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清难自矜1v1在线阅读 - 番外 十里红妆

番外 十里红妆

    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回归,康熙打算采取一贯的联姻政策拉拢人心。策妄阿拉布坦长子噶尔丹策零还未婚配,决定为他指婚。不过十个公主都已出嫁,比十公主年岁更小的那些女儿悉数夭折,没有女儿可嫁,只能嫁孙女了。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胤褆的女儿,毕竟是长子,且他女儿也多。

    没想到的是策妄主动上书,为长子求娶胤禟的女儿兮涵,也就是暖暖。胤禟当初出使喀尔喀部,视察工作完成得极其出色,康熙看到了这个儿子的潜力,当即传旨快马加鞭送去蒙古,封胤禟为多罗贝勒,任理藩院尚书一职。

    理藩院之前身为蒙古衙门,于崇德元年所设,主要管理蒙古事务。由于需要处理的有关蒙古事务日益增多,崇德三年六月,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隶属礼部。康熙即位以后,认为理藩院责任重大,不应当再隶属礼部,复将理藩院升格,使之与中央六部同等,内设录勋、宾客、柔远、理刑四司。康熙三十八年,划柔远为二,曰前司和后司。

    理藩院的职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方面。一是管理蒙古、新疆南部及其他少数民族王公、土司等官员的封袭、年班、进贡、随围、宴赏、给俸等事,并派遣该院司员、笔帖式等到民族聚居地区管事,定期更换。二是办理满蒙联姻事务。凡遇皇帝下嫁公主、指配额驸之事,会同宗人府办理。三是管理喇嘛事务,保护藏传佛教格鲁派。四是管理蒙古各旗会盟、划界、驿道及商业贸易事务。五是修订关于少数民族的法律,参加审理刑名案件。理藩院驻各处司员,参加对该地区的民族案件的判决。凡判遣罪以上者,均要报理藩院,会同刑部或者三法司审定执行。六是掌管部分外交、通商事务。其中,处理和俄国的关系是理藩院外交事务的重要内容。

    理藩院管理对俄事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协调两国的外交关系,负责两国的贸易往来,管理在京城的俄国人员。

    之所以让理藩院分理对俄外交事务,是考虑到俄罗斯是西北方向唯一一个与大清蒙古各部相邻的国家,而且俄罗斯与蒙古诸部存在着相当多的联系,因而,就将处理对俄事务的任务交给了理藩院。同时,因为中俄两国的外交文书通常都要翻译成蒙古文,故而将对俄事务划给理藩院办理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而胤禟通俄语,诸多儿子中,也就是他与各国传教士交往密切。

    一来,胤禟本就擅结交,再来,胤禟十岁那年,由于耳部患痈感染,高烧昏迷,一度危笃,恰逢意大利籍传教士卢依道由澳门抵京,因精通外科,奉诏入宫,担任御医。经他救治,胤禟很快痊愈。胤禟成年后,将这件事一直记在心上,也乐意与各国传教士接触,并始终厚待供职于朝廷的葡萄牙籍传教士穆景远,视之为心腹。

    胤禟刚接管理藩院,很多事务都是刚接触,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过于认真,也就忘了回京这一回事,岫烟在家待了半年,便也坐不住。求宜妃出面让康熙把她送去蒙古。

    宜妃心疼儿子,自然卖力求情,康熙也知道老九夫妻恩爱,便点了头。原本宜妃想把弘昭和暖暖接到宫里扶养,但两个小家伙离不得岫烟,尤其是胤禟离开时骗他们说只是照常出去值班,结果一去就是半年,得亏还有岫烟在身边,哄得住,这也使得他们越发亲近岫烟。

    岫烟离京那天趁他们睡觉把他们送进翊坤宫,两个小家伙似乎也感觉到母亲要离开,岫烟前脚刚走,两个小家伙便醒了,见不到岫烟便开始嚎啕大哭,一个声音比一个大,谁都哄不住,康熙都惊动了,当即派了人快马加鞭,把岫烟先行叫回来,问了她的意思,经岫烟同意,便将他们母子三人一同送去了蒙古与胤禟团聚。

    弘昭和暖暖在蒙古长大。随着胤禟与策妄接触,策妄也知道胤禟有一爱女,蒙古儿女不拘小节,策零也见过他的兮涵格格,心生爱慕。不然二十多岁的人了,策妄怎么可能不给这小子娶妻,他还盼着抱孙子呢。

    暖暖指给策零,岫烟自然不舍,胤禟倒看得更开,皇阿玛没给他撤职,他就要继续掌管理藩院。管理藩院最初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如今漠北已属理藩院管辖,康熙此举,自然是希望扩大理藩院职掌范围,过不了多久,新疆也会归于其内。事情还多着呢。

    而且胤禟有自知之明,眼下他也不适合留在京城,他皇阿玛已在位六十年,目前身体还硬朗,但也大不如前,不然也不会对八哥这般忌惮,他与八哥关系密切,反而不适合留京,招人的眼。何况,也只有他做得更好,才能为八哥增添更多的助力。

    兮涵如今十七,胤禟原本也想多留她两年,但和漠西蒙古的联姻刻不容缓,加上策零那小子他也算看着长大的,是个值得托付的,便也点了头。

    康熙加封兮涵为和硕公主,嫁额驸噶尔丹策零。

    兮涵出嫁时,胤禟亲自为她送嫁。

    一大清早,大街上就聚了不少来看热闹的百姓,都憋着想瞧瞧家资万贯的忠亲王嫁女,究竟有多妆奁陪送过去呢。

    吉时一至,就见忠亲王府门庭大开,一对一对抬着箱笼出来,真让两边看热闹的百姓开了眼,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珍玩宝物外,梳妆镜匣、脂粉、膏泽、钗梳等物,痰盂、花瓶、铜盘、剪刀、银包皮带,至衣被用品、片糖、龙凤碗筷……什么物件没有,只有想不到的,就没有人家没有的,浩浩荡荡铺满了整条长街,这边到了街头,要拐弯了,那边还有刚出府门的……

    兮涵是去和亲,按和硕公主的份额就足够叫寻常百姓大开眼界了,胤禟又是个爱女如命的,根据蒙古那边的居住条件,做了完全的准备,一些蒙古那边没有的,也给添置了,以便兮涵去了那边,可以跟人换牛羊这类需要的东西。不光胤禟和岫烟卯足了劲给她置办嫁妆,那些叔叔伯伯也是不断给她添妆,加在一起,三百抬都是缩了又缩,减了又减的。

    胤禟也告诉她,不过不管嫁妆再多,真正嫁去了那里,也是要经营起来的,不能坐吃山空。有这么个会挣钱的阿玛,兮涵耳濡目染,多少也得学一些的,更何况胤禟这些年再忙也没忘教她,兮涵生意头脑,不比他差。这也叫胤禟放心了。

    离京时在马背上最后看了紫禁城一眼,他相信,离他下一次回京,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