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五零老友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9

分卷阅读39

    洗手吃饭的习惯,更别提小孩子了,而不常洗手也容易患手足口耳病。

    还有一些保持室内干燥通风,这些基本的也要说一说,尤其是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更要注意这一点。

    梁晓雪知道自己说的可能不是全部人都信,毕竟人们这么多年也生活过来了,没见着啥大不好,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既然决定在这村子当看病的大夫了,就得负责。这是她的医学素养,也是职业素养,哪怕只是一个小山沟的小村医,也不能马虎了事。

    不过当那孩子真的排出体内的蛔虫后,村民对梁晓雪倒是一下子多了信任,看来是真的有医术的能看病的,也敢放心去那里看病了,对她说的注意卫生也肯听了进去了。最明显的表现是每次在村食堂吃饭那些小孩都会被爹娘捉去洗手,不洗手不许吃饭,没看见前几天那个男娃子拉出来的虫子吗?不洗手虫子就在你肚子里,多可怕!

    这番恐吓威胁,慢慢小孩子也肯自己去洗了。

    而在这事过后,村干部那边商量出要让哪些人跟着梁晓雪去学认草药了,那些年龄不够十五岁的知人事的小娃子就可以跟着梁晓雪去认草药,他们不用上工,那这劳动力还是不要浪费,拿出来用用好。

    不过有些家人就不肯,因为他们要么要这些孩子在家里带更小的弟弟meimei,要么要他们在家里干活,要么要他们去山上挖野菜。这挖来的野菜不用交公,村里允许自己留着,大多数人都会叫家里娃去挖野菜,挖来晒干,或者平时偷偷用瓦罐煮了填填肚子,有时候在大食堂并不是能吃饱饭呢。回去开开小灶,这大家基本默认,反正粮食早早就收光上去了,那野菜你挖来就算你的了,不收了。

    做村干部的也不能太死板,得灵活着来。

    像这一次有的人家不肯,那村长周大平也不勉强,自愿去的就跟着去学,不愿去的那就随你呗,好说话的很。

    而这么好说话有些人家就会暗地里嘀咕,往常不是这样的,怎么这次换了办事风格?难道暗地里有什么猫腻?

    那确实是有猫腻。梁晓雪见村里很多人不肯之后,就偷偷跟周大平说了,就让愿意学的过来,到时候她不仅会教认草药,也会教药的用处,要是有这方面悟性的她就把自己会的医学知识都教给他,不藏私。

    反正她的中医知识大部分来自金手指帮助,那是白来的,邹茜玲说分享出去没什么,没准还能攒攒福气,这也算是另一种感谢恩赐的表达方式。

    而且她之前有打算要将自己会得医术教给别人,这样日后万一他们要离开这村子,还能有人能顶替上,不至于没了人继承村卫生站。

    他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但知道不可能永远待在这村子里,总是要未雨绸缪,想长远些。周大平人不错,就冲他对他们的态度,他们就可以多为这个村子着想些来回报。

    当然,周大平不知道梁晓雪的想法,他还以为她这是大公无私的表现,要知道会行医看病也是一种吃饭本事,一般人没人肯教的,要教也只教给自家人。

    上中专考大学去学?那是白日做梦。不说这小山沟地处偏远,出行难,去镇上读书基本得住校,就说真的去学了,也不一定考得上,这个年头念书没那么简单,别说村子,就是镇上都没听说有多少人能考上中专考上大学的。

    他果然没看错他们,是会知恩图报的,还为人大气。

    当下就是对她感谢,真心实意的。梁晓雪肯教给村里娃,那不管他们能不能学会,这就是恩情了。

    不过梁晓雪没让他公布这个消息出来,因为要是说出来了,那来学辨认草药的不一定是真心实意,而带着满满的功利性,这样的心态一般不利于学习。而那些自发自愿要来的,不说有没有灵性天赋,首先人品基本上就是不错的了,毕竟这公家没有强求,而且采来的草药还不能归给他们,要充公,这在很多人看来相当于给村里干白工。

    就这样了还过来,那品性应是好的。

    且自愿的方便她管理,会比较听她的话,不会说左耳进右耳出,大大浪费她的时间。

    因为梁晓雪肯把自己的医术教给村里孩子,周大平对她印象很好,因此也不需要梁晓雪说什么理由,就按她的要求来做,保密,对自家婆娘也不说,且看缘分吧,不能强求太多。

    就这样梁晓雪开始在下坎山开学习班,总共有十三个男娃女娃,年龄在十到十五岁之间。他们大多对辨认草药还是感兴趣的。刚开始一个月梁晓雪每天教给他们两种常见草药,然后让他们去附近的山上采药。

    为了安全,也没让他们独自去,而是让纪燕珊陪着。当初顾一辉跟周大平说好了,卫生站要两个人,他们商量之后就把纪燕珊留下来,没别的原因,她武力值高,万一遇上啥‘医闹’,那梁晓雪也不会被打了去,多安全稳妥。

    而她自己要在卫生站守着,以防有病人来,不能走开,所以就让赋闲的纪燕珊过去,大体上把控着这些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就成,别到危险的地方去。

    然后等他们把草药采回来之后,会教他们这样的草药要怎么处理才成,不会让药性流失。还会让他们自己亲手去晒草药。

    看似干着打杂的活,但其实也是暗地里教学了,看看他们个人的天赋灵性吧,要是能记住的,做的好的,那以后她就可以正式教他们医学知识。

    中医庞大博杂,一时半会学不会,先学基本的,慢慢来,不着急,学医最不能着急了。

    而其他人看到这些人真的只是干采药晒药这些打杂的活,那也放下心来了,没有猫腻。哈哈,还好没让自己的娃去,不然就没人挖野菜了,还辛苦。

    有这样思想的人到后来看到梁晓雪竟然开始教行医知识后,基本都后悔了,还闹着不公平,要把自己的娃也塞进学习班去。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眼下梁晓雪的卫生站慢慢布上正轨,行医本事也随着看病人的增多而慢慢得到认可,甚至有的开始恭敬喊小梁大夫。

    而顾一辉他们的‘种田大计’,那还是在手忙脚乱摸索当中。

    到村子落户第三天开始邹茜玲,顾一辉和张思乐三个人就跟随着大众去地上上工,五点多起床,六点准时田坎里集合,队长点名后给各自分配活干,到了八点去食堂吃顿稀饭早餐,然后又继续干活。

    干的农活也多种多样,壮劳力要么锄地要么挑水灌溉田地沤肥等等,而像邹茜玲这些个十五六岁的都干拔草这类轻省的活。

    邹茜玲和张思乐就是安排到水稻田里拔草,水稻种下之后田地里容易长野草,跟水稻抢夺营养,那就不能留。

    这一年周大平为了让粮食产量增高,不再被上头评为落后村,那真是