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书七零摆烂吃瓜在线阅读 - 穿书七零摆烂吃瓜 第119节

穿书七零摆烂吃瓜 第119节

    当然了,大方的同时他肯定也很讨喜,不然没人乐意和他玩。

    “小焦!”马婆婆爬上坡,一脸喜庆的道:“地基的事有着落了,我给你看的地方特别好,离我家还不远,你就算一个人住也不用慌,老婆子家有几个大小子,没人敢欺负你。”

    一般大队的地基是不会分给外来户。

    但焦港不同。

    一来他周边有一群帮着说话的妇女,闹起来比得过三千只鸭子,任谁都觉得头疼,再来也是因为焦港的身份。

    他是下乡的知青,哪怕在这边结婚生子了,都有可能离开。

    一旦他离开,他花钱盖的屋子就算不直接归大队,如果真有什么事,也是能借用借用。

    反正焦港要是盖屋子,大队不但没有损失甚至还会获利。

    王桂枝等人也跟着上坡,应该也是来告诉焦港这个好消息。

    只不过她们的腿脚没马婆婆快,别看这婆子年龄大,手脚是真健硕。

    一行人说到房子的事,说着说着就提起了一个人。

    一摸清知青盖房的好处后袁会计这段时间老往知青屋跑,拉着这群知青慰问慰问,紧跟着就撺掇他们跟着焦知青一起盖房。

    谁不想有一个自己的小屋?

    但真没几个有焦知青那样的财力,就算兜里有点钱,也不会舍得把钱花在盖房子的事上。

    “袁会计精明死了,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分用,库房里的锄头都烂成什么样了,他都不打算修。”

    提到袁会计,大队里的人是又爱又恨。

    库房里的农用品是一个比一个烂,有些不知道捆了多少绳子才没散架,提议了不知道多少次要更换,袁会计就是不同意。

    气归气,但如果不是他精打细算,以及大队长和罗支书的管理,红山大队还真没法渡过最艰难的那几年。

    有人打趣着:“再精明又怎么样,在家还不是由婆娘管着钱。”

    一说到他,众人就忍不住好奇他家的事。

    有一人问着:“方妹子,你家离袁会计家近,知不知道他家姑娘是怎么打算的?难不成还记挂着盛知青?”

    “那肯定不会,现在整个大队谁不知道盛知青靠不住,袁馨要还是有那个心思那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一提起这两人,就忍不住回想起袁馨大胆示爱的场景,这小姑娘被袁会计惯的胆大包天,整个大队绝对找不出第二个来。

    “那还真没有。”方大姐说着:“先前袁会计不是给她找了个条件不错的男同志嘛?那位男同志挺有毅力,这段时间上门上的勤,说不准过段时间咱们就能吃袁会计家的喜酒了。”

    “哎哟,那男同志的条件确实不错,这要是换做我家的丫头,保准直接嫁过去了。”

    “你家丫头年龄确实不小了,赶紧筹谋筹谋,别养成老姑娘。”

    这话她就不爱听了,“老姑娘怎么了?就算丫头在家里多待几年,那也不能随便嫁了,万一嫁到一个不好的人家里,那可就得吃一辈子苦头。”

    “说的也是,那你可有看上哪家人?”

    说话的人一听,这眼睛就忍不住落到一人身上,还没开口就被眼尖的马婆婆打断,“想都别想,别把主意打在小焦身上。”

    小焦在她心里是除了自己子女之外最好的晚辈。

    当然不是什么人都配得上,她哼哼的道:“小焦,你要是想找对象一定要让婆婆替你参考参考。”

    焦港对这个没兴趣。

    找对象干嘛?像他妈把他爸管的死死的,就连喝口小酒都得偷偷的来。

    有找对象的功夫还不如搞点好吃的食物。

    “行了行了,别打趣他了。”王桂枝瞧他垂着头不说话的样子,还当他是害羞,便好心的转移话题:“对了,先前听你们说招弟想要分家?那可不容易啊。”

    招弟被打的消息早就已经传的满大队都知晓。

    可就和容晓晓说的那样,听到的人都同情但也做不了什么,毕竟谁家父母没打过孩子?

    虽然招弟被打得狠了一些,但家务事他们也难以插手。

    只不过大队长瞧这次实在是太过分了,便没让招弟回家,这段时间一直都是住在大队长家里。

    后来也是在闲聊的时候听说,招弟要是分家或许就能脱离苦海。

    办法是个办法,但分家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先不说其他的吧,光是住方面都是一道难题。

    王桂枝摇了摇头,“她一个小孩子怎么搬出去,又能搬到哪里去?一个小孩子家家一个人住谁放得了心,要是搬去和其他人住,时间短也就算了,时间一长寄住的那一家人也不会乐意。”

    哪怕再好心,短时间收留不会当回事,但真要是长时间待在家里那不管是谁都受不了。

    毕竟这可是一个孩子,就算不用供她吃供她喝,但在生活方面多少都会付出一些。

    又不是自家的子孙,谁家会有那么好心花心思养一个外人?

    “可不是吗。”马婆婆也跟着点了点头,叹气道:“可要是不搬出去住,那分家也就没意义了,待在一个屋檐下崔家人还不是会对她又打又骂。”

    “想脱离崔家,还是得长大后再说,找个好点的人家嫁了一辈子都别来往。”

    “那得好些年吧,总不能这几年就一直被家里人欺负?”

    “那有什么办法,其实长大了也不好说,你觉得崔家和张嫦会这么轻松让招弟出嫁?指不准还会借着她的婚事赚一笔彩礼钱。”

    这可不是她们夸大,而是真有可能发生的事。

    不说其他大队,他们大队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家长,只不过有大队长和罗支书在,到底不敢做的太过。

    不像隔壁大队,甚至有人将自己的亲生闺女卖给一个傻子,就因为傻子家拿出了不少彩礼钱。

    “说来说去,还是早点脱离的好。”方大姐说着,“你们是没看到招弟身上的伤,打得那叫一个厉害,张嫦也是真狠心居然能下那么重的手,万一一个不好……那怎么办?”

    众人纷纷开口,各自帮着想想主意。

    而他们没发现在小棚的后方,正在拉磨的妮萍有些若有所思。

    第63章

    难得停下拉磨的动作,站在棚子背侧听着前面的人在说。

    有那么一瞬间,妮萍很想说自己有屋子。

    虽然是很小的一间,但再多住一个人也不是不行,她可以给招弟分出一个空间,也愿意和她共用一个灶房。

    还想说自家住在大队长家附近,也不会有人来欺负她们,再来她现在也不是小孩了,也能鼓起勇气驱赶那些带着恶意的人。

    但犹豫了好久,她到底没说出来。

    妮萍孤独惯了,都已经不知道孤独了多长时间,年幼时和父母的记忆越来越浅薄,记忆中全都是独自一人的生活。

    无声的夜里、热闹的年节,她都是一个人呆呆坐在屋内,昂着头看着天,除了孤寂就是孤寂。

    她真的太想有一个同伴了。

    小时候还想着长大就好,就跟爸爸mama一样,找一个适合的人组建一个家庭,可长大后她才知道,婚姻对于她来说太过遥远。

    身上的成分以及身体里的内伤,注定她一辈子都不可能结婚生子,也不可能儿孙满堂,永远都是一个人。

    同样,也正是成分的缘故,她不能提议让招弟和她住在一起。

    那样只会影响到招弟,给她带来不便。

    想通之后,妮萍便又是一副低垂眼眸的样子,继续拉磨。

    拉磨的活并不累,尤其是习惯之后并不会让她感觉到疲累,每天的工分不高,但再加上大队长给的一些手工活,她也能养活自己。

    “妮萍,你也来把瓜子。”

    马婆婆给她抓了一把瓜子,不等她说话又回到棚子的前方,妮萍心里发暖,并没有推迟,而是将瓜子装进口袋中。

    没有伴也还好,她这辈子虽然遭遇了不少事,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好人。

    不然,她也活不到现在了。

    一个小时的活很快就干完,妮萍将周边收拾了一下便回去。

    她羡慕那些凑在一块闲聊的人,但又没有胆子凑过去,除了来猪圈这边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做手工活。

    “妮萍妹子!”

    旁边传来一声喊,妮萍瞬时望过去,眉间也忍不住蹙了起来。

    对了,以前因为经常待在家里,除了大队长家之外很少会接触到外人,可自打她接了猪圈的活后,有一个人总会出现在她回家的路上。

    “来来,我这边正好有两个白面馒头,给你尝尝味。”

    马婆婆塞的东西妮萍没有躲,可前面这人塞的馒头她却连连后退,怯怯道:“不、我不能要。”

    “不就是两个馒头吗?有什么不能要。”周红斌想直接塞到她手里,可这丫头瞧着瘦弱却有一股劲,捂着口袋都不愿意松开。

    瞧见她害怕到恐慌的模样,知道不能逼得太急,便后退一步:“我这不是想请你帮帮忙吗?这两个馒头就当好处费行不?”

    妮萍抿着唇,想要绕过他离开。

    周红斌连忙拦住,想堵这丫头不容易,平常都是待在家里,又离着大队长家特别近,根本没法近身。

    好不容易这丫头出了门,也很难找到独自逮到她的机会。

    顾不上其他,他赶紧开口:“妹子,我先前不是跟你说了吗?我有个亲戚以前就是红山大队的人,他在后山埋了不少东西,但他去世的急又没交代清楚,你能不能帮我找找?”

    “你放心,我绝对不会亏待你,只要你帮我找到,我保你一辈子吃喝不愁,怎么样?”

    “我说了,我不知道。”

    “你怎么可能不知道?难不成你爸妈就没说什么?”周红斌有些不耐,这不是第一次问,但每次得到的都是一样的回复。

    在红山大队折腾这么长时间,没一点头绪,让他是越来越烦躁。

    其实他也知道妮萍这边或许没什么消息。

    因为早些年这丫头还小的时候就有人打探过,一个孩子多好骗?要真的知道宝贝的下落,小孩肯定经不住诱骗,早早说了出来。

    可他现在毫无头绪,让他不得不把希望放在妮萍身上。

    都说后山藏着好东西,是让无数人都馋涎的好东西,周红斌不太清楚这些好东西到底指得是什么,但除了价值连城的宝藏之外,也没其他能被这么多人惦记吧?

    宝贝藏在后山,前几十年这片地方谁最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