙伴们,“不会有事的,兴许只是要长高了,或者要换牙了。”

    这都是以前兄姊生病时她阿娘说来宽慰她的话,她有样学样地搬过来安抚自己的小伙伴们。

    听三娘说得有理有据,小萝卜头们才没那么忧心忡忡了。他们都很喜欢李俨这个长兄, 因为只要他们开了口,他一般就会陪他们玩或者满足他们的要求, 脾气好得不得了。

    三娘自己心里却有些没底,忍不住又趁着别人不注意悄悄伸手去摸李俨脑门, 想看看李俨有没有好一点。

    她本也没抱什么希望,结果一摸上去竟发现刚才那种烫人的感觉退了大半。

    李俨缓缓睁开了眼。

    他小小的眉头依然紧锁,仿佛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梦是醒。

    三娘见他转醒,惊喜地收回手,拔腿去叫太医过来给李俨看诊。

    刚才两位太医轮流诊过脉,也问过起居情况,都有些拿不准该怎么治,这会儿听三娘说李俨醒了,脑门也不烫了,忙过去又轮番给李俨看诊。

    察觉李俨脉象已经平稳下来,不再像昏迷时那般紊乱,两位太医都暗自松了口气。小儿病是最难治的,尤其刚才李俨还一直醒不来,他们只能从宫人嘴里询问相关情况,更是不知从何下手好。

    幸亏皇孙及时醒了!

    两位太医很快商量出给李俨用什么方子。

    几个小萝卜头等太医们退下去备药,才围拢到李俨身边七嘴八舌地追问:“好些了么?怎么突然病倒了?”“是不是昨晚点灯看书累着了?”“什么?你居然还背着我们偷偷读书?”

    李俨被他们吵得脑仁有点疼,听李俅揭穿他夜里背着别人看书的事脸上不免又臊红起来。他也才七八岁大,正是好胜心最强的年纪,每日与三娘、李泌两人一起读书,不免就想追赶他们的脚步。

    尤其是听三娘时常和李泌讨论问题,他更是迫切地想参与进去。

    兴许真的是他太急切了,以至于差点熬坏了自己的身体。

    想到自己这次病倒让这么多人担心,李俨更不好意思了,对李俅他们说道:“你们不用上课吗?”

    李俅道:“先生见我们记挂着你,提前放我们过来了。”

    李俨道:“哪能因为我……”

    三娘见他才醒来又要履行兄长的责任、对李俅他们谆谆教诲,忍不住伸手把他摁回枕头上去。她这大半年来勤加锻炼,人不大,力气却不小,竟是轻轻松松就把比她大两岁的李俨给摁住了。

    三娘说道:“你病还没好,得多躺一会。”

    李俅点头应是:“没错,哥你好好躺着。”

    三娘从边上拿起本《道德经》塞给李俅,让李俅给他哥念今天先生讲的部分。

    李俅嘟囔:“为什么是我念?”

    他最不爱念书了!

    三娘道:“我们散学时不是答应了先生,说下次上课前会把这段背熟的吗?你正好可以边给你哥念边背,不然先生抽背到你怎么办?”

    对于自己这群小伙伴的秉性,三娘早就了解得清清楚楚,可太清楚哪个爱偷jian耍滑、哪个爱偷偷上进了。

    要是不把李俅安排起来,他自己一准不会背!

    三娘给李俅掰扯起来:“既然答应了先生,那肯定是要做到的,不然下次先生哪里还愿意信我们?”

    李俅觉得还挺有道理,乖乖翻开书给李俨读了起来。

    其他小萝卜头也围坐到一块,准备跟着一起完成背诵任务。

    这次保证的事做到了,下次说不准还能提前散学呢!

    《道德经》在大唐的地位可以追溯到唐高祖时期,当年唐高祖自称李唐乃是老子血脉,所以明文规定在大唐明“老先,次孔,末后释宗”。

    无奈民间崇信佛教的人更多,佛道论衡更是道家屡屡落败。

    到了唐高宗那会儿,李唐皇室认为咱老祖宗不能这么没面子,索性直接把老子追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并把《道德经》列为科举必读教材之一。

    你信不信道没关系,《道德经》你必须得读,不然你就没法考科举!

    由于武周时期一度废了老子的皇帝尊号、将《道德经》踢出科举范围,李隆基在开元年间又花大力气把它给抬起来了,甚至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颁行天下,要求各地官员和读书人都必须认真熟读。

    所以在大唐捧着本《道德经》的人不一定是潜心向道,更可能是个勤勤恳恳的科举考生为了考取官员编制含泪苦读。

    三娘她们在学的《道德经》就是李隆基作注版本,不过就她们这个年龄也体会不了里头那些玄之又玄的说法,唯一能做到的也只有熟读而已。

    死记硬背,说的就是她们没错了!

    太子李瑛过来探望生病的儿子时,还没进门便听到朗朗读书声。

    他脚步微顿,忍不住立在门外多听了一会。

    太子李瑛出生的时候李隆基还没登基,从他有记忆起府中的气氛总是紧绷不已。那时候他也曾与几个兄弟相聚读书,关系十分要好。

    如今他们父皇为他们添了几十个兄弟姐妹,还把他们这些成年皇子都安排在十王宅共住、期盼他们能互敬互爱,可惜手足之间的感情反而亲近不起来了。

    如今算下来也只有当年在父皇没登基前出生的弟妹们愿意与他亲近,旁的弟弟meimei哪会真心把他这个太子当成兄长?还有人私下嘲笑他母妃的出身,说她当初不过是个歌伎而已。

    太子李瑛等屋里的读书声告一段落,才迈步走了进去。

    三娘几人见到太子李瑛都起身朝他见礼。

    太子李瑛见李俨也想起来行礼问好,快步上前把他摁了回去,说道:“你且好好歇着,课业慢慢学就好,不可cao之过急。”

    这已经是李俨第二次被摁回床上了,事实上躺了这么久,他真的挺想起来活动一下筋骨的。不过三娘和阿耶都是好意,他便乖乖躺了回去。

    事实上李俨在看到他阿耶的时候,脑海里一些画面突然就清晰起来。

    那是他昨晚那场漫长的噩梦里的一部分,他不能窥见梦中那些事情的全貌,醒来时甚至都记不住自己都看到过什么。

    可就在见到他阿耶的那一刹那,梦中诸事一下子又涌入他脑海,那荒谬又真实的一切令他瞬间头痛欲裂。

    太子李瑛见李俨脸上满是痛苦之色,忙转身要命人把太医唤来。

    李俨却用力抓住他阿耶的手,仿佛害怕他阿耶会转身离开。

    太子李瑛见状坐到塌边关切询问:“还是很难受?”

    李俨理不清脑中混乱的一切,他今年才刚满八岁,哪里能消化得了那些令他极度难过又极度害怕的事情。

    ……他梦见阿耶死了。

    ……是皇祖父下的令。

    谁都不会想到,他皇祖父这样一位盛世帝王竟做出一日杀三子的事来!

    李俨想告诉自己梦都是假的,可梦里的一切都太真实了,他哪怕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梦中那个“自己”所经历的那些事,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如果那会成真怎么办”。

    整个大唐似乎从他皇祖父一日杀三子起,开始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他和弟弟们都没有死,被皇祖父交由大伯父抚养长大,可大唐却越来越乱、越来越乱……

    至于怎么个乱法,李俨一时回想不起来,只记得他们如同颜真卿所说的那样抛下长安狼狈外逃。

    他们嘲笑两晋世家“衣冠南渡”,结果自己也没守住长安。

    李俨忍着头疼努力回想更多细节,最终只想起他皇祖父在武惠妃死后看上了一个女人,想方设法将她迎进宫立为贵妃。这本不算什么稀奇事,可那个女人是他十八叔的妻子!

    皇祖父夺了亲儿子的妻子!

    他皇祖父真的会做这样的荒唐事吗?

    李俨想到李隆基对他十八叔的钟爱,越发觉得这梦实在太荒谬了。

    他们大唐怎么会沦落到那种地步?他们皇祖父又怎么会糊涂到那种地步?

    要知道武惠妃宠冠后宫这么多年,她的儿女也最得皇祖父喜爱。一开始武惠妃夭折了两个孩子,皇祖父担心他们十八叔也养不活,还曾特意把他送到宁王府上抚养长大。

    后来他们这位十八叔回宫后被封为寿王,皇祖父对他爱重无比,几乎越过了包括太子在内的所有皇子。

    所以皇祖父怎么会抢十八叔的王妃当自己贵妃?

    日后他与十八叔父子该如何相见?

    李俨越想越觉得病中之梦毫无道理,便没有向太子李瑛提起,只说自己已经没什么事了。

    还让三娘她们不必一直陪着他,他好好歇息一晚应该就能恢复过来。

    太子李瑛目光温煦地看向三娘她们,点头应和道:“对,你们先回去吧,过两天你们就能一起读书了。”

    三娘听话地与李俅他们一同退下。

    第45章

    换季时气温变化大, 小孩子难免会生病,李俨只是起了个头,其他小孩儿也轮番病了几次。

    李俨本来还怀着疑虑, 去探病时试探了几轮,很快得知他们要么是没做梦要么是梦得千奇百怪。

    比如李俅说他梦见自己住在金屋里,里头所有东西全是金子做的, 连毛笔的笔杆子瞧着都金灿灿。

    李俅不信是真金,忍不住拿起来咬上一口试试看,结果好家伙,牙掉了。

    醒来后他牙真掉了。

    这厮没心没肺地把乳牙洗洗干净, 揣怀里给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第一次掉的牙, 最后还是李俨看不下去哄他把那颗小乳牙抛到屋顶上去。

    按照许多人的淳朴想法,下牙换了以后要把它抛得高高的, 新牙才能快快长出来。这习俗不知何时开始出现, 也不知从何地开始推广,反正很多长辈都爱这么哄孩子, 李俨便也这么哄弟弟。

    众人听后对这一仪式都感兴趣, 决定趁着课余空档齐齐帮李俅把乳牙送上高高的屋顶。三娘看了一圈众人的身高,最后把目光锁定在当天来给他们上习字课的颜真卿身上。

    就是你啦,我们的书法老师!

    三娘凑到李俅耳边和他嘀嘀咕咕了几句。

    李俅听完以后一脸“我知道啦”的表情。

    于是没等颜真卿反应过来,李俅已经欢快地蹦到他面前,开开心心地捧着自己心爱的乳牙祈求道:“先生能帮我把牙扔到屋顶上去吗?”

    颜真卿:?????

    面对一群小娃娃满含期盼的目光,颜真卿只能默不作声地接受了这一重任。

    好在大唐读书人外出时能上马弯弓, 聚会时也会投壶取乐,扔东西的准头还是可以的, 他很快以一个相当优美的弧度把李俅掉落的乳牙扔上屋顶,全程仪态端方, 丝毫不失君子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