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在线阅读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82节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82节

    蒙毅怒气冲冲脱下了自己的靴子,“逆子,人家十五公主比你还小一岁都知道给陛下修大宫殿,你就不知道给你老子修个大宅子吗?”!

    第199章

    赵不息建造衙门官府已经轻车熟路了。

    直接从骊山拉个几l千人,加上她和秦少府一起弄出来的吊机滑轮什么的。朱阳这一年来画了不知道多少中大型建筑设计图了,区区一个最高就是二层小楼的衙门他闭着眼都能画出来。

    唯一多耗费了些时间的就是藏书阁,因为要保存易燃的图书,所以在防火方面要求很高。不过也不着急,藏书阁不止一座,可以一座一座慢慢修,先修两座用着。

    而后再直接挨着大秦出版府,在府后面建一座造纸厂一座印刷厂,同时开始招募工人进行培训。

    赵不息打算先修几l本书出来,然后用她修完的书去和天下各地的贵族“换”书。

    当然,识相的就是以旧换新换书,不识相的就是“焚书坑儒”了,赵不息比起她爹还是仁慈一点的,起码给了这些贵族选择嘛。

    在日夜三班倒不停修建下,只用了短短一月大秦出版府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赵不息为出版府令,府丞则为张良,往下还有若干赵不息直接从黑石学堂和秦少府掉过来的百家弟子为属官。

    在赵不息背后,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小桌子,一个史官模样的男子正在瑟瑟发抖。

    “公主,我,我不行啊……我不会写史……”这个中年男子仿佛快要为难的哭出来了。

    赵不息笑眯眯安慰他:“没事没事,你肯定行,你随便写就行。”

    这个男人本来是少府中负责冶铸铁器的一个小官,赵不息特意把他调了过来负责史书修撰。

    他的名字是司马昌,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他孙子的孙子名字叫做司马迁,《史记》的作者。

    司马昌,就是司马迁的四世祖。

    赵不息心道,我收集大才就是照着你孙子的孙子撰写的《史记》目录收集的,你身为司马迁的四世祖,怎么能打铁呢,这不是浪费人才嘛。

    这时候的史官还大多都是世代相传,司马昌孙子的孙子司马迁是太史令,他的祖上也是周朝负责修撰周史的史官,只是不知道为何从司马昌的四世祖司马错这里出了点差错,司马错弃笔从戎,直接成为了秦惠文王时期的大将军,一晃几l代,司马家又在武将里面扎了根。

    只是到了司马昌这一代,他实在是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只好荫蔽祖荫在秦少府中做了个冶炼铁器的小官吏。

    正好秦少府已经是赵不息的天下了,赵不息在查阅少府官吏资料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司马昌,就干脆给他转了个职,从打铁的官吏变成了修史的史官,专门负责跟着赵不息记录她的言行。

    身为注定要继承大秦基业的未来皇帝,怎么能没有专属的小史官呢!

    “这个现在咱们最要紧的事情是先给天下有名的这些诸子百家大贤都给发一张邀请函,请他们来共同修撰各家之书。”赵不息笑眯眯道。

    坐在她下侧的朱阳忧心忡忡:“咱们现在和儒家法家关系僵硬,恐怕他们不会来此修书。”

    “朱老不必担心。”张良声音温和,一双桃花眼中满是温柔。

    “总归咱们是邀请过的,他们不来那是他们之事,便与我等无关了。且出版府门前已经修好了公示栏,咱们只管将邀请的各家大贤名字写上去,让天下人知道我等并非独断专行,而是……他们不来。”张良俊美的脸上带着笑,说话让人如沐春风一般。

    只是这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却让在场之人纷纷振奋。

    朱阳稍微一想就想通了为何赵不息要大张旗鼓的邀请百家之人了,他捋了捋胡须,乐呵呵道:“此阳谋也。若是他们不来,那这些书怎么修,就都是我等说了算了。”

    想到了这一层,朱阳看向张良的眼神顿时多了三分赞赏。

    这一策妙就妙在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儒家法家之人若是来,则是对赵不息示弱,可若是不来,那天下人便会议论他们因私废公,任由诸家典籍被“稚童”涂改。

    更妙的是,现在的士人还都讲究一个“士可杀不可辱”,宁死也不会低头。

    也就是说,张良此策看似给了儒家法家选择,可实则根本就没有给他们选择,他们绝对不会来的。

    这个坑人的阳谋是张良和赵不息一起琢磨出来的,一开始张良只建议赵不息给儒家法家的大臣送邀请信,而后赵不息一拍脑门,想出了在出版府前面设置几l个大公示栏,把消息“公开化、透明化”这个更损的办法。

    而后二人一拍即合,就有了这么个损人利己的法子。

    数百封邀请信从出版府被送向了天下各处,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李斯、淳于越也收到了。

    拿到邀请信之后,李斯手中攥着信,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阳谋啊。”李斯感慨一声,“这世上的人才涌现的这样的快,老夫竟然也有一天被别人用阳谋逼到了这个地步,老夫老了啊。”

    若是只有李斯一人,李斯必定会欣然赴赵不息的邀请去修书,可李斯不是一个人,他是法家的领头人,身后还有整个法家。

    他要是接受赵不息的邀请去修书了,那其他法家弟子会怎么看?法家的领头人、当朝的丞相怕了一个年纪只有他五分之一大的公主?

    法家能对嬴政低头,可不能对赵不息低头。

    所以去是必然不能去的,若是他去了,岂不是说明前几l个月的为难就是一场笑话,平白让天下人看了法家的笑话不成,集一家之力刁难一个小女郎竟然都没能刁难住,他日史书工笔,当如何记载法家呢。

    李斯本该将这封邀请信扔到一边当作没见过,可李斯却捏着这几l张写满了字的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脸上满是为难之色。

    他是陛下的臣子,是法家的领头人,也是一个父亲。

    陛下昨日还同他炫耀过十五公主要给他建大宫殿……听起来略有些不可思议,可李斯的确从嬴政口中听出了炫耀的意思。

    更让李斯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陛下提起十五公主时,用的不是君王对公主的语气,而是一个父亲炫耀自己孩子的语气。

    李斯自己就是一个有数个孩子的父亲,他太清楚一个父亲能为孩子做到什么地步了——李斯确定,若是能给他的孩子铺路,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他不得不考虑嬴政的爱女之心,帝王的一点偏爱尚且能让一个普通人一跃至万人之上,何况是帝王以父亲的身份对女儿的偏爱呢?

    之前的三十多位公子公主中,哪怕是陛下的第一个孩子,长公子扶苏,陛下对他也是严格多过溺爱,君王对公子的君臣之情多过父亲对孩子的偏爱之情。李斯看的明明白白,比起自己的大儿子,公子扶苏在嬴政眼中更像是一个寄托了他完美继承人期盼的秦长公子,有父子之情,但父子之情小于君臣之名。

    “麻烦了啊……”李斯头疼极了,若赵不息只是一个公主,那李斯不搭理她就是了,李斯是依靠自己的本事做上的丞相位置,他并不怕一个普通公主。

    甚至他有不止一个公主儿媳妇,“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这样的底气,让李斯不会在意任何一个公子公主,甚至是长公子扶苏,李斯也只是表面尊敬而并不畏惧。

    可现在来看,这位十五公主极有可能继承帝位……李斯脑子中这几l个字翻来覆去扰乱着他的心神,李斯不由思考起这位十五公主继承帝位的可能性。

    其他公子公主,不是李斯看不起他们,而是他们的确都是在温室中长大的兰花,李斯轻而易举就能看穿他们那单纯的心思。不客气的说,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登上帝位,李斯都有把握糊弄住他们,就算是其中还比较成器一些的扶苏,李斯也有把握凭借他重情义这一点拿捏住他。

    二十七岁和七十岁,自小生活在皇宫和在六国朝堂之中勾心斗角脱颖而出,儒家大儒的弟子和法家领头人,这些身份之间代表的智商情商处世经验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加上扶苏重情重义,仁爱弟妹,所以和嬴家有密切姻亲关系的李斯从不担心若是有朝一日扶苏上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斯和扶苏关系平平,甚至因为儒家法家争斗的关系而略有些不太和谐。

    可李斯从不担心自己的子孙后代,扶苏支持分封制,他上位大不了就是重新恢复分封制,那自己的子女都和嬴家子孙有关系更好了,说不准还能得到一块封地……可赵不息,李斯拿捏不准她。

    李斯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自小在宫外长大的赵不息绝对和宫中长大的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姐没有感情,该提刀的时候也没什么亲情可以挂念的。看看嬴政就知道了,嬴政收拾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弟弟们的时候可是一点犹豫都没有的。

    ……更何况在记仇这方面,赵不息和嬴政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有仇必报。若是自己今日得罪了她,那日后她上位,会不会清算自己的子孙呢。

    李斯已经七十岁了,他这个年纪不必再考虑下一任帝王之事,可他的儿孙的命运,还是掌握在下一任帝王手中的。

    怎么看,其他公子皇女也没有一个能斗得过赵不息的啊,赵不息如今羽翼已经丰满,手下要谋臣有谋臣,要良将有良将,淳于越是整日只管钻研典籍的,李斯可不是,李斯有着丰富的六国争斗和朝堂斗争的经验,就而今的形势来看,李斯不认为公子扶苏能胜过赵不息,公子扶苏不行,那其他人更不行了。

    李斯脑中思绪流转,他忽然让下仆去将自己手下最得用的门客唤了过来。

    “去三川郡,告诉少君,让他做好调回咸阳的准备。”李斯吩咐道。

    李斯最出息也是他最看重的儿子就是他的长子李由,目前在三川郡担任郡守,可现在李斯想把李由调回咸阳来。

    门客领命去了,李斯看着门客消失在厅中的背影,叹息了一声。

    他有些后悔为何一开始要任由弟子属官去为难赵不息了,可事情已经发生了多说无益……他不能去见赵不息,不过倒是能把他的长子送过去修书。

    李由性情刚烈,对秦忠心耿耿,不似自己这般心思复杂,说不准能修复一下和赵不息的关系。

    此时李斯的属官公孙利急匆匆赶来,手中还握着那封邀请信,他脸上带着怒气,“丞相,那竖子竟然这样对待我等,我等若是去了,岂不是说明我法家对一个小小女子服软,天下人该如何看我法家呢?”

    李斯顿了一下,眼神微妙的看了一下自己这位在朝堂上为法家冲锋陷阵多年的属官,片刻后,李斯的脸上也浮现出怒气,他狠狠一甩衣袖,将原本放在桌案上的邀请信拂落在地。

    “不错,老夫绝对不会去那什劳子的出版府,法家岂能对一稚子低头!”李斯怒气冲冲道。!

    第200章

    此时,出版府的府门两侧两块巨大的公告栏也引起了来往黔首的注意,因着这时候识字的人过少,赵不息还贴心的给两个告示栏前配备了几个专门负责念公告的小吏。

    “大秦出版府广邀诸子百家的有能之士前来共同编撰书籍,丞相李斯、仆射淳于越、少府令朱阳……”几个力气的青年站在公告栏前面卖力的吆喝着,引来了许多黔首围观。

    赵不息黑石子的名头在黔首之中还是很好用的,一听到这个出版府是黑石子主办的,大部分黔首都露出了好奇之色,围了上来。

    “咱们出版府是专门负责修订新书,若是诸位家中有不用的旧书,可以拿到出版府来以旧换新。”小吏趁机给新书换旧书打着广告。

    这下倒是引得围观的人议论纷纷。

    “我家中有册旧书,已经被虫蛀了一些,还能拿来换新书不?”一个女人大着胆子上前来问。

    小吏之中也有女子,闻言笑道:“只要还能认清上面的字就可以。”

    这一下黔首之中就热闹多了,能在咸阳定居下来的人家祖上大部分都曾经富裕过,虽说大部分已经没落到了不识字的地步,可家中才是有藏着几本书的,用旧书换新书,这样的事情若是从第二个人口中说出来他们都不相信,可既然出版府的府令是黑石子,那他们就不再怀疑什么了。

    黑石子就是这样的好心。

    有识字的人眼尖的看到了贴在公示栏上面那长长一串的名字有一些已经被划掉了,有一些却没有,忍不住出声询问:“为何有一些名字被划掉了,另一些却没有呢?”

    “哦,这一百八十个名字是黑石子邀请共同编书的百家之人,有一些已经答应了黑石子的邀请,还有一些虽然婉拒了邀请但是也写信说明了原因,至于剩下这些没有划掉的名字……自然就是黑石子邀请了但是没有答复的人名。”几个小吏异口同声道,还特意放大了声音,保证来往之人全部都能听到。

    人群之中就有人纳闷了,“丞相府和仆射府不就在两条街外吗,半个时辰就能来回一趟,他们的名字咋还在上面?”

    妄言罪是约束黔首不能妄自谈论帝王,谈论百官倒是没什么问题。

    “就是啊,黑石子不是说了要是不能来写信说明原因也行吗……”人群中很快就有人附和了起来。

    咸阳的权贵几乎都住在这附近几条街上,居住在附近的黔首们也都知道他们的府邸在哪里。

    “这我们就不知道了,许是这几位大贤认为黑石子有能力独立编撰各家典籍,所以不来吧。”在这里负责念公告的小吏都是张良事先通过口风的,说的话自然滴水不露。

    黔首们这才纷纷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原来如此啊,也对,黑石子这样的厉害,编书的事情交给她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唯有一身便装混在人群中过来打探消息的几个儒家弟子气得快要吐出血来。

    谁和那个黑石子关系好了?谁认为她有能力独立编撰各家典籍了?这都是污蔑啊!

    可儒家弟子也不是傻子,若是现在就跳出来反驳这些人那岂不是找揍,所以尽管他们恨得牙都要咬碎了,却还是低着头悄悄退出了人群,一直等到离远了才破口大骂。

    “竖子安敢污蔑我儒家!”

    “这些官吏为虎作伥,尽小人也。”

    几个儒家弟子破口大骂。

    在这群破口大骂的儒家弟子之中,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却显得格外平静,一点都不愤怒的他显得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叔于师兄,你为何不生气呢,这是在诋毁咱们儒家啊!”一个年纪轻些的弟子愤愤不平道。

    叔孙通看了他一眼,挑挑眉,“我自然也是生气,可生气亦是无济于事,既然诸位师弟生气,都不如快些去告诉老师,让老师决断。”

    那年纪较小一点的弟子还想再说什么,可看到叔孙通那张满不在乎的脸,还是愤愤一甩衣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