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对头在线阅读 - 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对头 第60节

七零之改嫁前夫死对头 第60节

    第56章 大丰收

    秦艽他们刚看完报纸没几天, 学校就来了电话,说是秦盼这次在全国竞赛中出色的表现,被青大数学系主任看中, 向她抛出保送的橄榄枝。

    本来, 她到秋季入学才上高三,但有了这个保送名额就能提前入学,她连高三都不用上了!

    学校高兴,全家人高兴,唯独秦盼不怎么高兴,因为她还不想这么快离家。

    毕竟,相比读书,她还是喜欢跟奶奶三姐和豆宝在一起。

    秦桂花把她骂了一顿,多犹豫一秒都是都是对保送名额的不尊重, 对青大的不尊重。

    就连豆宝也说,让小姨先去京市,等她长大, 她也要去京市跟小姨一起上学。

    “得了吧你, 小屁豆子, 你还连幼儿园都没上呢。”

    秦艽和老贺这才想起来,豆宝满四周岁,是该上幼儿园了。

    石兰乡下的幼儿园一般只用上一年, 所以他们一直想的都是等她五岁或者六岁再去学校,上学太早怕她理解能力跟不上,和比自己大的同学没有共同语言啥的,谁知豆宝却主动要求要提前上学, 而且要上小学。

    秦艽和老贺对视一眼, 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意外和同意。

    是的, 他们都同意。

    毕竟豆宝这几年出色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摆在这儿。

    很快,秦盼背上行囊,由三姐夫送到京市学校,秦艽就给豆宝送到了小学一年级,让她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这一趟,贺连生顺便也回去看望一下大哥大嫂小虎,贺宝生的厂子去年年底转成了承包制,由一名羊城商人承包过去之后,工资涨了不说,因为工龄长还分了房子,一家三口搬出春华胡同,住进了窗明几净的楼房。

    安淑珍则在冀北省老家,和弟弟meimei以及青少年时期的玩伴,承包了几座荒山,搞起了农业果树种植。人虽然跟北大荒时期一样,黑黑瘦瘦的,但精气神完全不一样,变得祥和而快乐。

    最后走的时候,他给了三百块钱,她推拒一番之后还是收了,但转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给多加了上百斤的特产山货,当晚还熬夜给豆宝做了双小布鞋。

    “鞋底和鞋帮是你舅舅家三孙女的,年纪跟豆豆差不多,应该能穿。”

    贺连生的眼睛就是尺,他只是淡淡的“嗯”一声,穿上她亲手做的鞋子,以前曾是小连生很多年的梦想,但一直没能得到过。

    不过,不重要了,她能有自己的人生,就行了。

    至于被离婚的贺荣,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反正他每个月到要领生活费的那天一定会准时出现在贺宝生家门口,人还活着,这就够了。

    *

    时光飞逝,在卫生所全体职工的努力耕耘下,三年后,也就是1981年的秋天,五百亩的新药田实现了第一次大丰收。

    除了以前就种过的各种中药,此次的重头戏就是红景天。

    跟其它常规药材比起来,在红景天身上,秦艽为首的卫生人们花费了十倍的精力和耐心,毕竟栽种红景天真的可谓多灾多难,第一年遇上虫病,第二年天热雪水融化较多差点淹死……半夜起床去抢险捉虫的日子,每个412厂卫生所的职工都经历过。

    好在一切有惊无险,熬到了正式出栏的一天。

    红景天是名贵中药,他们刚种上,龙文听到风声就亲自来了一趟,这几年时不时有外面的药材公司进来,都是奔着红景天来的。秦艽除了给老伙伴龙文那边留出三分之一,其余的都是谁给的价高卖给谁,毕竟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了,一切向经济利益看齐。

    也得益于各大医药公司的进出,镇上老百姓们自己跟风种的药材也毫不费力的找到销路,有了频繁的人员流动,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附近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蔬菜,养的牛羊鸡鸭,都得以运送到镇外去销售,家家户户都创收了。

    大家有了钱,盖房的盖房,买车的买车,娶媳妇嫁闺女都越来越舍得,周围人都觉着,能把家里的闺女嫁进冷河镇那就是过上了好日子。

    而冷河镇的闺女们,也不外嫁了,现在新时代,儿子和女儿同样享有继承权,爹妈挣的家业大家都能分一份,于是开始掀起了一股招赘风。

    想跟冷河镇闺女们结婚的男同志,只能招赘上门。

    这可把大家伙乐坏了,钱桂英的大闺女今年才十五岁,居然就有人来问招赘条件,这也太夸张了吧!

    秦艽还没走进会议室,就听见她们几个老大姐笑得贼开心。

    不仅钱桂英家的被问了,就连老王那丧偶多年的四十五的meimei,也被媒人问呢。

    秦艽在门外听得哭笑不得,冷河镇现在可是远近闻名的好地方,尤其是这两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家家户户都分到了面积不小的土地,卫生所种啥他们跟着种啥,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

    甚至镇子上还多了不少外乡人,都是从别的地方过来讨生活打工的,人口一增长,带动着方方面面的消费都在增加,张大娘去镇上支个小摊儿,卖鸡蛋灌饼,一个月也能挣不少钱呢!

    搞得秦桂花女士也心痒痒,要不是爱兰的小八斤还小,离不了人,她也想出去摆摊了。

    会议室内,大家的话题很快从好日子转移到最近最关注的创收上来,平时秦所在,他们有点怵她,不敢直接问,今天钱桂英这个大管家落单了,有人小声问:“桂英姐,你就给咱们透个底儿呗,红景天也卖完了,产量拢共多少?”

    怕她还像以前一样嘴紧,有人就故意往高了猜,“怎么着也有三十吨吧?”

    “怎么可能,至少四十吨,有一天我问中药公司的人,他们说光那天一天就收了三千五百斤呢!”

    众人咋舌,照这么说,确实应该有四十吨。

    钱桂英笑笑,淡定地伸出两根手指,“这个数。”

    众人眼睛一亮,六十吨啊这可是!

    “真有六十吨?我不是眼花了吧?”

    “单价多少来着?”其实单价不是统一的,卖给龙文的是一个价位,卖给其它药厂的又是各论各的价格,对于将来可能用得上的药厂,秦所会适当的出让一点利润空间,以后进药的时候也是一条门路。

    “均价两块二一斤,不分大小好坏。”

    有人掰着手指头,有人去抢钱桂英的算盘扒拉,

    “那就是二十六万四千多?”

    “天爷,老王你快掐我一把,真这么多钱?”

    “哎哟喂不行不行,我这血压高了高了,赶紧把秦所给我配的降压茶拿过来,我得喝上两口……秦,秦所来了。”

    秦艽笑着进屋,顺手掏出何老赠的金针,给他手上扎了两针,神奇的是,针一进去,老刘原本大公鸡似的脸就不红了,心率也降下来了,头也不晕了。

    当然,对于这样的疗效,大家都见惯不怪,大家现在更关心的是,红景天真的卖了这么多钱吗?

    秦艽收好金针,冲大家点点头:“对,六十吨还没挖完呢,有些太小的,廖同志找的这几个医药公司吃不掉,他打算下个月拿到南方去碰碰运气,据说南方现在有些外商。”

    廖志贤这三年大学还真不是白上的,学到的知识不少啊,这眼光真是够长远的。

    “最近出手的就是扫尾货,等廖同志回来,咱们所里就该算账,分红了。”到时候大家都能过个好年。

    秦艽当然不会忘记,当年种植红景天的时候,她可是夸下海口会让大家伙过上好日子的。

    “把后期的尾款算上,光红景天一项的毛收入在27万左右,但不是净利润,毕竟红景天难伺候,种植成本比其它药材高昂,生长周期也慢,每年都要追肥两次,刨除各项成本,净利润顶多也就20万左右。”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二十万!

    当然,这还只是红景天一项,还有其它药材的款项也陆续到账,加上前面三年的积累,还清贷款后,目前账上一共是40万的流动资金,这对一个小小的厂卫生所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笔天大的巨款!

    这么说吧,这笔巨款有多大呢?上午秦艽去找龚书记和李厂长汇报的时候,这俩见惯厂里动辄几十上百万款项的一二把手,还是惊得差点没把茶杯端稳,李厂长还被茶水呛了好大一口,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秦艽给他手腕上扎了一针才止住的。

    在万元户都能参加夸富会的年代,一个不足十人的边缘小部门,居然能在三年之间创造出四十万的净利润,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俩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秦艽一直等到大家把消息消化完,这才开始公布分配方案,大体还是跟那年一样,但因为现在自主权更大了,社会氛围也开放了,她对自己的职工也敢大方了,多的一人能分到一千多,最少也是七八百,比大家伙一年的工资还高!

    除此之外,秦艽还承诺,等年底以卫生所名义向牧民订购几头肥羊,杀好处理得净净的再拿过来,每家分一头。

    众人大喜,这可是一整头肥羊呢!

    就是厂里的书记和厂长也没这么好的福利啊,顶多就是一个羊腿。

    趁着大家都高兴,秦艽再一次说出自己的计划,“剩下的流动资金,留足下一批药苗的本钱外,我打算把咱们卫生室扩建一下。”

    “怎么个扩建法?”

    “以后,咱们不叫412厂卫生所,咱们叫冷河医院。”

    第57章 偶遇“叫花子”

    老王见的多些, “秦所是说咱们所要和冷河镇卫生院一样吗?”

    秦艽摇头,“不一样,以后我们要建的是冷河地区医院, 可以理解为市医院, 不是镇卫生院。”

    “那咱们冷河镇也不大啊,总不能既有镇医院,又有市医院……不对,市医院,怎么感觉怪怪的?”

    秦艽笑笑,她要做的,就是先把镇卫生院和厂卫生所合并,而且这次合并,必须由她牵头并主导。

    钱桂英看着她眼里的雄心壮志, 忽然连心脏也跳得快了两分。

    试探着,问:“秦所的意思是,以后咱们冷河镇不再是镇, 而是市?”

    秦艽点点头, “我相信, 照这三年的发展速度,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本来,大家都不敢想, 一个小小的鸟不拉屎的镇子,居然能有变成市的一天,可她一说,再联想到这几年的日新月异, 越来越多的人口, 越来越便利的交通, 越来越好的日子……好像又挺有希望。

    “好了,都各干各的吧。”她自己则带上几个本子,直奔龚书记办公室。

    龚书记正在接电话,见到她,嘴角不由自主就溢出一抹慈祥的微笑,等挂掉电话,亲自来门口叫她:“进来吧,又是什么事?”

    秦艽“嘿嘿”一笑,也不见外,自己倒水自己喝,顺手给老书记也加了一杯。

    喝着水,见他老人家心情貌似不错,秦艽趁热把自己的打算说了。

    龚书记静静地听着,等她把自己的计划和打算说完一遍,方问:“你打算扩建在哪儿,多大?”

    “我想着既然是两个单位的合并,那就建在中间位置,谁也不吃亏。”

    “现在冷河镇的问题就在于医疗资源太分散,太薄弱。就说咱们所里吧,名义上是厂卫生所,其实服务的是整个冷河镇,只要来挂号的,咱们都给看,据我所知,卫生院那边的病人是越来越少了,单上个月,咱们所的门诊量就是他们的十倍之多。”

    当然,这里面百分之八十都是来看中医的。

    大家都冲着秦艽的名头来的,大多数只需要抓两副中药就行,外伤或者需要打吊针的,老王老刘那边也能勉强处理,算下来卫生院已经在坐冷板凳了。

    “哼,上次我遇到赵院长,他还找我诉苦,说怎么冷河镇的人都跑咱们卫生所看病来了,他也不看看,自己带那些人是什么水平,要看得好,谁愿意跑过来?”龚书记冷哼一声。

    厂里工人在卫生所看病是免费的,家属也有一定程度的优惠,但镇上居民进来收费要比卫生院贵些,就这样人家都愿意进来多花钱还排队,这说明啥?

    哼,老百姓又不是傻子,谁看得好病,他们都清楚着呢!

    “我没有贬低卫生院的意思,只是觉得建设一所综合医院,不仅顺应目前冷河镇当地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也能更好的整合基层医疗资源,两边都没有什么卫生基础设施,也不算重复建设,您说对吗?”

    龚书记点点头,现在厂卫生所只有几间屋子就不说了,就是镇卫生院也没好到哪儿去,几间平房在冷河边,只能打打小针吊吊水,别的啥也做不了,就连孕妇生孩子都来找小秦去接生,他真的是想着就来气,但又无可奈何。

    在基层一辈子的,都是没什么学历和专业技能的老人了,水平低也不能怪人家,但他作为家属和患者,当自己生病的时候,心里就有点不得劲了。

    以前是啥病都要跑到外面去看,现在是啥病都要跑到厂里来找小秦看,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卫生院目前的医护人员数量比咱们多,合并一起也不用再另外招人,同时还能把他们闲散的人员调动起来,也给咱们所的医生减减负担,不瞒您说,这是我的私心。”

    秦艽也是心疼自己手下人的,这几年大家的日子虽然rou眼可见的好过起来,但忙也是真的忙,业余时间全都被利用起来,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她自己也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