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窃情在线阅读 - 爱欲与哀矜(上)

爱欲与哀矜(上)

    煤油灯摇曳许久,耗光了灯油,噗嗤一下,骤然熄了,卧房陷入一片黑暗。幽暗之中,水龙头滴水的微响,咚、咚、咚……等天亮,苏青瑶出门,将带走的那几件衣裳拿去当铺换现钱。

    红的、紫的、金的,柔软的绸缎彩霞似的飘出来,飞进黑黢黢的当铺,一去无影踪。唯独有一件白纱金丝相间的高领薄纱旗袍,苏青瑶实在舍不得。

    她听当铺里伙计的算盘声,掰手指头算,这一件,可供她一月餐费,要是留下,得效仿古人两个月,一日两餐以饱腹。思来想去,苏青瑶咬咬牙,硬留下来。

    她将兑现的大洋装进布袋,走出当铺,乘电车去南市。难得的好天气,太阳照着亮闪闪的轨道,一如照着浮上水面的鲫鱼。苏青瑶靠着车窗,望着一闪而过的街道和来往的市民,头脸都被太阳晒得guntang。

    无多时,电车铃响,苏青瑶下车,进到集市。

    摊位上的棉布袍价钱比百货大楼里售卖的洋装实在许多,苏青瑶便用兑现的银钱买了几件冬装:一件黑色的棉袍,乍一看像男装,但耐脏又暖和;一件灰蓝色的罩袍,可以穿在棉袍外;一件粉莲花色的高领旗袍,略贵些,足足要十一块,但做工精细,可以在见贵客时穿。

    苏青瑶拎着粗布袋子,路过一个卖首饰的小摊。她站在摊前,踌躇许久,最终决定买下一个藤镯,木色的小圈儿,戴在手腕,玲珑可爱。

    正把玩,忽听不远处人声嘈杂的茶馆里传出无线电的声响,播放着某首日文歌谣。不知是哪个旅居上海的日本人点播的歌曲,琵琶声铮铮,催人断肠。

    “声音调小点,闹人。”徐志怀开口。

    小阿七听闻,悻悻然拧完收音机的旋钮,轻手轻脚出去。

    一转眼,那桩丑事过去半月有余,徐志怀的生活与往常并无多大变化,依旧是上班、回家。虽然为隐瞒调查科的行动,陈道之封锁了当晚的消息。徐志怀对外也只说与妻子情感破裂,两方自愿离婚。但在场的宾客颇多,又是开枪,又是抓人,动静很大,私下还是流传出了不少闲话。

    一个男人在外头嫖了妓女、养了小老婆,那他的女人是既可怜又无能的。

    而一个女人犯下通jian罪,她的丈夫往往滑稽又可笑。

    一个传一个,流言越传越夸张。  徐志怀不屑于浪费精力在这上头,索性两点一线,过他的生活。他叫小阿七把那个女人的东西全收拾出来,该卖的卖、该扔的扔。可她染指过的东西实在太多、太杂,真要搬空,这个家怕是一点活人气都要没有。徐志怀无奈作罢,使唤小阿七把理出来的东西再放回去。

    十二月的上海,有一种湿哒哒的冷,连日的冬雨过后,天空终于放晴。徐志怀膝上盖着毛毯,在书房看报,收音机呜呜咽咽,调低了音量,反倒显出曲调的鬼气森森。

    徐志怀勉强听了一会儿,心烦意乱,起身关掉它。

    “啪嗒”,书房内陷入死寂,安静到可以听出寂寞的声音。

    天阴了,又是几场冬雨过去,新年将至。

    徐志怀因cao心新工厂的无线电的出货量,没怎么管过年的事,吴妈又刚巧重感冒,这个年,没做大扫除,也没买年货,一直到除夕夜当晚,小阿七才想起给门口贴春联。

    大年初一,到处都很安静。徐志怀望着家门口的春联,忽而有一种紧迫感。

    按虚岁算,过完年,他就要三十二岁,同龄人的孩子都已经开始读书。若想搭上“三十而立”的快车,今年订婚,明年结婚,后年生孩子,按部就班,等孩子办周岁宴,是民国25年,公元1936年,他三十五岁,然后歇两年,到1938年,抓紧时间再生一个,这般,“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一如先贤所言。

    至于前妻,两人已离婚三个月。她出狱后不晓得跑到了哪里,也不回父亲的家,大约是跟谭碧混在一起。算了,多余的他管不了,谁叫她就是那样的一个人,肤浅、愚蠢,还能怎样?他已经发了慈悲,跟于锦城做了交易,将她放了出来,仁至义尽。

    徐志怀相当顺利地说服了自己,于是,给张文景打去电话,问他在上海的熟人亲戚里,有没有靠谱的介绍人,能帮忙牵姻缘线的。

    “你振作的倒挺快,我临走前,还以为你要再伤神几个月。”张文景笑着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不就是女人,多的是。”

    徐志怀淡淡道:“那就好……这个家总归是需要女主人的。”

    “我懂,一定给你找个老实听话的姑娘,当然,模样也不会差。”张文景说。

    徐志怀眼皮抬了下,本想否认,但张文景那头正巧有急事要处理,匆匆挂断电话,徐志怀便也默认了。

    相亲的事起初不大如意。

    与他同龄却还未结婚的,大多是被休弃或离异,比他略小一些的,则以崇尚独身主义和自由恋爱的摩登女性居多,他要想找一位保守而娴静的淑女,只能再往下,往十七八岁,二十岁出头看。

    后来有一位介绍人上门,向他推销一位姜姓小姐,父亲是做香烟的,家境殷实,上头有两个jiejie,都已出嫁,下头有一个弟弟。姜小姐本人今年芳龄十九,刚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知书达理、温柔娴静,模样也很周正,介绍人说她堪比当红的女星徐来、阮玲玉。

    “在师范学校读的什么?”他随口问。

    “国文。”

    徐志怀点点头,说,行,见见吧。

    两人去看阮玲玉的新电影,散场,又去咖啡厅。

    姜小姐远不如介绍人吹嘘的漂亮,瘦到见骨,穿一件曳地旗袍,踩着高跟鞋,旗袍摆盖着脚面,显得人愈发瘦长,或许是出门太着急,粉擦得不够仔细,面庞雪白,胳膊却发黄。

    念在她读国文系,徐志怀与她聊了几句文学上的事,关于苏轼、杜甫、鲁迅、徐志摩,她一直低着头,心不在焉的应和,他说话,她就说对,他声调高了,她就微笑,如同河岸边一丛丛的芦苇荡,随风摇摆。

    喝完咖啡,徐志怀打电话叫司机开车过来。是家中最常用的别克轿车,车身乌亮。两人并排坐在后座,各自守着一扇车窗。

    他把人送到家门口,驻足。

    徐志怀看着眼前的少女,见她立在路灯下,背着光,面孔模糊不清,但裸露在外的鹅黄色的肌肤,如同黄鹂鸟柔软的羽毛。女人不说话,静静地站在那里,温和、娴静,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行为举止很有教养,家世也比上一个更好。

    理智告诉他,可以定下了,她应当是个能相夫教子的贤内助,而他应当给对方一个离别吻。

    于是高尚的理智压倒了一切,他走近。少女好似预见了将要发生的事,闭上眼。卷翘的睫毛依次排列在灯下,一动不动,任君采撷的模样。

    徐志怀正要弯腰,吻她的唇或眉心,忽而又有一种强烈的熟悉感袭来,过往紧紧缠上他的脖子。

    闪回般,他想起自己五年前,也是这般,将一个少女送到家门口。那时他家还在杭州,来上海也没租汽车和司机,看完电影出来,天已黑透。他去打电话叫出租车,而她等在大戏院门口。

    回来时,徐志怀见她不知从哪儿买来一小包栗子,捧在手心。少女拾起一颗栗子,咬碎了它,专心致志地咀嚼着。吃完一颗,她便将食指与拇指放到纸袋边缘擦拭,一口气吃了四五颗,她突然停下来,歪着头,不知在看远处的什么东西,接着笑一下,又努努嘴,多像一只珍珠鸟。

    徐志怀猛然失神,不由停在门关。

    可没等几秒,对方便发现了他,可能是觉得吃栗子不雅观,她匆匆把装热栗子的纸袋藏进宽大的衣袖,然后抬起手,缩在胸前,防止纸袋掉落。徐志怀走过去,低头,见她长发披在肩头,如同一匹黑亮的缎子。她也随之仰头看他,月色与霓虹灯交相辉映,那张晶莹的小脸,痴痴望着,漂亮得出奇。

    等待的吻迟迟没能落下,姜小姐睁开眼,有些失落。她的父亲很看好这桩婚事,虽说对方大自己十三岁,但有钱有权,模样英俊,人品也好,还没有小老婆。这样的男人,大三十三岁也是无碍的。何况,她的两个jiejie嫁的不是很好,家里也等着用钱,拖拖拉拉,磨蹭到二十七八,再想往上嫁就难了。

    徐志怀回过神,发觉了自己的失态。

    他抱歉地笑了笑,主动送她进家门,交到她父亲手中,又坐着聊了会儿天,才告辞。

    回到家,徐志怀又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要求不能太高,到了他这个年纪,万事都很紧迫。爱情是婚姻里最多余的东西,夫妻只要结了婚,上了床,生个孩子,处着处着就会有感情了——前提对方是一个负责任的、忠诚的、贤惠的女人。他上一段婚姻失败的症结便在于此——没看清对方的真面目。

    徐志怀觉得自己已经重新掌控了人生,叫它驶回了正轨。

    过两天,介绍人上门做客,打探徐志怀的口风。徐志怀说再考虑考虑,但给了他一笔说媒钱。

    介绍人带着喜讯去了姜小姐那儿,姜小姐的父亲喜笑颜开,母亲与四个姨太太一齐围到姜小姐身边,赞叹她好福气,又问她约会的情况。

    少女听了,羞答答地坐在桌边。她压根记不得出去约会做了什么,因为没什么用,结婚才是硬道理,但迫于家人追问,只得胡说八道了一通。好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姜小姐说得再离谱也无人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