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嬴鱼在线阅读 - 大秦嬴鱼 第255节

大秦嬴鱼 第255节

    发展一下业余爱好顺便赚点零花钱是秦如繁忙课业之外的一个小消遣,她听到季父夸她扇子做的好,心下得意,面上却是谦虚道:“多亏了舅公留给我的竹林,我才能在竹林里选到做扇骨最好看最坚硬的竹子,以后做扇子也要靠这片竹林了。”

    秦如所说的舅公是秦母的弟弟,秦鱼的舅父。

    秦鱼的外祖父只有秦母和竹舅父两个孩子,前些年竹外祖去世,竹舅父在乡守孝,三年孝期过后,要带着一家老小去外地做官,栎阳北乡的产业就托付给了秦母照顾,其他倒也罢了,只有那片从祖上传下来超过百年的竹林,竹舅父特特留给了秦如。

    因为秦鱼外祖还在的时候最喜欢秦如,总说秦如像秦母小时候,他看到秦如,就好像看到自己的长

    女还在眼前承欢一样。秦母曾经说过,竹外祖思念的不是秦母小时候,而是竹外祖母还在的时候。秦如其实跟秦母长的只有几分相似,跟秦母的母亲就更沾不到边了,但即便如此,竹外祖还是能通过秦如回想当年竹外祖母还在的时光岁月。

    竹舅父比秦母要小十几岁,他没见过秦母小时候,所以特别稀罕跟秦母长相有几分相似的秦如,待之比长孙更亲,更是在他赴任前,将竹林给了秦如。

    别说秦如爱不爱竹子,就冲着这份情谊,她都待那片竹林如珠似宝,特地派了信任的人去照看。

    秦鱼对秦如的商业头脑很是赞赏,他道:“有画有字才叫字画,如今画是有了,字你可想好找谁题了?”

    秦如道:“已经有了,近日学宫里来了一位写字特别漂亮的士子,还是荀子的弟子呢,我去找他题字,他定会愿意的。”

    秦鱼笑道:“你说的,不会是李斯吧?”

    秦如也笑道:“季父也知道他?我听他说他已经将自荐书送上去了,季父看到了?”

    秦鱼心道,李斯在赵国做的事,他就是没有自荐书,朝廷也会用他的。

    秦鱼道:“看到了,文章写的很好,字确实漂亮,大王也很欣赏他,让他先从郎中做起,看看他有哪方面的才能。”也好斟酌提拔。

    秦如转了转眼珠子:“去做郎中?我还没听到消息,想来是王令还没下来。咳,季父,您看,我能去跟李斯一起做郎中吗?”

    这个时候的郎中,就跟后世的翰林一样,都属于君王的私人秘书团,官员预备役,还是二代三代们晋身的第一个门槛,你要是郎中做好了,入了君王的眼,不说日后官路尽是坦途,至少能少走好多年弯路长路呢。

    如果秦如想入仕途,一个捷径就是秦鱼推荐,另一个,就是跟其他官二代武三代一样,先从郎中做起,跟其他人竞争上岗。

    秦如自负才华,不想靠季父,她想从小郎中做起,向人展示自己的才华。

    秦鱼对秦如的打算门儿清,他原本还想让这丫头再逍遥几年,但孩子若是太逍遥了,容易出事,不如给她找些事做,也好拘束着她些,便道:“你如今年纪也到了,该学的也在学宫里学的差不多了,你既想去就去吧,去长些见识,也好知道人

    外有人的道理。只是要藏着身份些,不准胡闹,知道吗?”

    秦如不满道:“我哪次仗着身份家世欺负人啦?季父总是不信我,不跟你玩了,哼!”

    她既得到了心心念念的扇面,又得到了自己可以做郎中的答复,心满意足,便不再继续跟秦鱼多说,抬脚走了。

    秦鱼对她的没大没小少规少矩并不在意,亲人之间规矩太多了没意思,生分,但还是又扬声嘱咐了她一句:“在外头可要多些礼数哈!”

    秦如也扬声应道:“知~道~啦~~”

    眼看着秦如的背影走远,秦鱼笑问吴燂:“好女是不是特别可爱?”

    吴燂脱口而出:“是啊,很可爱......”

    吴燂在秦鱼慢慢变的危险的视线下涨红了脸,低头致歉道:“对不起,我没有其他意思......”

    秦鱼笑笑,突然凑近了他,调侃道:“听说楚地多好幼艾(男风),似你这样的少年最受欢迎,你有没有相好的?”

    吴燂被他吓了一跳,脸色涨的要滴出血来,惊慌失措下竟从竹席上滑落,狼狈不已。

    秦鱼不成想把人家少年给吓成这样,轻咳一声,拿案几上的水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清水,自斟自饮起来。

    吴燂见秦鱼复又变的冷淡的脸色,明白方才是他故意试探自己,便收拾好情绪,重新在竹席上做好,再次致歉道:“抱歉,在下晨起练剑之时,恰巧遇到如姬好女,好女热情好客,不免多聊了几句,让君侯误会了。”

    秦鱼见他神色诚恳,心下虽仍旧看他不大顺眼,心下却也知道是自己无理取闹苛待人家了,但一想到自家美丽可爱青春活泼的小侄女,他这心里到底还是不大痛快。

    你练剑就练剑,跟人家小姑娘见面就聊的不可开胶,是不是太自来熟,不把自己当外人了?

    他对吴燂初见面时的好感和欣赏减少了许多,待客嘛,态度还是要有的。

    他面上缓和语带歉意道:“既是误会,倒是在下待客不周了。说来,弟与我有救命之恩,之前来去匆忙,还没有好生谢过,如今既已住到了府上,便将这里当做自家,不要客气。”

    说罢又对吴燂客气一礼,以示谢意。

    吴燂也对施一礼,道:“

    不过是受人所托,君不怪我未表明身份便好。”

    秦鱼倒是能明白吴燂不上来就向他表明身份的做法,他若是想在秦鱼身边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自然要先让秦鱼真正认可他的本事,而不是看在谁的面子上收下他。

    秦鱼笑道:“君之剑术之精绝,让人叹为观止,君既姓吴,难道是吴越旧人?”吴国被楚国所灭,很多吴国的旧贵族和百姓们,便都以吴为姓氏了。

    吴燂回道:“我是孤儿,因为师父是在吴地捡到的我,便给我取名为吴燂,父母先祖身世,我并不知晓。”

    秦鱼颔首,没什么好奇怪的,这年头似吴燂这样的孤儿到处都是,更没什么好可怜的。

    相比于埋骨道路任人踩踏的婴儿小孩,吴燂绝对算是幸运的,还能跟在有本事的人身边学艺,这运气还要再加一层。

    秦鱼继续问道:“你既生长在楚地,为何不在楚国求前程,而是来到秦国呢?”

    别说是云姬邀请来的,楚人性格散漫任侠,若是吴燂自己不愿意,云姬绝对拿他没办法。

    吴燂如实相告:“我既无出身,又无名气,在楚国求荐无门,便来秦国碰碰运气。”

    秦鱼了然。

    楚国沿袭的还是周王室分封制和士大夫做官宗族垄断制,一个人就算你有绝世才华,在楚国你若是没有一个好的出身,也只能做一个最低层的小吏,最好的出仕门路也不过是做某一个大贵族的家臣。

    目前秦鱼所知道的楚人当中,比如项燕,因为是项国王室之后,他就能凭借这个身份从楚国大贵景氏那里分领一军,继续做人上人。比如李斯,出身平民,即便师从大儒荀子,也只能在楚国做一个文吏。再比如吴燂,除了自身高超的武学才能,更是什么都没有,他在楚国,也只能做一个游侠,给人当打手赚取酒食养活自己了。

    秦鱼笑道:“你尽管留下来,在秦国,只要你有真才实学,绝对不会埋没了你。就好比方才如儿提到的李斯,他也是楚人,原先在楚国做一文吏,如今入朝做了郎中,可以日日得见大王,为国事提供谏言,若是被大王看中采纳,擢升指日可待,就是日后做一国相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吴燂被秦鱼的大饼喂的心潮澎湃,当下纳首便拜:“我愿意追

    随安平侯,还请君侯允许我追随左右。”

    秦鱼将他扶起,笑道:“我得吴燂,有如得左右手,幸之乐之,快快请起。”

    秦鱼又问起楚越之事:“春申君当真与东夷君联手,欲攻打我秦国吗?”

    吴燂想了想,道:“据我所知,因为蒙将军迟迟不归,春申君和东夷君已经分别派封地属兵控制了广陵城和南武城的港口,一个遏制秦国大江之上航道,一个遏制秦国海上航道,看似要截取秦国在楚国大江之上的商船和粮道,重新收回吴越之地......”

    秦鱼边听边点头,吴燂说的,与云姬昨晚跟他讲的大差不差。吴燂所说的吴越之地,就是东夷君现在的封地一部分,也叫东夷越。

    因为秦国在此地经营长江和海上航道十多年,东夷越早就被蒙嫣和渗透成秦国的土地了,因为秦国的强兵和先进坚硬灵活的大船,楚国一直对蒙嫣和没办法,东夷君也一直做蒙嫣和的傀儡,若是先前他甘愿做傀儡是为了夺得君位,那么得到君位之后,他就开始想要实权了。

    此次蒙嫣和带着大船和军队被困瀛洲岛,让东夷君看到了夺权的希望,便和一直在寻找机会攻秦的春申君黄歇联手,欲将秦人从楚国和东夷越的土地上赶走,他们自己享受东夷越这颗已经被秦国养育的成熟的果实了。

    不过,东夷越这里,除了蒙嫣和这个大将,还有不少其他将领和秦国派来的官员驻守,对东夷越有变的消息,秦国官方到现在都没收到消息,不知道是因为路途的原因,还是......

    希望他们都还能留得性命在。

    秦鱼继续听吴燂道:“......不过,我还从我的好友萧何那里得到了另一个消息,东夷君大肆调遣军队,除了攻战南武城的港口之外,还与楚军合军,向齐国而去了,似是要去攻打齐国。”

    萧何?

    这个名字可真是如雷贯耳啊!

    吴燂居然跟萧何是好友!

    哦对了,他记得萧何是江苏人?那的确和吴燂是老乡来着。

    还有,萧何多大了?已经入仕了吗?

    不过现在不是说萧何的时候,秦鱼问道:“楚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去攻打齐国?”

    吴燂猜测道:“或许是想趁齐国的

    君王后过世的时机去兼并齐国的土地吧。”

    自从楚国将鲁国灭了之后,楚国就与齐国在东北面大片土地接壤了,楚国对秦国用兵屡战屡败,但对上其他国家,还是很有底气和实力的。

    齐国的君王后师在去年崩逝,楚国没在去年用兵齐国,而是选在现在,这时机选的怎么看怎么蹊跷,还是说,楚国对齐国出兵另有目的?

    秦鱼问道:“你的好友萧何对此有何看法?”

    吴燂顿了一下,回道:“萧何跟我一样,认为楚国对齐国用兵,是为了兼并更多的土地。”

    秦鱼颔首,对楚国此次用兵,他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做判断,既然现在想不明白,那就暂且搁下。

    秦鱼另起话头,道:“听你说话,似是对你的好友萧何多有推崇,他是何人?是何年纪?有何特别之处吗?”

    吴燂回道:“萧何乃是吴地丰邑人,年纪虽然比我小上两岁,但他才能远胜于我,不仅文书写的好,数算上也是天赋卓绝,识人看事更是眼光独到,我遇到拿不准的事情,经常去询问他,他总能给出中肯的建议。比如此次来秦国,他就非常认同我的决定。”

    萧何居然赞同吴燂来秦国求前程?秦鱼可是还记得,历史上萧何因为律法工作做的好,好几次都被当地郡守县令推荐到咸阳做官都被他拒绝了,很明显的,他是看不上秦国的,不愿意为秦国效力。

    现在六国还未统一呢,他居然鼓励自己好友来秦国求取功名利禄。

    真是有意思。

    这倒是秦鱼因为历史记忆想法偏颇了。

    萧何现在才几岁?比吴燂还要小两岁,也就是十五六的年纪,这样的少年,书都还没读几本呢,对时局能有什么看法?

    加之现在的秦国,可比历史上的秦国疆域扩大,更是富强了不止一倍两倍,萧何更是从记事开始,就生活在秦国和东夷越的双重统治之下,他从小在秦国建立的学室里上学,学的也都是秦字和秦律,日常听的说的也都是秦国哪里又颁布了新政策,海上大船又运来了什么新鲜事物,新稻种的推广进度和又新建了几所学室等等积极向上的时事。

    要说他对秦国有什么感情,那也是归属感更多一些。

    好友吴燂既然有门路到秦国咸阳

    这边来寻求出路,更是许多平民出身的人羡慕的存在,萧何自然也是支持的。

    秦鱼笑道:“既然你对这个萧何的评价这样高,何不邀请他一起来咸阳读书?你或许还不知道,渭水学宫这里是有奖学金制度的,这是对无力读书深造的学生一种奖励,只要你书读的好,文章写的好,不仅能得师长看中推荐,还能发家致富呢。”

    吴燂轻咳一声,道:“这个我倒是知道,不瞒君侯,萧何就因为文章写的好,月月从学室里得奖金,他们家早就脱贫致富了......”

    秦鱼:......

    吴燂继续道:“......我听萧何说过,他会从学室毕业之后报考渭水学宫,学室的先生也很看好他,也已经给他写了荐书,就等咸阳这边下发学子举荐名额了,不管有多少名额,萧何总能占一个的,是以,萧何早晚都要来咸阳,倒是不用我特地邀请他过来了。”

    秦鱼:......

    秦国为了从下面郡县乡里选拔人才,不论是已经成年为官做吏的还是未成年正在学室念书的,都可以通过乡三老、县官员、学室先生等有名望的人举荐入仕,朝廷这边也会每年给下面郡县发放选拔名额,要求今年这个郡、县必须举荐上来多少高质量的人才来,这是要做为郡守、县令等一项考核标准的,是以各地郡县在抓基层教育这块非常卖力,因为如果没有举荐上来足够的人才,是可以通过学室里学生的成绩来弥补的。

    从学室里毕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官吏选拔考试优中选优,竞争入仕。

    自认才华超人一等的也可以来到咸阳自荐——这个途径都是六国人选择的比较多——若你运气好被君王看中,那你就能一步登天了。

    总之,在秦国,只要你想,只要你有,你就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施展你的抱负和才能。

    年轻的学子若是想要深造,最容易也是最好的途经就是从学室里一路升级,考到渭水学宫里来。

    渭水学宫建立之初,就是为秦国官吏系统培养人才的,只要你考进了渭水学宫,就等于半只脚迈入秦国的官场了,就算最后不入官场,也可以留在学宫或者下放郡县里的学室任教做先生,体面又高薪,并不比做官差。

    既然萧何已经有打算了,秦鱼也不再强求

    ,即便强求,以萧何现在的年纪,也只能读书学习,成不了几十年后运筹帷幄的萧何,他又跟吴燂了解了一些楚国基层情况之后,便进宫了。

    秦鱼因为才出公差回来,按例他是有假期供修整的,他便没有参加今日的大朝会,等他进宫的时候,朝会早就散了,但重要官员大臣们还没散去,正好被秦鱼叫过来一起开会,听听各部门都在干些什么,可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

    其实秦鱼是想从侧面了解一些基层和中央的消息,看看能不能寻找一些可以联想到楚国和齐国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