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五零老友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8

分卷阅读88

    一天找回来了,别人也会在背后嚼舌根,用最大的恶意揣测朱菁菁消失之后会遭遇什么事,哪怕是有同情心理,可名声却是真的坏掉了,不说和赵家的婚事,就是出门在外,都可能会受到恶意。

    朱大哥宠爱朱菁菁不做假,怎么会让她受到这样的风言风语?所以他不能关罪魁祸首。

    但是不能这样惩治,也有别的办法,譬如断了两家关系。

    说到底,亲戚也分个亲疏远近,姐妹又怎么样?和自己的亲生女儿比起来,孰轻孰重还分不清吗?

    朱大哥把审讯来的内容递给父母,他们自然会有决断。

    而小姨一家在京市无根无基,这么多年来还不是靠当jiejie姐夫的扶持护航,断了这层关系,吃亏的是谁一眼便了之。

    再把造成这件事的主谋推出去,表妹会受到什么待遇?朱大哥一点都不在乎。

    第55章

    朱菁菁对邹茜玲她们说这些不是要诉苦, 只是心底知道后一直挺生气, 怨恨, 郁闷, 还有一些受伤,可这些除了大哥又没别的人可以说, 压着有点儿不舒服, 这才找了她们, 顺着气氛吐露了几句。

    不知为何,比起那些小姐妹, 朱菁菁还是更信任邹茜玲她们,大概是她们救了她,也大概是她们不是她那个圈子的, 说出来也不怕传出去。

    邹茜玲猜到她的心思,便只当个听众,听听就好。而纪燕珊在人情世故方面是不开窍的,听过之后发表了几句‘你表妹真可怕’的感概就没声了。

    这样一来, 朱菁菁倒是真的觉得胸中郁气出了不少。

    邹茜玲和纪燕珊在京市待了五天,因为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这村里还要上工, 所以不能在京市逗留太久, 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京市, 便和纪燕珊赶着上火车了。

    火车是朱家帮忙买的, 卧铺票, 软卧。在这个平行世界一般人可以买硬卧, 但是软卧票得干部才能买,多亏了朱家,邹茜玲和纪燕珊这才坐火车能更舒适。

    她们的火车票是凌晨五点三十分的,虽然邹茜玲推辞,但是朱菁菁还是坚持过来送,朱家大哥骑着自行车载她过来。

    临行前朱菁菁很是不舍得,让她们到了地方一定要给她写信。

    邹茜玲本来没打算交这个朋友的,但是这几天相处来看朱菁菁确实是个性格不错的人,内心坚毅又重情义,每天带着她们去京市各处走都没有半点儿不乐意,挺真心待她们的。就算邹茜玲和纪燕珊拒绝去她家做客,也不会因此产生什么不快,一点都不勉强她们,没有摆架子。

    “行,放心吧,等我们到了就给你写信。”

    “说好了那可不能反悔啊。”

    “嗯嗯,放心吧。”

    火车准时在凌晨五点三十分出发,目的地是洲市,到那儿再转车回去,没有直达。

    不过邹茜玲她们这一趟的目的地是沪市,也不着急,火车中途会经过沪市,在那儿下车就成了。

    这一趟来京市是意料之外,做成了心血来潮的事之后,还获得了一堆医书和常备药品。那是朱家人送的,因为救下了朱菁菁,朱家父母一直想要找机会感谢,但是邹茜玲她们又不想去大院,所以最后就说要了医书,中医西医都要,梁晓雪现在可是中西医辅修,得让她看看这个平行世界的医疗水平发展到哪儿了。

    原本她是打算去黑市找人弄的,但是既然有这机会,让朱家人来弄更好,毕竟他们站的位置更高,有朱菁菁这份情在,必然会尽力找到更多的医书回报。此外他们还赠送了一些常备药品和针水,完全足够一个小诊所大夫的规格。

    到了京市百货大楼邹茜玲才知道常备药品是可以出售的,并没有她想象中管制那样严格,不过针水这些倒是要严格控制一些,所以邹茜玲还是挺感激他们这么细心附赠了药品针水的,一大袋子装的好好的,没有意外情况在农村应该可以用上一年,上了车趁没人注意她就将这一袋子药品装进空间里,免得弄坏了。

    至于医书还有朱菁菁送的衣服零食那就下了火车之后再装进空间,不然太打眼。

    而就在火车开走后一个小时左右,京市的百姓陆陆续续起床,开始一天新的生活,尤其是退休的老人家,更是早早起来打打太极练练五禽戏,养养身体。

    只不过今天的情况有些不一样,打太极的公园里,广场上,王府井街,全国农具展览馆等等标志性建筑,都在视线看得到的地方看见一块新鲜的猪rou,猪rou下压着一张纸条,识字的人看见上面写着:1956年——1961年,三年大旱。

    京市的百姓最有危机意识,所有捡到这纸条的都不敢大肆声张,胆小的就把纸条处理掉当作什么都不知道,胆子稍微大一点又怕殃及自身的就选择报警交给警局。因着陆续有几个人交上一模一样的纸条,说法也一样,于是便很快报到上面去,但是并没有在京市造成恐慌,因为上面一得到消息,立即将‘赃物’收起来并且控制流言的传播。

    小老百姓只想安稳生活,谁敢乱嚼舌根?于是这事在老百姓中就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如果仔细注意,还是会发现有几个人开始暗地里加快粮食的储备,不是为了卖,而是未雨绸缪。

    而上面得到这纸条,那是立即派人就去查是谁做的这件事,但是却一直没有什么头绪,因为这人做的时候很谨慎,几乎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嫌疑人都没抓着几个,潜伏在京市的特务倒是阴差阳错揪出了几个。

    至于这纸条的内容,没人敢轻易下结论说是假的或者怎么样,因为如果这事不是特务做的,来搅乱人心的,那就是对Z国的一个善意提醒。三年大旱,这四个字眼实在太触目惊心了,如果是真的,那会造成什么影响,几乎是可以预见。

    上面的大佬们凑在一起开会,各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觉得这就是无稽之谈,有的觉得这是特务的手段,有的宁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几方人马吵吵闹闹,一时没出个结果。

    在这吵闹的期间让气象站的人去查天气情况做出预测分析,又派人把今年全国干旱的地方以及粮食产量统计出来,结合在一起分析报告,最后才做出了决定。

    相信这上面的话,并且积极做好准备,应对这次的灾害。

    于是历史在这儿开始拐了个小弯,虽然还是无法避免大旱,但是能够应对的事情多了去了,科学上可以让人继续研究人工降雨,去年的时候Z国就实施过一次人工降雨并且成功,缓解了Y城的六十年大旱情况。只是人工降雨的手续比较复杂,费用更是高昂,一次实施就得上百万,对现在的Z国来说,上百万可真不是个小数目,要是全国都来一次,那肯定会对财政造成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