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五零老友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8

分卷阅读178

    备跟不上,要跟R国和M国那边进口,价格太昂贵,要全国推广使用不容易。我在想要是化工系那边能自己研制出一款新型化肥的话就能节省不少开支,在杂交水稻研究出来之前提高一下全国粮食产量。我记得两三样可以做成化肥的,给那边说了个大概思路,他们正在尝试研究。”

    张思乐的大学很显然也过得非常丰富,她在农学上还真有点儿小天赋,饭又做的好吃,人也长得讨喜会来事,在农学院还是很吃得开的,顾一辉临走去修路前就特意带着张思乐到农学院那边秀了一波恩爱刷了存在感,他可不想自己去修个路回来媳妇都不见了。

    邹茜玲在农学上的事不了解,听她说完后也没过多发表意见,只要过得开心充实,不被欺负就好。又拿出钱来让她放着做急用,两人睡同一被窝聊了一晚天之后,这才出发去南方J省那边去。

    她分配到的工作是在J省y市政府经济部门,正式工,部门部长助理那种职位。这是她名牌大学优秀毕业生和京市政府部门实习履历获得的,起点很高,但是对比留在京市,这个位置也不算什么。

    这并不是个多富裕的省会,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办公室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她得到这个位置自然是有别的人被淘汰下去了,是关系户,自然会不爽。

    然而不爽也没办法,萧师兄他爹调任过来这里当市委书记已经有两年,凭他实力和手腕早就坐稳,有他撑腰还真不敢轻易动她。

    萧建国这样力挺邹茜玲有爱才之心在,但是最大原因还是他儿子萧念白,这几年虽然没有回京市,但是跟京市这边的联系却是频繁的,萧念白跟谁形影不离,早就通过那些电报书信电话传过来了。在下坎山村的时候还会以为冷清孤僻的儿子是找到玩伴,后来才明白那哪是玩伴,分明跟养媳妇那样。自家儿子什么性格啊,不重要的人哪会放在心上,就是他们这对父母,都少有写信打电话过来的。

    说是做项目没空,那好他们信了,结果这次人家纪燕珊的表姐要过来这边,就有空打电话要他有空就搭把手了,真是利用个彻底,养个儿子也不知道哪来干嘛的。

    光宗耀祖?行吧,年纪轻轻进入了科学院,这也是脸上有光的事了。

    有了萧建国的力挺,邹茜玲在Y市工作起来就没那么多阻碍了。

    邹茜玲来之前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工作方向,现在是六三年,华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在京市政府经济部门的时候邹茜玲就接触到了非常多的经济政策和法子,知道现在国家对经济建设的界限在哪,有哪些可cao纵空间。

    农村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经济调整重要负责人之一曾说过‘农业好转了,工业和其他方面才能好转’,并认为只有农业发展起来了,才能保证市场上粮食、食用植物油、棉布、猪rou等各种基本商品的供应,才能保证国家用足够的产品回笼多余的货币。因此此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是很大的,邹茜玲想要搞经济,第一步也是放到农村里来。

    在她看来现在华国的农村发展还太过于单调,基本上都是种植粮食作物,在地里头忙活一整年,也没什么别的收入,这样的话农村除了给城市供应粮食等初始农产品,基本没有别的创收和贡献。

    然而全国农村十分多,如果这些农村在保证基础的原产品供应时,又能够有别的创收,汇聚起来该会是多大的能量。

    她觉得这完全有cao作空间,农村现在虽说成年劳动力都去上工了,但是都知道田地那些活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去忙活,除了春耕秋收双抢真忙活,其他时间并没有那么忙,磨洋工经常发生。要是把这些劳动力合理利用起来,那会有焕然一新的场面。

    就拿下坎山村来举例,自从村里建了肥皂厂,村里十多来岁的青少年,中老年这类劳动力不强的人都有了更好发挥的岗位,把一个肥皂厂弄得有声有色,虽不算红火,但是确实是给村里带来收入,往年公家账上都没多少钱,现在都可以建个小学,还请来一位老师了。

    而且还完全没有耽误国家的公粮任务,并且周大平他们这些村干部还制定了规章制度,每家都有名额能进厂子的,但是要跟家里下地的壮劳力的勤快程度挂钩。为了得到这轻省又有利可图的活,上工偷懒的还真的少了。而他们越是勤快,越是精心仔细伺候庄稼,庄稼就长得越好,这是良性循环。

    邹茜玲来的时候想过周详的计划了,先到农村试点,因地制宜,适合种水果的地区就种水果,适合养蚕的就养蚕,适合种茶叶的就种茶叶,实在什么都没的,也可以搞个简单的肥皂厂,烧砖厂等等。并且要跟城镇上这些相关的厂子联系好,销路要保证,一环环下来,经济就能慢慢起来。

    她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交上去,并且记得在计划中凸显这是国民经济调整,走的是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没有资本主义苗头,本身就是个会弄笔杆的,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曾经去京市的政府经济部门锻炼过,写出来的计划书绝对让人挑不出半点思想上的错误,还很有鼓动性,因而这个计划被通过了,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先进行试点,试点成功再推广,运用到全省,甚至全国去。

    当然目前这些领导们没想那么远,他们看到了这份经济计划的价值,不过还在观望态度,最终的成果才能改变他们的态度。

    邹茜玲毫不在意,她也不是爱说空话的,没有成功的把握一般不轻易动手。

    这一次她打算玩个漂亮的,要被视作教科书般的典型案例,然后发表论文,全国报告,全国推广实施才行。她很清楚整个华国靠她一个人是玩转不动经济的,现在时间又紧,当然得靠大众的力量,所以她要完美地完成这次计划。

    计划一批复下来,邹茜玲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工作了,是真的很拼,让那些看她脸蛋以为是花瓶的人都完全改变想法,她基本不呆在办公室,一直出差,上山下乡实地考察,哪怕路再难走,脚疼都忍着,半点不说娇气,俨然一个女强人。

    跟着她共同做这项目的都完全不敢相信,她一个看着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娇女会这么能吃苦,有时候比男人还要能扛,这年头有人喜欢娇娇女,但是潮流还是喜欢吃苦能干的,妇女能顶半边天麽,有时候一群人没办法骑车必须走路进山,明明她都累得不行了,也没抱怨,还能反过来鼓励他们,让队伍中一些看她不顺眼的女人都心生好感。比起需要人呵护的花瓶,他们还是更乐意不抱怨能吃苦的能干同事。

    于是整个队伍风气都好了起来,谁叫邹茜玲是年纪最小又看着最娇气的,要是连她都比不过,那真的很没面子了。

    更何况邹茜玲在后世公司待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