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在线阅读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0节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0节

    有了通行证,赵不息才能在天下畅通无阻,到处去寻访大才。

    更何况,她至亲至爱的大才赵朴,虽然还没有正式加入她的造反团队,但是已经开始为团队事业做贡献了!这才几天呀,就把秦少府里退休的人才给她送过来了!

    赵不息热情地和陈长几人打招呼:“见过诸公,我听闻诸位是要回到河内郡寻一个清静的地方养老,那可真是来对地方了,我们黑石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坐拥临水美景,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养老之地啊。”

    “只是这位长者,为什么脸色这样的黄呢?若是身体不舒服,黑石里有学问深厚的医者来为您医治。”赵不息关切地询问着陈长。

    陈长十分勉强的挤出一个笑:“没事,我只是这几日车马劳顿。”

    “咦,您的口音……”

    楚地的风俗文化和口音都与其他各国有着很大的差距,被孟子形容为“南蛮鴂舌”,意思就是怪腔怪调。

    哪怕在咸阳生活了数年,但是陈长的口音中还是带着楚音特有的味道,与秦赵口音极为不同。

    陈长勉强挤出笑容:“这是我的怪癖,我自小就爱学楚人说话。”

    这小姑娘不知道和咸阳中的哪位大人有关系,他被送到这里来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小姑娘的缘故,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就是受了无妄之灾嘛,不就是连出生户籍都被强行改了嘛,不就是从楚人变成赵人嘛……他忍了。

    大不了以后就在这里混日子不出力气好了!!

    第13章 炒钢

    月黑风高,乌鹊南飞。

    距离黑石二十多里外的一座小山上,十几个人偷偷摸摸趁着夜色背着背篓摸上了山。

    赵不息轻车熟路带人来到一处山坳内,借着火把的光蹲下拿起了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呈红褐色、光泽暗淡,是一块赭石。不过赵不息更习惯称呼它的另一个名字,赤铁矿石。

    黑石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它的得名正是因为这个村子挨着的那座山上有许多黑色的石头。

    更妙的是在距离这个村子二十里的地方还有一座山上面有着红褐色的石头。

    赵不息很早就发现了这两座山其中蕴藏的宝物——煤、铁。

    轻车熟路的不只是赵不息一个人,跟在赵不息身后的十几个人已经点起了火把架在四周,十分熟练地从背篓中拿出工具在夜幕的遮掩下开始往下挖。

    都是老流水线工人了。

    五年之前这个地方还不是山坳,但是现在这一块地面已经比周围其他的地面要向下矮了数米。

    在知道了这里有铁矿之后,赵不息经常带人来这里偷矿石——秦律规定偷采铁矿是大罪,盐铁都只有得到朝廷授权的人才能开采贩卖。

    所以赵不息只能趁着天黑带人过来偷一点矿石回去,多亏这个铁矿是露天铁矿,矿石的深度并不是很深,这才给了她可乘之机。

    再加上黑石地方小,需要的铁并不多,所以只需要用原始的方法偷偷人力挖掘就足够使用了。

    不过这次有些特殊。

    赵不息打算把炒钢法弄出来。

    拿到了赵朴寄过来的符节后,赵不息就打算出门游历去寻找一些有才能的人收入麾下。

    在出门之前,要先做好出门的准备。首先就是安全,现在各地时不时就有六国余孽闹事,秦虽然已经在名义上统一了天下,但是天下的人心还是六国的人心,六国的人并不服气秦的统治,时常在各地闹事。

    再次就是出门的收获,若是出去之后一个有用的人才都寻不到,那岂不是白出一趟远门了。

    综上考虑,赵不息决定先将炒钢法给弄出来,炒钢法能得到的成就点加上之前她攒的一些成就点再抽一次帝王级别的造反技能,钢铁锻造的武器也远比铁和青铜的武器要锐利许多。

    挖的铁矿石堆满了背篓之后,一行人又趁着夜色静悄悄溜回了黑石。

    黑石最东边挨着捷道的区域,原本是几处用于招待客人的宅院,嬴政先前住的便是这里。

    在从秦少府退休的几位农家和墨家子弟来到黑石后,赵不息就将这几座宅院分给了陈长一行人居住。

    不过这几座宅院中现在只有一座住着人。

    陈长趴在门缝上,眼前一行人背着大背篓同步远处的小道上走入黑石内部。

    天色漆黑,但是借着月光,陈长能分辨出最前方领头的那个人比其他人要矮上许多。在黑石,个子这么矮又地位很高的人只有一个。

    “每夜都要偷偷出去,也不知道是在做什么偷鸡摸狗的事。”陈长一直看着那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自己视野中,才又将门关紧转身返回院子。

    陈长的老妻正支着柴堆烧热汤,听到陈长的嘟囔后抬起头劝:“你要是真闲不住,就到村子里去看看田地,也省得整天趴在门缝里往外瞅,看得我都心烦。”

    陈长瞪大了双眼,气的吹胡子反驳:“老夫哪里闲不住了?老夫现在每日不用做事正好舒舒服服养老呢!”

    “你的同僚都已经跟着黑石子重新投入忙碌了,你又有什么好矜持的呢?”陈平的老妻劝他。

    不说这个还好,一提起这事陈长就生气。

    那几个秦墨,忒没有风骨了,被那个狡猾的小孩几句话就变得乖乖去忙碌,连房子都不回,整日呆在黑石被如牛马一样使唤,还乐在其中,口中整日都在说些奇怪的话。

    什么“齿轮”“缸盖”之类的,昨日他碰上了一个,没等自己问他几句话就开始拉着他说什么“缸盖能够节省力气”之类的鬼话。

    对于这些人,陈长根本都不愿意搭理他们。

    一群记吃不记打的家伙,被从咸阳强行拉到黑石这个鸟都不生蛋的偏僻小村落还整日乐呵呵的。

    陈长再来到的第一天就下定决心了,反抗他是反抗不了,摆烂他还是做得到的。既然是以养老的名义把他送到这里来,那他还真就养老了,一点儿力都别想让他出!

    陈长气势汹汹的推开书房的门,做到桌案后,拿起他才刚看了一半的《吕氏春秋》。

    他才没有闲的难受呢,现在有大把的时间正好用来读书。农家需要种地那他就先不学农家,多看看儒家法家杂家的书也未尝不可。

    总而言之,他是绝对不会去给一个害得自己被迫改了祖籍的稚子卖命的!

    黑石靠近后山的一处大院中,几个人正热火朝天地往一个馒头型的土窑中填煤,另外几个人则拉着巨大的鼓风机往里面通空气。

    这个土窑是赵不息用了数年的功夫才一点一点磨出来的馒头窑,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火膛呈半圆形,火膛和窑室合成一个馒头形空间,窑门留一口加煤。

    本来馒头窑是用来烧制瓷器的,一直到宋代才出现。

    但是由于赵不息折腾了几个月高炉炼铁发现难度太高之后就先把馒头窑给弄了出来。

    要想将高炉炼铁的高炉做出来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炉内的温度需要达到三千度,而秦朝现在的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也就是烧陶瓷的一千度。

    要想达到三千度的温度要解决的不仅仅是高炉炼铁的那个高炉,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燃料、催化剂……等一系列前提技术。

    馒头窑特殊的结构再加上煤炭,可以让其中的温度达到一千三百度,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了。

    用来炒钢足够了。

    其实在春秋末期就已经有了钢,但是这些钢只是在冶铁的途中偶然出现,并没有形成一种具体的能推广的方法,所以偶然练出钢的匠人也只当自己偶然练出了一把锐利的武器而已。

    这也是百炼成钢的来源,没有具体的技术所以只能依靠千百次的锤炼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才能将铁变作钢。

    归其原因就是因为温度不够,没有办法将铁练至半液态到液态,所以冶炼钢铁的技术一直没有出现。

    直到赵不息将馒头窑弄了出来,一千三百度的高温足以融化铁,再向其中通入空气——依靠这个方法去试验,这几日已经练出了许多品质不一的钢。

    至于炒刚法成就点还没有完全点亮的原因,应该是因为还没有得出文定练出最优质钢铁的配比吧。

    不过也快了。

    赵不息扔下背上背着的巨大背篓,走到窑炉前面,这里面的铁是已经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生铁。

    “溪,让人把我们今晚带回来的铁矿石磨成粉加进去。”赵不息手中拿着纸笔,勾勾画画一阵忽然抬头吩咐。

    炼钢的具体步骤赵不息不知道,但是赵不息知道铁和钢之间的差距就是含碳量高低的差距。要减少生铁中的含碳量一个方法是向里面通入氧气,除了这个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更简单效率更高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往里面加没有经过冶炼的铁矿粉。

    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可以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这样既能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有用没用还是得看实践。”赵不息嘟囔一声,在院子中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她能看出来改进的地方后就离开了院子。

    刚离开院子,车就气喘吁吁地跑到赵不息身前。

    “黑石子,您快去看看吧。村东头那个农家的老头赖在咱们杂交小麦的试验田里不走啦!”!

    第14章 陈长到手

    风吹起麦浪,郁郁葱葱的麦在风中微微摇曳,大片的麦田连绵,一望无际。

    一个身材削瘦,皮肤黝黑的老者精神抖擞的坐在地头上,精气神十足的破口大骂。

    “这是哪个竖子种的地,这么好的良种、这么肥的地,竟然糟蹋成这个样子!”

    陈长痛心疾首的抓起一把土,用手筛了筛,掌中还剩着几块泥土小块。

    “这是怎么翻的地?这么大的土块放在这里一个个都眼盲看不见吗,耕后耙细,说的就是要把土块碎成粉末,这样才能让庄家更好的吸收泥土中的肥力啊。”

    陈长又把右手使劲的往田地里一插,只插进去了半个手掌,指尖就已经碰到了石头。

    陈长气的直接跳了起来,大发雷霆,指着周围一群凑过来看热闹的农夫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竖子,翻耕的时候定然是偷懒没有往下翻,这样硬的土麦的根部扎不进去如何能茁壮成长!”

    周围十几个身强体壮的农夫被陈长骂的一愣一愣的竟然没有一个敢出来反驳他的。

    可他们祖祖辈辈种地都是这么种的。几个农夫互相看了一眼,又看了看暴跳如雷的老头,都不敢反驳。

    已经赶了过来并将这一幕收入眼底的赵不息:“……”

    这老头不是昨天还病的起不来床吗,怎么今天就能跳起来骂人了,看这中气十足的样子,也不像是前两日他自己说的“年迈无力,只能静养”的模样。

    看到他们敬重的黑石子终于赶了过来,一群被陈长骂的不敢吱声的农夫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黑石子这样的博学,一定会狠狠反驳这个指手画脚的老头,将他说的哑口无言。

    赵不息却有些心虚,脚下迟疑着不敢往前。

    主要是赵不息心里知道陈长所说的才是对的,这老头是农家的,研究了一辈子怎么种地,加上这老头的师父、师祖、祖师……农家种了几百年的地,肯定是比自己这个半吊子强。

    赵不息知道自己的能耐,负责品种改良还行但是要让她自己上手种地,赵不息不客气地说,从路边田地中随便拉一个人来都比她会种地。

    只是赵不息不想过去,可已经看到了赵不息的陈长却不愿意放过她,陈长一看到赵不息心中满腔的怒火顿时又高扬起来。

    那些黔首不识字,祖祖辈辈都按照错误的方法种地就罢了,你一个能发明出高产粮种和沤肥技术的贤人,竟然任由他们这么糟蹋粮种,简直是罪无可恕!

    愤怒的陈长此时满心都是被糟蹋的庄稼,早就忘记了自己先前所说的要远离赵不息的话,他一个箭步冲到赵不息身前,气愤道:

    “黑石子,您为什么不告诉他们翻地的时候要翻到一掌深呢?”

    “啊?”

    “您为什么不告诉他们要耕后耙细、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呢?”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