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残照当楼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7

分卷阅读207

    住了,她原以为那孩子是孟追在外头的,没想到......竟是如此的龌龊。

    “呕......”杨熙胃里泛起一股恶心,素月连忙倒了一盏茶喝了才好些。

    “哎,怪我,不该说这些给你听,你说你还怀着身子呢,叫这起子人吓着了可怎么是好?”齐谚轻轻拍着杨熙的背给她顺气儿。

    杨熙摆摆手:“原就是我托嫂嫂打听的,怎么能怪你呢,只是......此事可信么?”

    “接了你的信之后,我便叫人去威远候府打听,这一打听就发现蹊跷了,按理说,元氏乃是节妇,为夫守孝也不该没人伺候,可这元氏身边儿这些丫头婆子们竟然都是出了孝才到她院子里的,若是一个两个也就罢了,满院子的人都是新来的,可不就是有猫腻,也是该他们倒霉了,我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元氏以前的奶嬷嬷,我还没逼供呢,那老婆子自己先交代了个一干二净。”

    孟家大爷孟远死了之后,威远候夫妇怕元氏不肯为儿子守孝,便说只要元氏愿意守节,出孝之后就寻个哥儿充作嗣子养着,让她有个依靠,哪知元氏答应是答应了,条件却是要自己生一个,至于与谁生,除了孟追不作他想。

    威远候夫妇开始是坚决不同意的,小叔子与寡嫂通jian,放在哪朝哪代都是要沉塘的,孟追前途一片光明,怎么能折在这上头。

    然而,敢提出这个惊世骇俗的条件的元氏就不是一般人,她深谙威远候夫人的弱点,孟远早逝,未能留下一儿半女,今后连个继承香火的人都没有,嗣子再好,到底不是真正的孟家人,但孟追的孩子就不一样了,嫡亲的兄弟,身体里流淌着一样的血液,生出来的孩子便是孟远亲生的。

    这一套常人眼里匪夷所思的说辞,竟然真的说服了威远候夫人,没过多久,威远候也妥协了,孟追虽不情愿,却拗不过母亲的哭诉,以及对兄长的情谊。此后不久,元氏如愿以偿怀上了孟追的孩子,借着守孝的名义住进佛堂里,身边只留几个亲信,孩子出生以后便被送去了庄子上,一同去的,还有几个知情人。

    再后来,元氏出孝,孩子成了旁支的嗣子回到威远候府,几个伺候的人却没回来,除了奶嬷嬷以外,全都被灭了口,奶嬷嬷本来也是活不了的,但她是看着元氏长大的,知道她的厉害之处,一直堤防着才侥幸逃过一劫,逃出庄子以后,奶嬷嬷不敢回老家,改头换面混迹在北城边儿上,平日里干些浆洗之类的杂活糊口。

    说来也巧,齐谚找人并不张扬,但刘侧妃身边儿的婆子恰好是奶嬷嬷的同乡,奶嬷嬷走投无路之时曾去找过她,得知皇子妃找人,赶忙将奶嬷嬷带到了齐谚面前。

    齐谚一问,真相大白。

    “原来如此......”

    杨熙暗道,这回的巧合,仿佛也有些过了,倒像是冥冥中有人在cao纵一般。

    未及深想,便听见齐谚道:“你怎么想的,要不是把这事儿捅出去?”

    兄长尸骨未寒,做弟弟的便与长嫂通jian,还生下了孽种,别说是二皇子外家,就是皇太后外家也不会有好下场。

    齐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杨熙却摇了摇头:“且慢,这件事应氏可知道?”

    齐谚摇头:“应该是不知道的,”开玩笑,应氏什么出身,若是知道那孩子是元氏和孟追生的,还不早就闹的天翻地覆了。

    杨熙手指一下一下的点的桌子,脑子里转的飞快。

    这件事太蹊跷了,没弄清有没有别人参与其中之前,她们最好不要妄动。

    “嫂嫂若是信得过我,不妨将此事交由我来,你看如何?”

    “没问题,你尽管放手去做,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张张嘴就是了,”齐谚最烦动脑子,等着看戏才是她最爱干的事儿。

    说定之后,齐谚便撂开手,拉着杨熙问肚子里的孩子。

    杨熙无奈的很,这才不到三个月,有什么可说的,人家怀孕还有孕吐什么的,可她呢,自从赵穆回来之后,她吃的也好,睡得也好,除了怕热没有别的不适。

    作者有话要说:  晋江好像抽了,今天有个亲总结了一哈这个故事,我本来是看到了的,但是半个小时之后就没了,感觉我又要背锅TAT那个亲,真不是我删的评论啊,晋江才出的规定,不允许作者删评论啊

    PS:我昨天的意思是快完结了,不是完结,放心,咱不是随便的人,后面还有一段剧情。

    还有,哪个小可爱知道怎么放新文链接吗?我有一个特别符合我气质的脑洞想要给你们看。

    ☆、第 102 章

    齐谚的到来让太妃很高兴,庄子上人少,平日里只有婆媳两个说话,有了齐谚这个嘴甜的也多了不少乐趣,可惜齐谚不能久留,明日就必须回宫了。

    晚上的齐谚精力比白日还要旺盛,非要拉着杨熙乘凉赏星星,杨熙下午睡了一个时辰,夜里倒是不怎么困,便随她去了院子里。

    素月青黛在院子里摆了椅子,铺上软垫,又呈上新熬好的冰糖燕窝和酸梅汤,端了新鲜的瓜果来当零嘴儿。

    “要是再有个葡萄架,一壶杏花酒,那就更圆满了......”一碗酸梅汤下去通体舒泰,齐谚尤不满足,又想喝酒了,但也只能想想,杨熙喝不得,她一个人喝也没什么意思。

    杨熙喝了半碗燕窝,眯着眼睛斜靠在椅背上,心不在焉的听齐谚说话。

    “外头可真好啊......”齐谚感叹道:“我真是闹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了脑袋要往宫里钻,里头活的那样憋屈不说,还随时都有人不错眼的盯着你,指不定哪天就跳出来咬你一口。”

    “嫂嫂且再忍耐一二。”

    在齐谚眼里,宫里没有一处是好的,但在旁人眼里,那却是泼天的富贵。

    齐谚再次叹气:“别的我不敢想,只愿陛下早日下立储诏书,也好叫咱们这些人早日脱离苦海。”

    弘正帝迟迟不立皇太子,无非是将其他皇子们当成试金石,磨炼皇长子的心性,然而剑有双刃,赵槿这样的皇子毕竟是极少数,皇家更多的是赵检和赵栯这样雄心壮志的人,陛下此举磨砺赵桓的同时,也会滋长他们的野心,眼下局势尚且掌握在陛下手里,可再过个几年,赵检赵栯的势力日渐增长,后面的皇子们也长到能威胁到兄长们的年纪,皇长子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齐谚的担忧不无道理,赵检在明面上与皇长子作对,赵栯暗地里收买人心,两方目前还没有结成同盟,但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先联合起来对付赵桓,因为只有扳倒了赵桓,后面的人才有机会,最好的例子便是当年的文康,文康倒台的罪名是谋逆,但文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