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登堂入室在线阅读 - 登堂入室 第161节

登堂入室 第161节

    李子修忙保证道:“宋老板,您放心,我肯定一心一意地跟着您干。”

    他还发誓道:“若是我违反诺言,让我不得好死!”

    道德和良心从来都不能约束一个人的野心。

    她和严老爷商量:“您看看还有多少人愿意和我们宋家窑厂合作,我这几天也尽快先拟个契书出来。到时候大家觉得能行,我们就签约,依约行事。要是觉得不能接受,那就再说。”

    严老爷松了口气。

    他对宋积云非常有信心。

    他真诚地向宋积云道了谢,问了些南京轶闻趣事,就起身告辞了。

    宋积云立刻叫了周正过来拟定契书,吩咐郑全去外面打听良玉窑厂的工价。

    郑全犹豫道:“我们和良玉窑厂一样吗?”

    “肯定得一样啊!”宋积云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不能和良玉窑厂比工价,我们要比其他。比如说,我们窑厂的订单多,他们只要努力,就能赚到比别人更多的钱;能让他们在我们窑厂学点手艺;有可能拜我们窑厂的大师傅为师。”

    能用辛劳换金钱,能学到独当一面的技术,还有上升的空间,总有一样能吸引那些人。

    郑全笑呵呵地走了。

    周正却把宋积云的话听了进去,还在家里仔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等宋积云把马会长请出来,和严老爷等几个做中间人,大家一直讨论怎么合作的事时,见大家听到工价都有些意外时,他就把这些抛了出来:“大家又不是我们窑厂聘的窑工,我们是互利互惠的关系,若是只指望我们窑厂过日子,万一我们窑厂有什么变故,大家怎么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伙儿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还怂恿众人:“你们看,良玉窑厂宋家三小姐不就是我们老东家教出来的吗?从前你们可曾听说过她的名声?”

    大家都笑了起来,不得不承认他说得还挺有道理的。

    紧张凝重的气氛立马烟消云散,大家高兴地签了契书。

    宋积云就带着周正开始一家一家的窑厂和作坊走访,整合所有能整合的资源。

    *

    万公公听说这件事的时候,刚过元宵节,红色炮竹的纸屑还满街都是,没来得及打扫干净。

    他当时就把一旁的茶几踢翻了。

    他的师爷只好干巴巴地安慰他:“说不定她那一船瓷器只卖了个仨瓜俩枣呢!”

    万晓泉神色阴森,没有说话。

    *

    宋桃对此却并不意外。

    前世,宋积云不仅把瓷器卖到了南京,且整个景德镇几乎都成了她一个人的作坊和窑厂。十家就有七家在她手下讨生活。连御窑厂也要看她的眼色行事。

    这些事,不过是提前了而已。

    前世宋积云能去南京,是万公公帮着搭的桥。

    她也早就知道钱氏会生下一个女儿。

    不过这个女儿早早就夭折了,也是因为这个女儿夭折了,宋积云才会和宋三良翻脸,开始和宋三良争夺宋家窑厂的掌家权。

    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内情?

    可今生很多事情都变了,她也不能一味的靠前世的记忆行事。

    宋桃觉得她这辈子得靠自己走路了。

    她这段时间一直在拼命烧瓷。

    她上辈子没能接触烧制甜白瓷的作坊,压根就不知道烧制甜白瓷有什么秘方。

    要不然她就不会烧所谓的“玉瓷”而是直接烧甜白瓷了。

    她很清楚,甜白瓷底釉的青花一出,他们这些老青花都会被拍死在岸上,只能在中低端的市场一争高下。

    她要在新的青花被大家熟知之前,赚到足够多的钱,摆脱洪家,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窑厂。

    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宋积云从南京回来之后,同时有吴老爷和严老爷家的坡地上砌了两座龙窑不说,还一口气烧了一万四千多件新青花。

    那些瓷器的余温还没有散去,南京就来了人,蹲在窑厂等着瓷器降温,连夜就搬上船运走了。

    宋积云连挑夫的钱都省了。

    跟着她烧瓷估计都分到了不少钱,街头直接响起了炮竹声。

    据说万公公原本想派人不允许那些商船靠岸的,谁知道巡检司的人根本不听万公公的,那位姓邓的巡检司巡抚使还大大咧咧地让万公公自己的人去码头拦船,阴阳怪气地道着:“魏国公府的船,我们英国公府惹不起。”

    万公公听说后,直接气病了。

    宋桃也觉得很棘手。

    他们在这里限额,宋积云直接把瓷器卖去南京,所谓的限额,岂不成了笑话?

    因为这事当时在码头闹得还有点难看,有很多人跑去码头看热闹,因为买不到想知道宋家新青花是什么样子,有人雇了混子去宋家窑厂偷因为烧坏了而被砸了的瓷片。

    偷到瓷片的人惊为天人,忙带了信回各自的东家,宋家窑厂这些日子又开始了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日子。

    宋积云不怀好意,告诉这些客商:“不是我不想卖给大家,也不是没有货。是今年御窑厂做定额销售,我们家的瓷器没办法在景德镇卖。”

    这话不知怎么没两、三天就传到了宁王府。

    他们家新上任的长史亲自来了趟景德镇,在宋家窑厂转一圈,直接找宋积云订了一百五十几件新青花,说是要送进宫去。

    第228章

    不管什么事,但凡涉及到权贵就很麻烦。

    宋桃证实了这个消息就有些坐不住了。

    她去求见万公公。

    如果没有宋积云这根刺,万公公觉得自己这些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万慎那里,他算是搭上了;宋桃的烧瓷技术也的确比景德镇的其他那些所谓的大师傅要强很多;宋桃也算得上机敏,每十天就给他送一批孝敬银子,银子的数额不菲,这让他有种每天都在赚钱的错觉。

    他从前还真没看出来宋又良有这本事,教出两个不输男子的姑娘家来。

    听说宋桃要见他,他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宋桃每次来当然都不会空手。这次带了她好不容易烧出来的一对尺高的八宝缠枝花的青花梅瓶。因用的是苏麻离青,烧出来的青花泛着点青。

    她暗示万公公:“和前朝宫里流传出来的东西一模一样。您要是觉得有哪里不妥,可以叫人送去当铺里请朝奉看看。”

    这就是要冒充古董了。

    万公公会意,觉得宋桃这小姑娘很上道。

    如果宋积云也能像宋桃这样知道察言观色、善解人意就好了。

    念头闪过,他又有些烦躁起来。

    宋积云这个刺头,他迟迟早早得拔了!!

    万公公就有些不高兴,他粗声粗气地问宋桃:“你来干什么?”

    宋桃满肚子的气。

    这个万公公真是贪得无厌,送多少东西也不满足。

    难怪景德镇的人都不愿意和他走得太近。

    也不知道上辈子宋积云是怎么和他相处的?她居然能讨了他的欢心?

    可惜她回宋家的时候,万公公早就调走了。

    不然她还能从中借鉴一下。

    宋桃强忍着心底的不快,笑着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怕就怕宋积云搭上了宁王府的人。您是知道的,她这人,有个缝就能叮上去,何况是宁王这么大一尊佛呢?”

    万公公对此嗤之以鼻,道:“我还怕她不去搭宁王这尊大佛呢!”

    宋桃不解。

    或许是这段时间被宋积云弄得有点烦心,他难得和宋桃说起了宁王府:“永乐帝南下的时候,说的是以后要共治天下,可也只有宁王府的那群蠢货相信这话,一直蠢蠢欲动的不安分。皇上可都是看在眼里。不过是碍于祖训,不好把事情做得那么绝罢了。

    “可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要不然,一个小小的走私案,犯得着兴师动众地派了巡抚来查吗?那打死朝廷命官,侵占百姓良田的藩王多得去了,怎么偏偏就要查他宁王府?”

    宋桃虽是第一次听这些秘辛,心神俱震,可上辈子,宁王却安然无事,可见宁王府还是有可能被宋积云所用。

    她就寻思着怎么跟万公公说。

    可万公公已不耐烦地挥手:“行了,这件事你别管了。我心里有数。倒是那甜白瓷的配方,你可有什么进展?”

    万慎很喜欢甜白瓷,估计是拿进宫讨好他的那个姑妈万贵妃。

    这几天来信催着他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烧出几个甜白瓷的东西来。

    他上次就和宋桃提过,宋桃说这是宋又良的不传之秘,她要慢慢的摸索,才能知道和玉瓷的配方有什么不同之处。

    万公公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宋桃在心里把宋积云骂了个狗血淋头

    也不知道她是哪来的那么多的点子,还每次都能成功。

    但面上她却半点不

    敢流露不说,还得笑着对万公公道:“我已经试着烧过十二、三窑了,这烧一窑就得七、八天的工夫,实在是没办法快。”

    万公公就更不满了,道:“不是说现在烧一窑只需要两、三天工夫了吗?”

    宋桃再次在心里骂起了宋积云。

    她怎么那么闲,天天搞这些所谓的“技改”,煤、松柴换着烧,有时候甚至会各烧一半,弄得大家都跟着不得不想办法天天动脑筋怎么烧瓷。

    昌江码头上的煤船把江水都染黑了。

    “宋积云这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呢!”她只好辩驳道,“谁不知道煤的火更大,烧得更快,可煤多贵啊,有几家能烧得起。前几天不就有人效仿他们家,一窑瓷器全都烧裂了,一个好的都没有吗?瓷器这东西娇贵着呢,火大一点小一点都不干。哪能用那么猛的火。”

    两人正说着话,御窑厂的主薄神色不愉地来见万公公。

    见宋桃在,他脸色更不好看了,原本准备私下里和万公公说的,现在他干脆竹筒倒豆子似的,全都说了出来:“宋老板刚刚又开了一炉龙窑,烧了八千多件旧青花,以良玉窑厂一半的价格在卖。宋家窑厂现在里三层外三层的,全是要货的客商不说,还有很多人连夜在往景德镇赶。”

    他是很不赞同万公公所谓的“定额销售”的办法,更讨厌给万公公出主意的宋桃。

    但山高皇帝远,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不赞同也只能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