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嬴鱼在线阅读 - 大秦嬴鱼 第104节

大秦嬴鱼 第104节

    只听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大柳树下的老翁老妇们走了个七七八八,只留下一个老翁倚着老树打盹,个老妇开始做起了针线活。

    荀子留下来继续听课。

    这章讲十以内的加减法。

    堂上的讲师先是领着下头的孩子们从一数到十,然后从十数到二十,从二十数到十。

    荀子发现,听课的孩子们十以内数数还算流畅,十往上,就有些打磕巴了。

    讲师并不着急,只教了两遍十到四十的数数,并表示明天会检查之后,就开始教十以内的加减法。

    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几?

    二加等于几?

    相比于听讲名人故事的兴趣,数数学起来明显非常难,几乎难倒了所有的孩子,但也有聪明的,能非常快速的算出来,这个孩子收获了讲师的夸奖和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学起来更有劲了......

    荀子一直听到下课,孩子们一窝蜂的拥出了教室往门口走去,打盹的老翁也醒了,嘟囔道:“下课了,食堂开饭了吧......”

    一个纳鞋底的老妇嗤笑道:“整天不是睡就是吃,可懒死你了吧?”

    这老翁也不生气,只是慢悠悠的拄着拐杖站起身,伸伸懒腰,喟叹道道:“公子鱼给我养老,现在日子过的多快活,我可舍不得死呢......”

    说起公子鱼,个老妇都笑了:“公子鱼长命百岁哟......”

    远处想起铜铃声,那伸懒腰的老翁也不伸懒腰了,只见他迅速的将拐杖夹在胳膊下,拐杖向前大大的一点,后脚跟蹬地,一下就窜出一丈远,两下就出了门看不到他的背影了。

    原来,这老翁竟是只有一条腿。

    个老妇也收拾箩筐要走,见荀子还坐在马扎上好奇的看着她们,就笑着邀请道:“公可要与老妇等一起去食堂用顿便餐?”

    荀子起身,微微一礼,好奇问道:“这食堂,可以随意去吃吗?”

    一个老妇笑道:“自然不是的,只有有身份铭牌的人才可以到食堂用餐。”说着将她腰间挂着的一个木牌展示给荀子看。

    荀子遗憾道:“老夫没有此等铭牌。”

    另一个老妇笑道:“无妨,似你等这样的读书人,也可以去吃的。”一开始这老翁随着孩子们一起进来的时候,他们还当他是哪家来送孙子上学的,现在孩子们都走了,他却是留了下来,她们才恍然发现,这个老翁卓尔不凡,应该又是

    哪里来的贤才来他们栎阳采风的吧?

    说实话,自从他们栎阳有了公子鱼,前来栎阳的贤才们她们见多的多了,已经见怪不怪了。

    公子鱼说了,贤才们来栎阳一次不容易,他们栎阳的百姓们要好好招待,别的没有,请这位一看就不凡的老翁去食堂吃顿便餐还是可以的。

    在食堂用了一顿并不丰盛但能吃饱的便餐之后,荀子又来到这里,听完了下午的两堂课。

    这两堂课,集中讲秦国的律法,理论和案例相结合,并不枯燥,但也听的学生们咳声叹气的,因为讲师讲的太多了,需要他们回家自己回味和记忆,然后等月初考课的时候,是要考的。

    荀子牵着毛驴走在栎阳都邑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脚下踩着不知道是怎么铺成的坚硬平整没有半点灰尘的道路,眼睛看着路两旁竖着各种旗子的店铺,鼻子里闻着的气味从脂粉的香浓、酒水的香醇、醋醴的酸味、打铁的锈气、粮食的清香、布匹的清新......食物的香气——

    荀子肚子传来咕噜噜的叫声,啊,中午吃的那一顿“午餐”,已经不顶饿了。

    荀子就近在一个食铺坐了下来,叫了一碗浓烈的胡辣汤,就着这碗胡辣汤,足足吃了五个拳头大小的rou包子,吓的食铺主人给他免费上了一碗酸梅汤,劝他晚上少吃一些,否则他要是晚上撑着闹肚子,他的店小,可不负责给他叫巫医。

    荀子回味一下嘴里层次丰富的rou馅,跟食铺主人赞美道:“汝家rou糜真乃一绝!”

    食铺主人顿时笑的见牙不见眼:“哟,您老谬赞了,您头一次来咱们栎阳吧?等您吃完这条街,您就会发现,咱家的rou糜不算什么,街头谷家的麦饼,那才叫一绝呢。”

    荀子又跟食铺主人打听哪家的汤好喝,哪家的rou好吃,哪家的糕点好吃,哪家的菜料最足......

    荀子寻着食铺主人的介绍去了位于中心街的客舍,老远就有堆叠着笑容的青衣小仆上来问他是否要住店?

    荀子颔首,仰头看着足足有层楼的客舍,客舍正中的牌匾上刻有个秦字:迎客楼。

    荀子不由心下好奇,不知道要建成如此华舍,需民力几何?金钱几何?

    进了迎客楼,大堂里都是五成群的大汉在高谈阔论,荀

    子还眼尖的看到了一桌上聚集的,正是在北乡竹翁的客舍里遇到的那几个豪爽行商,在办理入住的时候,耳朵还听到赵国粮价上涨,从赵国不好运粮了等等。

    荀子随着小奴住进了自己的房间,房间还算宽敞,床榻筵席桌几俱全,放下行礼,荀子又在小奴的介绍下,去了后院搓澡。

    享受了一个五人伺候的搓澡修鬓角胡须的高规格服务之后,荀子不由担心的问给他引路的小仆:“不知花费几何?”

    小仆恭敬回道:“公此次一共花费八百金。”

    荀子倒抽一口气。

    八百金,八百个秦半两,他,他身上没有这么多钱呢!

    荀子正在忧心自己的大青驴子或许要保不住的时候,又听小仆开口道:“公无需担忧。若是公没有金钱,可以书墨抵花费。”

    荀子来了兴趣:“什么样的书墨?”

    小仆将荀子引到筵席案几前,弯腰打开一个大箱子,从里面搬出了五卷空白竹简放到案几上,案几上已经整齐的摆上了刻刀和毛笔、砚台,刻刀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常用的书写工具,毛笔则是栎阳新出现的。

    小仆扶着荀子,让他坐在软乎的席子上,给他摊开空白竹简,解释道:“不拘泥于什么样的典籍,法、道、儒、农、医、墨...诸子百家,只要是诸家典籍,都能抵金钱的。”

    荀子看着眼前空白的竹简,捋了捋胡须,笑呵呵的问小仆:“你们这里已经收集了多少典籍了?”

    小仆呵呵讪笑两声:“来此住店的都是不差钱的,不怕您老笑话,自从这迎客楼开门迎客两年以来,拢共就收到了一卷《老子》,十卷《农书》,一套《墨子》,其他的,就没了。”

    《农书》和《墨子》不用说,都是农家和墨家为了照顾他们公子的生意特地送来的,至于那卷《老子》嘛,乃是一个落魄文士献上的,只有百来个字,就在他们迎客楼足足免费吃住享了小半年才走呢。

    荀子轻笑出声,拿起刻刀,缓缓在竹简上刻下了“劝学”这两个齐字。

    这小仆明显是认识字的,他不仅认识秦国的文字,他还认识齐国乃至六国的文字,他见荀子刻下了齐国文字“劝学”,便知道,今日这是来了贵客了,便更加殷勤的伺候起来。

    直到打更之后,荀子才放下刻刀。

    堂室里灯火辉煌,荀子竟是没有发现,外面天色已经大黑了。

    他一放下刻刀,小仆就上前询问,可否将他新作的竹简收起,荀子颔首,角落里就有新的仆从上前恭谨的收起竹简,再跟他一礼,退下了。

    留下的小仆则是询问荀子可是累了?渴了?要不要起身散散步?若是肩膀手臂不舒服,他粗通医家按摩之法,可以为荀子疏通疏通......

    秦鱼睡觉之前,读到了荀子的大作:《劝学》。

    秦鱼就着灯火仔细读完他背了整个高中的《劝学》,问打理迎客楼的掌柜:“此人叫什么名字?”

    掌柜躬身回道:“登记在簿册上的名字,叫做荀况。”

    秦鱼惊的坐直了身体:“叫什么?!”

    掌柜见秦鱼反应这样大,忙从怀里掏出一片从竹简上拆解下来的竹片,仔细确认后,将竹简递给在旁伺候的萝谷,回道:“是叫荀况,齐国文字,就是这两个字。”

    秦鱼接过竹片,辨认了一下字样,有些晕乎的问:“那这个荀况,何等年纪?何等相貌?”

    掌柜:“看上去五旬上下,身高有八尺许,花白头发,布衣麻服,牵着一头栎阳大青驴子,很有风骨......”

    秦鱼越听眼睛越亮:荀子,他来秦国了?!

    第103章 公子鱼

    第二天一早,秦鱼就在烟和萝谷的打扮下去拜访荀子。

    自然不是往庄重贵气里打扮,而是穿上麻衣素服,散下头发,做小童打扮,以请教学问的学生身份,去拜访荀子。

    秦鱼自然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是荀子的学生,毕竟,荀子的《劝学》篇,他可是背了两千多年呢。

    一大早的,荀子正坐在视野开阔的大堂里嗦面呢。清水下开的素面,浇上烧的浓厚的大骨汤,rou臊子,胡萝卜丝,小刺瓜咸菜丝,老姜丝,小嫩葱丝...大早上的嗦上一口,真是无上的享受。在热腾腾香喷喷的面汤下,荀子只觉自己的所有毛孔和味蕾都打开了,真是越吃越香。

    嗦完一碗面,荀子觉着肚腹才垫了一个底,正想再要两碗解馋的时候,抬头就见一个白嫩一看就养的金贵非常的小童站在他不远处好奇的看他。

    从他来了就一直跟在他身边形影不离殷切照顾他的小仆见他在看这小童,就上来介绍道:“好叫公知道,此乃我家少主。”

    小童规矩的跟他行了一个儒家弟子的礼节,清脆叫人:“秦鱼见过荀子。”

    小童身后跟着的护卫和仆从侍女具都规矩行礼。

    荀子一见这阵仗,就知道应该是昨晚上《劝学》的作用。

    荀子捋捋胡须,笑道:“无需多礼。可读过《劝学》了?”

    秦鱼依言起身,回道:“读过了。”

    荀子:“可能背诵?”

    这是套话。

    在稷下学宫教课的时候,他见着来听课的学子时候,就是这么问话的。

    可是读过某某某了?

    哦,读过了,可是背下来了?

    ......

    荀子一见到这小童像他的学生一样站在他的面前,荀子顺口就来了这么一句。

    咳,都怪这面太好吃了,将他的心神给松懈至此,这小童一看就是大家子,若是......

    还没等荀子想好“若是....”,就听眼前的小童轻轻喉咙,开始背诵他的《劝学》。

    荀子亲手写的《劝学》,跟两千多年后的《劝学》,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秦鱼昨晚看过一遍之后,就将这里面的细微之处都

    挑了出来,并在脑海里写了个五千字小论文,细论这里面的不同之处,所以,此时背起荀子亲手写的《劝学》篇来,简直是顺溜的不能再顺溜了,背到其中抑扬顿挫之处,更是语调激昂,一看就是非常喜欢这片文章的。

    荀子越听越惊奇,听到最后,竟然与小童一起吟诵起来。

    这边学习氛围如此浓厚,进来大堂用早膳的人具都放轻了脚步,有那粗俗不懂礼的人进来了,也有人特地提醒,让他们不要打扰自家公子求学。

    等秦鱼一字不差的背诵完之后,荀子满意的点头,请秦鱼坐下来一起用早膳。

    秦鱼依言坐下,给自己要了一个水煮蛋,一小碗白米粥,用自己的第二顿早膳。荀子则是依照自己的心意,又一连用了两碗汤面,才觉着饱腹。

    秦鱼努力的不让自己露出惊奇的神色来,哇,这位圣人,真是好食量,怪不得能一人从齐国来到秦国游历呢,这但凡是个身体差的,都不能进函谷关。

    荀子见秦鱼亮晶晶的小眼神,就笑道:“这秦国的膳食,吃着别有一番风味,甚美,甚美!”

    秦鱼笑的开心极了:“您喜欢就好。”

    秦国的膳食,尤其是在栎阳,这几年来,经过西域良种的引进,早就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在吃这方面,所有的夸赞,秦鱼都可以毫不谦虚的接受下来嘿嘿。

    用过早膳,收拾干净杯碗,上了饮品和果品,荀子开始考教秦鱼:“都读过什么典籍?”

    秦鱼:“读过《商君书》,孔子,孟子,鬼谷子,兵书......”

    荀子:“学而时习之......”

    秦鱼接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