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嬴鱼在线阅读 - 大秦嬴鱼 第110节

大秦嬴鱼 第110节

    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秦军卒的刀快的让韩军胆寒,秦军的骑兵将他们团团包围起来,他们就是包围圈中待宰的羔羊。

    战争结束的比想象中的更快。

    白起果然做到了他跟秦鱼所承诺的,除了一开始杀死的韩国军卒,其他的四万韩国军卒,都成了俘虏。

    白起果然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若是以前,这四万兵卒,只有死亡一个下场,但现在,白起将他们俘虏了,与韩地的百姓们一起,登记在册,有的送往河东郡,有的进入秦国腹地,有的送到了南郡。

    秦国的大地上,春耕正浓,正需要大量的人手。

    白起选在开春的时候出兵,是有他的考量的。!

    第108章 分人

    秦国现在的开疆拓土的方针是,打下一块土地,就消化一块土地,等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开始遵照秦法生活,在秦国的指导下耕种土地,并且按时缴纳赋税,也没有反叛的情况发生,那这块土地,基本上已经可以算是秦地了。

    白起闪电般的攻下陉地九城,为了不耽误秦国春耕,又火速的将这九城的百姓和兵卒分别迁往秦国其他地区,不说能不能赶的上秦国的春耕吧,至少这九城土地上的春耕,是没人进行了。

    这样不行,这九城,已经是秦国的土地了,秦国不能允许有荒芜的土地存在。

    这九城原本就跟河东郡毗邻,现在攻打下来,自然要被划到了河东郡之内。

    河东郡的郡守,正是栎阳县上一任的县令,秦家的亲家姚与郭。

    姚与郭来到河东郡任郡守已经五年了,五年来,他兢兢业业的做着郡守,一刻也不敢松懈,原本他以为自己会孤军奋战很久,天可怜见,他刚上任才一年呢,栎阳竟发生一起偷盗大案,将栎阳三分之二的本地贵族势力都给牵连了,案件了结之后,该杀头的,自然已经魂归九泉了,没杀头的,就沦为隶臣妾,全部给发往了河东郡。

    姚郡守:......可真巧啊,都是老朋友呢。告别筵席才结束多久?这下又见面了哈......

    不管怎么说,姚郡守见到昔日的熟面孔,是既感慨又...欣慰的。

    感慨世事无常,欣慰...他在河东郡,终于不是孤军奋战了。

    河东郡向来是战乱交锋地。

    魏国就不说了,这块原本就是魏国的土地,现在被秦国打下来,其间自然少不了征战。就说六国合纵攻秦吧,要想过函谷关,不是沿着大河的南岸行军,就是沿着大河的北岸行军,但总归,河东这块地,都是要路过的。

    所以,河东郡看着地盘挺大,土地也算肥沃,但是吧,这里的百姓特别狡猾,民风特别彪悍,要治理起来,并不是一件易事。

    姚郡守发现,这里的百姓们都可会跑了,一闹不和,就往深山老林里跑,人家跑惯了,有经验,但你一个新来的,连跟人家玩猫捉老鼠的游戏都不够格。

    还是那句话,下面的人不驯服,你这个郡守,就

    得干瞪眼,被架空,就在眼前了。

    姚郡守从栎阳和家中带来的那点子人手也就够护卫他自己和家眷的了,至于做其他的,不能够。

    这下好了,有了这些新沦为隶臣妾的熟人,姚郡守瞬间有如得了左膀右臂,快刀斩乱麻的迅速将河东郡给震慑住,然后按部就班的推行新的政策,治理百姓。

    都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原本栎阳本地的贵族豪强势力离了栎阳,该是零落他方的,但柳暗花明,他们在河东郡又开始重新安定下来。

    至于身份问题,他们倒不是很担心,身边就是韩国、魏国和赵国,远的还有齐国和楚国,只要秦国攻打这些国家,就近征兵的话,第一个就是他们河东郡。

    他们勤于训练,等征兵的时候,他们上战场,搏得军功,就可以脱去奴籍,重新做人了。

    至于死在战场上的,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做奴隶和死在战场上,恐怕大多数人都愿意死在战场上吧。

    果然,没等两年,秦国攻打邢丘了,秦国攻打少曲了,又攻打高平了,武安君要攻打陉城了......

    之前发往河东郡的隶臣妾们,除了在战场上死掉的,已经都脱了奴籍,重新做回军功贵族了。

    做了军功贵族,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条就是在军中任职,可以继续往上升,但也有可能,很快的死在战场上。第二条就是回到乡里做文官,按照军功来,军功足够大的,可以做县令,做县尉,做县丞,军功小的,可以做啬夫,可以做部佐,可以做司空司徒,最不济,也可以做里典。

    第三条,那就是带着与军功相匹配的土地和奴隶回乡里做一个富家翁,也很不错。

    从栎阳发配到河东之地的这些人,至少都是识字的,也曾在原先家中打理过家业的,获得足够的军功之后,这些人,纷纷选了河东郡的文官吏佐等职位,继续辅助姚郡守治理河东郡。

    你看,贵族始终能做贵族,即便沦落成尘也能重新飞上天空,而平民即便在战场上拼杀成了贵族,也只能回家做个富家翁,不能掌权,这其中,是真的有壁垒的。

    这就是识字和不识字的差别,这就是受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不可逾越的分水岭。

    要打破这道壁垒,要打通这道分

    水岭,秦鱼所思所想所做,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白起攻打下邢地九城,姚郡守亲自带领着河东郡新选拔出来的县令以及乡官里吏们来接手新到手的秦国土地,白起看这群官吏中,颇有几个眼熟的,不由多看了几眼。

    殊不知,白起的这几眼,差点把他们的胆子给吓破了。

    那啥,当年他们还在栎阳作威作福的时候,他们可就经常看到眼前的武安君和公子鱼相谈甚欢出双入对的样子,这,这武安君,不会认出他们来,为公子鱼报仇吧?

    天地良心,罪首已经伏诛了,他们不过是附和之徒,纵使有罪也已经偿还完了,可别迁怒他们啊.....

    说句后悔不迭的话,他们当时要是生了先知眼,要是知道公子鱼有这等能耐,他们打死都不会跟公子鱼作对的,凡是能挣扎活到现在的,识时务还是会的。

    白起没说什么,只是叮嘱姚郡守要好好治理这片土地。

    姚郡守心里发苦:“这,人口稀少,恐怕会有抛荒之状。”武安君啊,原先在此生活的韩地百姓被您迁走十之八九,要春耕,也得有人啊。

    白起沉吟半晌,道:“那就向周围的韩地、赵地、魏地百姓下明告,说明此地有良田千顷,凡是来此耕种者,我秦国免费提供农具、种子和夏收之前的粮草,免除今年的赋税。”

    这法子已经在南郡施行了好几年了,吸引了不少的楚人,可见只要人来就有田有粮的法子,还是很好用的。

    姚郡守:“......唯。”

    您说啥,就是啥,反正这地是您打下来的。

    白起统计好军功,做好战后收尾,留下驻扎在边境军屯的兵卒之后,就带着部分军队回咸阳向秦王复命去了。

    四万军俘,万户百姓,算算人头,光青壮男子就有近六万,青壮女子两万左右,未成年不到两万,老弱贫不到一万。所有人加起来,差不多十一万人口。

    要搁五年前,一下子养活多出来的十一万人,秦国上下不得炸锅才怪,但现在嘛,秦王竟然觉着这点子人实在是太少了些,在各地分吧分吧,就找不到人影了?

    河东郡自己留下了一些不能长途跋涉的,能跑能跳跟着迁徙的,都是可以劳作的青壮和将要长成的小人。

    他要好好想想怎么分这些人。

    南郡那边要分点人过去,人多了,才有力量,才能以南郡为跳板窥伺楚国的土地。

    蜀地也要分点过去,巴蜀本地的百姓有些太多了,秦人若是少了,就压不住他们,他们就会闹事,最好能将他们与秦人同化了,这样他们才会服从他的王令。韩人虽然不是秦人,但对巴蜀之地的土著人来说,都是从外面来的人,是秦人还是韩人,都没差的。

    河西走廊也要分一点,外族人比例太多了不好,目之所及都是外族人,容易养大他们的心,将秦地当成了他们可以造反的地方,最好多迁一些中原人过去,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谁才是这里的主人,而他们,只能顺从秦国的统治,接受改变。

    北地郡的郡守不止一次的跟他抱怨,北地郡的百姓太少了,那边大河沿岸的土地(宁夏平原)也很肥美的,他听从公子鱼的建议,在那里修筑梯田,如今已经找到些许窍门,只是,人太少了,这么多的地压根没人种,梯田修筑更是遥遥无期啊。所以,这次分俘虏,北地郡可以多分一些。

    还有上郡......

    唉,若是多分给北地郡一些人口,上郡恐怕就分不了多少了,更别提栎阳了。

    啧,这从杀人改俘虏的策略还是赵鱼跟白起提出的?如今这战俘已经得了,不分给栎阳,好像不是很厚道的样子啊......

    要是能从韩地多迁一些百姓过来就好了,不,不行,河东郡郡守才给他上了奏文,说是今年河东郡春耕艰难,因为人太少了。

    唉,赵鱼怎么总是跟他出难题,他就不能把这些难题都自己解决了吗?!!

    第109章 攻韩

    秦王四十三年一整年都很平静。

    似乎是被秦国闪电般夺取韩国汾水两岸大片土地,并且迁民万户于秦的举动给吓住了,诸国纷纷停下眼前的攻伐算计,将目光投向了西边。

    秦国国内正在搞大生产大学术交流呢,忙的很,压根没工夫搭理其他国家。

    十一万韩人无论愿意不愿意,都被迫投入到秦国的大生产大建设当中去了。

    大生产就不用说了,秦王钟爱北地郡(上郡郡守大酸),分了三万韩人于此地,青壮去采盐矿、碱矿,妇人去洗羊毛,老弱孺去做些放牧、看管牧草等简单的活计。空出手来的秦人则是在栎阳令派来的大匠的指导下,开建皂坊,准备生产百姓能用得起的肥皂、甘油等货物。

    除了开建工坊,走马走车的路要修起来了,渭水与泾水交汇处的淤泥河沙要溢出来了(此处参考泾渭分明这个词语的来历),需要重新疏通一下渭水和泾水的河道,随着堆肥技术的推广与成熟,秦国每年能耕种的土地变多了,更加需要人手将种子都种下去......

    以及,秦国要建造一座举世闻名的学宫,正好山东学子们奔着荀子的名头来秦了,来来来,咱先别抨击秦国的国政如何,众位学子们,咱们先给秦国的学宫做个设计图吧~~

    学宫设计图很快做好了,然后火速开工——

    这些都需要人啊!

    山东诸国见秦国打了韩国这么一下就忙活的不可开交,以为这就是终点了,便也缓缓放下心来,又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然后,在第二年,秦王四十四年的时候,秦国又火速出兵,攻打韩国的南阳之地,欲取韩国的太行道,拦腰折断韩国上党与韩国王都新郑的联系。

    带兵的也还是同一个人:白起!

    杀神白起,怎么又是这个白起?!

    你秦国没有将领了吗?

    相较于更靠近秦国河东郡的汾水两岸土地,南阳土地并不好攻打。

    山南水北为阳。

    韩国的南阳之地,并不是指某个城,也不是指某个邑,它是一片土地的总称。

    韩国的南阳之地,正是太行山东南黄河北岸的一片沃土。

    愚公移山的故事就

    发生在这里。

    南阳土地有多么重要呢?

    南阳不仅是韩国的咽喉要地,也是秦国东出必经之地!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秦国东出,有不止一条通道。

    走水路,沿着渭水进入大河,沿着大河一路向东,然后找个水势平缓的地方登岸就行了,比如说之前已经打下来的怀地和邢丘。

    走陆路?

    不大好走。

    大河南岸不是一个好选择,函谷关就在大河南岸,出了函谷关,就是韩国和魏国的国都所在地,是各国军事力量最强的地方,再向南,就是楚国,楚国的都城在淮水之岸,离韩魏两国并不远。秦国若是从此东出,非常容易陷入三国夹击的境地。

    北岸同样不是一个好选择。

    北岸倒是没有哪个国家的都城,也没有囤积多少军事力量,但这里群山环绕啊,路及其的不好走,是天然的险隘屏障。

    有一个词语,就是专为形容此地地势险要设的,叫做“山河表里”。说的是渡过大河,迎面就是吕梁山脉,一条汾水贯穿而下,东面就是中条山、王屋山、太岳山脉、太行山脉连在一起延绵不绝的崇山峻岭。

    此崇山峻岭,以太行山为主,被叫做天下脊梁,为东面平原(华北平原)和西面高地(山西)的分界线,太行以东的国家,被叫做山东之国,被叫做中国之地,可见这座延绵的崇山峻岭,有多么的难以跨越,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从精神高度上。

    北面是大山,南面是大河,只有大山和大河之间门一条不算窄但也不算辽阔的通道,供给百姓耕种,以及,从西及东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