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残照当楼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8

分卷阅读78

    赞一个“好郎君”。

    难怪那么多姑娘见了他,就像蜜蜂看见花儿一般,前赴后继的往他身边儿靠。

    身份高贵又英俊潇洒,且尚未娶妻的,也就这么几个了。

    比起赵穆裴谨言这样的,他还差着不少。

    但这两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个顶个都是高岭之花,等闲女子也够不着,有那够得着的,哪个不知他们的性格。

    裴谨言看似温和有礼,实则是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赵穆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沈莹能得他些许的另眼相待,别的女子哪个入得了他的眼,又有哪个受得了他的冷眼。

    除了这二人外,其余的公子哥们不是早就成家了,便是比谢晋安还不如的。

    也亏得谢晋安名声不好,没引来身份相当的女子,否则的话,杨熙若想要成事就难上加难了。

    心里想了这样的多,杨熙面上还是淡淡地,并不如何激动:“侯爷不必如此客气,请进来便是。”

    这后花园是梨园供给客人歇息的地方,谁都能进来的。

    况今儿沈莹特意给她安排了这样一场邂逅,杨熙也不能辜负沈莹的一片心意。

    杨熙不打算像之前那样避着谢晋安,一样的招数,可一可二不可三,若是用的多了,将人吓跑了怎么办。先前两次的作为,已经能让谢晋安晓得她不是随便的女子了。

    谢晋安已经对她有了好感,她现下要做的,就是跟谢晋安多相处些,让谢晋安彻底喜欢上她。

    得了杨熙的允,谢晋安遥遥一拜,便摇着折扇,踱着方步,乘着徐徐地风,吹起了他的衣袍,缓缓地走到杨熙跟前:“我与姑娘也算有缘,却还未曾与姑娘说上几句话呢。”

    杨熙拨弄着琴弦:“不知侯爷想与小女说什么呢?”

    谢晋安换了方向,目光灼灼地盯着杨熙:“咱们随意聊聊可好?说起来,在下只知道姑娘姓杨,还不知道姑娘是哪里人呢。”

    杨熙微微侧头,避开他的目光:“小女乃是蜀中江阳杨氏,祖父乃是□□年间的进士,因家中长辈俱去,才来京城投亲。”

    “不知姑娘身世如此,是在下唐突,”谢晋安本想跟佳人套套近乎,却没想到杨熙的身世是这样的凄凉。

    蜀中里京城何止千里,一个没了亲人的小姑娘,要付出多少艰辛才能到京城来,谢晋安没去过蜀中,也知道行路不易,便面露不忍道:“姑娘节哀......”

    再多的话,也安慰不了亲人逝去的伤痛,谢晋安父亲走得早,他那时年纪还小,并不觉得如何伤心,也是长大了以后,见别人都有父亲挡风遮雨,唯独他没有,不免也会有黯然伤神的时候。

    杨熙微微一笑:“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再伤心也早就过去了,侯爷不必内疚。”

    “姑娘豁达,”谢晋安问道:“那姑娘你与成国公府又有什么渊源呢,我听她们都唤你为表姑娘。”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成国公这一支只有一位姑太太,但这位姑太太的婆家并不姓杨,也不是蜀中人。

    “我祖母出自成国公府,与先国公爷乃是堂兄妹,我上京时并不知道祖母兄长去了南边,原该去南边找他们的,是老太太仁慈,不忍我奔波,才将我留下来,”杨熙解释道。

    “原来如此,这位老太太倒是菩萨心肠,”谢晋安依稀记得沈家老太太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与祖母的交情不错,想来以前曾在公主府里见过的。

    提起老太太,杨熙忍不住露出怀念的神色:“是啊,若是没有老太太,我这会儿还不知在哪里呢,许是早就死在去南边的路上了。”

    只可惜老太太去的太早,她受了这样大的恩德,却来不及报答。

    “杨姑娘切莫如此说,老太太在天有灵,定能看见你的孝心的,”看着杨熙泫然欲泣的模样,谢晋安只觉得心都揪起来了,若不是碍于男女之别,他恨不能立时上去好生安慰她一番。

    思来想去,谢晋安只能转移话题,好不容易才和杨姑娘说上话,若是杨姑娘一直想着沈家老太太,那他不是白费这番功夫了么。

    “哎,杨姑娘,所以你家里现在,就只有你了吗?”

    佳人命途多舛,茕茕孑立,多么的惹人怜惜啊......

    “这倒不是,”杨熙收敛心绪,继续与谢晋安闲话:“我还有个弟弟,现下在白鹿书院念书。”

    “白鹿书院?”总算找到不惹人伤心的话题了,谢晋安便一个劲儿的赞道:“那可是好地方,杨姑娘的弟弟能考上白鹿书院,将来定然也能金榜题名,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栋梁之才不敢当,我只望他以后是个知礼有担当的,对得起这些年所学,方不辱君子之道,”杨熙展颜笑道:“他还小,且看不出以后呢,侯爷现下这样夸赞他,万一他将来是个不学无术的,岂不是对不起侯爷。”

    “姑娘太过谦了,有你这样的jiejie,杨小弟的资质定也差不了,我瞧着,进士是不在话下,或是状元探花,也未可知呢。”

    杨熙笑的眉眼都弯了起来:“状元探花不敢当,叫人知道了,还以为我们姐弟狂妄呢。”虽是这样说,但是她的表情可没有半点儿不虞,应是对谢晋安的这番话十分满意。

    谢晋安算是看出来了,跟杨姑娘说什么都不如说她弟弟,方才还郁郁寡欢地模样,一聊上弟弟,立马就高兴了。

    于是他赞的更殷勤了:“不是我自夸,若不是我受身份所限,哪里有李仲林崔贤仁出头的份儿,姑娘的文才更在我之上,杨小弟的未来,姑娘只管安心就是。”

    李仲林是弘正十六年的状元,崔贤仁是弘正十三年的状元,这二位也是弘正元年至今,名气最大的举子。当然了,裴谨言除外。

    谢晋安拿他们自比,显见是对自己的才华相当自信。

    □□定了律法,宗室勋贵不许以科举入仕。

    照谢晋安的说法,他要是去参加科举,这二位都得给他让位。

    有沈莹这个自恋的天天在身边儿的缘故,杨熙对他的自吹自擂并不反感,反觉得十分有趣儿。

    “家弟如何,现下还不好说,但侯爷确实是埋没了,倒叫人觉得可惜,”如何接这样的话,还能让说的人觉得真心诚意,杨熙早在沈莹身上练出来了,现在正好能用上。

    “但侯爷想想,若是□□爷不这样规定,您这样的勋贵都去科举,寒门子弟哪里还有活路。”

    书是金贵东西,笔墨纸砚也都不是便宜的,勋贵子弟的想要读书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平民就不同了,多少人家耗尽几代人的血汗,才能供出一个读书人来。

    会投胎的人占着先天的优势,别人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都不一定能赶得上。

    “这倒也是,”谢晋安用扇子敲着手心,点头道:“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